河南濟源:創新産業扶貧模式 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發佈時間:2021-02-01 10:13:27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趙齊飛 李慧 | 責任編輯:趙斌宇

關鍵詞:濟源,産業扶貧,鄉村振興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 産業扶貧是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近年來,河南濟源堅持“扶持一個企業、壯大一個産業、促進村集體增收、帶動貧困群眾致富”的總體思路,持續創新舉措,探索出多項産業扶貧新模式,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一是“聯鎮帶村”産業扶貧模式激活鄉村發展動力。“聯鎮帶村”産業扶貧項目是農業龍頭企業與合作社簽訂合作協議,通過利益聯結,帶動合作社發展和特色産業發展,貧困戶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形式,在農産品生産、加工、運輸等各個環節增加收入。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關係,確保了貧困戶都有一項或多項産業發展扶持項目,提高了帶貧承載力,拓寬了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在項目選擇上堅持“四條原則”:一是有固定收益,即與濟源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確保産業項目有固定收益。合作期限8年,第1年至第2年收益10%,第3年至第4年收益11%,第5年至第8年收益12%。二是反擔保,即龍頭企業將企業的全部固定資産作為債權抵押物依法進行抵押登記,為政府投入提供反擔保,確保資金安全。三是可退出,即在明確合作期限8年的基礎上,約定合同到期後,根據企業發展情況和雙方意願,可續約、可退出、可轉讓。四是保本金,即合同到期後,若雙方不再合作,龍頭企業歸還本金,實現扶貧資金的迴圈利用。“聯鎮帶村”産業扶貧項目在發展上堅持“四化”,即規範化、規模化、市場化、品牌化,並注重龍頭企業與鎮、村、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項目收益實現59個建檔立卡貧困村、134個有貧困戶的非貧困村和2073戶7084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覆蓋。截至2020年底,累計向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注入扶貧資金超億元,帶動59個貧困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為貧困村發展、貧困戶致富創收提供“硬”支撐。

二是設立“産業扶貧基金”持續加大扶持力度。近年來,濟源産城融合示範區創新扶貧形式,設立市鎮兩級“攜手奔小康産業扶貧基金”,建立起以“市場化、可持續、防返貧”為重點的産業扶貧長效機制,從根本上化解了2020年脫貧攻堅特殊政策退出後可能出現的“斷崖”效應。濟源産業扶貧基金于2018年6月設立,通過財政注入、企業捐助、消費扶貧公益捐贈等多渠道籌集資金,目前基金總額為9420.8萬元。産業扶貧基金主要用於貧困村及有貧困人口的非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扶貧産業發展、合作社帶貧、貧困戶産業發展扶持及對産業扶貧、合作社帶貧起到帶頭作用的幫扶企業、合作社的表彰獎勵等方面。在産業扶貧基金的扶持下,通過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龍頭企業聯鎮帶村”“旅遊+農業”等扶貧模式,極大促進了蔬菜制種、畜牧養殖、鄉村旅遊等特色産業發展。截至目前,共培育蔬菜制種、煙草、林果、旅遊、養殖、特色種植等産業扶貧基地50個,旅遊産業扶貧帶4個,帶貧合作社45家。

三是創新“消費扶貧”模式暢通農産品銷售渠道。依託濟源大學生扶貧創業園,打造濟源消費扶貧市級線上線下展示、銷售、直播帶貨平臺。開展消費扶貧月活動,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扶貧産品展銷會、韓彥紅果石榴文化旅遊節、零售企業集中簽約儀式等多種活動,幫助銷售價值1000余萬元的扶貧産品,有效增加了貧困群眾收入,解決了疫情帶來的扶貧産品銷售難題。同時創新出臺《濟源市精準扶貧LOGO授權使用公益消費扶貧管理辦法》,推行精準扶貧標誌(Logo)授權使用,授權企業在消費扶貧活動中,自願根據企業的銷售業績或定額向濟源産業扶貧發展基金愛心捐贈,扶貧捐助企業享受國家相關優惠政策。目前,共45家企業獲得授權,捐贈逾百萬元。

四是大力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夯實産業支撐。濟源作為愚公故里,文旅資源豐富,2019年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近年來,大力實施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村企結對幫扶工程、鄉村旅遊人才培訓工程、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鄉村旅遊創客基地培育和鄉村旅遊示範點創建工程等,大大激發了鄉村旅遊的內生動力,催生了一批興村富民的旅遊骨幹企業。借助農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通過培育家庭農場、觀光休閒農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民經營主體,逐步將鄉村旅遊産業變成農民和貧困人口就近就地就業的重要渠道。在山區培育了4個旅遊産業扶貧帶,覆蓋30余個貧困村;建立了25個農旅融合産業扶貧基地、18個旅遊服務驛站;50余個村依託旅遊觀光農業組建了各類新型農民經營合作社和旅遊開發公司等經營主體,解決了一些貧困戶沒項目、缺技術、不懂管理、不會行銷的問題,35個村借力農旅産業實現了脫貧目標,2300余人走上了穩定的脫貧致富路。

2020年,濟源産業扶貧成效進一步顯現,貧困戶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6203元,生産經營性收入增幅達到61.27%;59個貧困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均達到10萬元以上,最高達到109萬元。(趙齊飛 李慧)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