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廣東佛山人盤點一年收成,頗有“輕舟已過萬重山”之感。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經濟增速從2020年初垂直下滑到年底扭負為正,佛山經受住了考驗——經濟總量超萬億元,各類市場主體增至94萬戶,22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經濟實力、綜合競爭力繼續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
“佛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落實到發展全過程和工作各領域,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推動高品質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佛山市委書記魯毅説。
先進製造優勢顯
佛山市順德區1月4日召開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大會,誠邀區內外企業家參加,企業家代表坐上主席臺重點發言。
“幹部敢擔當,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區委區政府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我們備感溫馨,深受鼓舞!”格蘭仕集團董事長梁昭賢激動地説。
的確,“尊重企業家首創精神”已成為佛山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的法寶。5年來,佛山多次召開民營企業家千人大會,在廣東率先推出促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政策體系,表彰“大城工匠”“脊梁企業”“大城企業家”,“工匠精神”和“企業家精神”照亮高品質發展之路。
這些舉措在提振企業家信心的同時,也加速傳統製造業轉型、先進製造業崛起。佛山通過實施智慧製造提升、智慧裝備技術改造等工程,推動智慧生産在傳統製造領域的應用,整體提升産業基礎能力、産業鏈水準和價值鏈位次,實現“佛山製造”向“佛山智造”轉軌。
統計顯示,佛山産業結構連年優化,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5%,先進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50%。全市家用電器、金屬製品、陶瓷建材、紡織服裝、傢具製造等行業産值規模穩居全省第一;裝備製造、泛家居、汽車及新能源、軍民融合及電子資訊、智慧製造裝備及機器人、新材料、食品飲料、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等八大産業異軍突起,打造兩個超萬億元核心産業集群、兩個超5000億元支柱産業集群、4個超3000億元新興産業集群。
創新驅動不鬆勁
兩年前,佛山成立“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如今,這塊核心面積1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匯聚了數百家高新技術企業,5個鎮街經濟總量已達2000億元。
驅車行駛在三龍灣,嶄新廠房鱗次櫛比,建設工地熱火朝天。智慧製造、生物醫藥、總部經濟、5G物聯網、現代服務業等快速聚集;季華實驗室、仙湖實驗室、華南高等研究院(佛山)等重點平臺載體加快建設;國際機器人優秀企業、國內機器人行業排名前5位企業先後進駐。
“我們關注利用創新平臺,融智慧裝備與機器人研發製造為一體,儘快突破工業機器人‘無腦’‘缺芯’等卡脖子技術。”佛山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群説,公司掌握了機器人四大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自主創新佔比超80%,擁有40多種機器人整機産品,成為集産品研發、製造、應用於一身的國産機器人品牌。
為了挺進産業鏈高端,佛山所有推出“強核工程”“立柱工程”“強鏈工程”“優化佈局工程”“品質工程”“培土工程”等六大工程,聚焦培育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行業引領地位的創新型企業、高成長性的未來型企業。迄今,佛山184個項目獲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立項支援和佛山市核心技術攻關立項支援,並瞄準氫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等産業核心技術難題重點攻關。去年,三龍灣落戶重點産業項目15個,投資總額達149.4億元。
協調發展有方向
去年12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批准佛山設立“廣東雲勇國家森林公園”。這是對佛山數十年呵護珠三角3萬畝“城市綠肺”的充分肯定,也是對佛山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高度認可。
這些年,佛山不斷追加投入,高標準建設“一環生態圈”,高品質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構建生態圈、綠道、公園、小遊園、微綠地5級綠化體系。同時,實施河(湖)長制、林長制、島長制,市區鎮(街)一把手挂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啟動建設34個萬畝千畝公園,生態公園、景觀廊道、城市濱水帶、森林小鎮迅速在佛山城鄉涌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017年,佛山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為優化生産生活生態空間,順德區率先“啃硬骨頭”,以建設廣東省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為突破口,全力推進村級工業園區升級改造,累計完成土地整理8萬多畝。一批破舊工業園與低效企業退出,一批戰略性支柱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開始“唱主角”。
未來兩年,南海區將整合9萬畝村級工業園區,建設20個千畝連片産業社區、5個萬畝農業示範片區以及一批現代主題産業園,高位起步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佛山正向“粵港澳大灣區極點城市”“廣東省地級市高品質發展領頭羊”“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昂首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