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張扶貧協作,連續兩年為“好”

發佈時間:2020-12-22 10:23:33 | 來源:河北日報 | 作者:潘文靜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蔚縣,好,種植,貧困戶,益海

京張扶貧協作,連續兩年為“好”——京津冀東西部扶貧協作故事·張家口篇

【編者按】

守望相助奔小康。從2016年起,京津兩市陸續對口幫扶我省張承保3市28個縣,為我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了強大動力。截至目前,張承保的受援貧困縣已全部脫貧摘帽,3869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出列,129.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5年來,扶貧協作模式遍地開花,上演了一個個感人的互助故事,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讓我們一起走進張家口、承德、保定,感受鄉村煥發出的無限生機。

“扶貧有藜——我在張北有畝地”“大好河山瓜果香——張家口特色農産品進北京”……今年以來,北京、張家口兩地克服疫情影響,攜手推進消費扶貧,破解貧困地區産品銷售難題,銷售扶貧産品15.89億元。

扶貧協作,守望相助。自2016年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開展以來,北京市對口幫扶張家口市13個縣(區)。5年來,京張兩地從單純的政府推動到政府、企業、社會多層面交流對接,從單一的經濟援助到社會事業多領域深度合作,開創出一條獨具特色的京張扶貧協作路子。

數據顯示,北京市累計投入財政援助資金25.86億元,組織實施協作項目998個,涉及産業就業、基礎設施、醫療健康等方方面面,55.15萬貧困人口受益,京張扶貧協作取得了豐碩成果。2018年和2019年,張家口市東西部扶貧協作考核連續兩年進入全國“好”的行列。

聚力産業扶貧

創新利益聯結機制

在蔚縣,一粒粒小米做成了産業扶貧樣本。

借助京津冀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機制,立足小米傳統産業,蔚縣引入世界500強企業益海嘉裏,聯合當地合作社,建設3萬畝小米生産基地,打造了“金龍魚·蔚州貢米”“金龍魚·愛心桃花小米”等10餘款特色産品,有效帶動蔚縣貧困人口1577人脫貧。

與此同時,益海嘉裏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捐資建設益海小學和助學中心,並將企業2020年利潤250萬元反哺蔚縣,定向幫扶貧困群眾。

在尚義,一顆顆草莓帶動3000多名貧困群眾增收。

尚義縣借助北京市昌平區草莓種苗繁育和鮮果生産優勢,投入協作資金3590萬元,打造“昌平—尚義扶貧協作草莓園區”,建設智慧溫室大棚506棟。目前,園區一期輻射帶動3000多名貧困群眾每人平均年增收6000元。

該縣推行“園區+龍頭企業+農戶”帶貧模式。貧困群眾在獲得資産收益、務工收入的基礎上,如有種植意願,可以將分紅折算成草莓苗,參加培訓後參與草莓種植。企業高價回購草莓,降低農戶經營風險。

5年來,京張兩地把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作為根本之策,採取産業園區共建、引導産業轉移、促進科技研發等一系列紮實舉措,累計投入東西部扶貧協作産業幫扶資金14.26億元,引進企業182家,共建産業園區16個,援建扶貧車間95個。

借助北京科技人才優勢,聚力産業扶貧,張家口市集中打造了吉利領克汽車、京赤科技示範園等一批高端科技産業園區,建立了食用菌試驗基地、種豬核心育種基地等一批供應鏈産業基地,引進了益海嘉裏、蘭海奧祥等一批精深加工企業,培育了蔚州貢米、崇禮彩椒等一批特色農産品品牌。

資源共建共用

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

前不久,康保縣土城子中心衛生院的一鍵呼救報警器響起:“鄉互助幸福院的劉翠娥突發低血糖暈倒。”值班醫生迅速出診,第一時間把患者用救護車接回衛生院。

64歲的患者血壓升高、血糖降低,情況危急。值班醫生第一時間與北京垂楊柳醫院取得聯繫,通過視頻與北京專家遠端會診,開藥輸液半小時後,患者症狀逐漸好轉。

這套呼救設備、這項遠端會診機制,是北京市朝陽區衛健委與康保縣土城子中心衛生院合作共建的成果,提高了土城子中心衛生院的醫療水準,使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北京大醫院專家的優質診療服務。

5年來,張家口市積極與北京共建有利於資源要素合理配置的體制機制,促進優質資源和非首都功能向貧困地區流動,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該市與北京165所醫院、128所學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引來北京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等一批優質教育資源落地,城鄉公共服務水準落差逐步縮小,貧困群眾切實享受到扶貧協作帶來的成果。

“一室一院一平臺”提升基層醫療水準。北京市國資委募集資金2277.6萬元,為張家口市貧困縣區購買醫療車輛134台,建立“流動村衛生室”,定期深入邊遠村到府診療,解決了8.1萬貧困群眾看病難問題。185家鄉鎮衛生院實施了健康扶貧雲平臺項目。鄉鎮衛生院通過與北京結對醫院合作,實現疑難病症遠端會診,提升了基層診療能力。

“愛心水站”讓老百姓喝上“放心水”。陽原縣西堰頭村在北京市朝陽區幫扶下,利用協作資金69萬元,建成東井集鎮“愛心水站”,讓當地老百姓告別了喝苦鹹水的歷史、喝上了乾淨安全的“放心水”,惠及西堰頭村、東堰頭村690戶1784人。

創新消費扶貧

打通貧困地區産品銷售“瓶頸”

今年以來,京張兩地攜手推進消費扶貧,在組織、銷售、運營等方式上積極探索,最大程度化解疫情對貧困地區農畜産品銷售和貧困群眾增收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張北縣,藜麥成了農産品的新晉“網紅”。去年以來,一款由北京市西城區出資,國務院辦公廳、工信部、農業農村部駐村幹部合力開發的“扶貧有藜”小程式在微信裏廣為傳播,“我在張北有畝地”成為愛心網友間的流行語。愛心網友按照300元/0.1畝認養貧困戶種植的藜麥,收成後每畝可獲得150斤藜麥,並且免費快遞到家。

12月2日,在藜麥收購現場,張北縣阿不太溝村貧困戶閆祥運來了1909斤藜麥,賣了1萬多元。他高興地説:“收入是我以前種莜麥的2倍多,感謝黨的好政策。”當天,“扶貧有藜——我在張北有畝地”活動共收購了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的藜麥。

張北縣壩藜公社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柳志強告訴記者,今年共有2072位愛心人士參與該活動,共認養藜麥332.9畝,建立了“消費扶貧+社會扶貧+訂單扶貧”新機制,帶動6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

“我在塞外康保有只羊”“大好河山瓜果香——張家口特色農産品進北京”……通過各種形式的消費扶貧活動,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結上了北京的好親戚”。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張家口市累計銷售扶貧産品28.95億元,帶動14.19萬貧困人口實現增收。其中,北京幫扶助銷扶貧産品15.89億元。

電商直播帶貨等新的行銷手段,進一步拓展了消費扶貧覆蓋面。今年消費扶貧月活動期間,張家口市組織了“崇尚雪禮”杯消費扶貧公益直播、“涿鹿溫泉屯葡萄採摘觀光節”等電商直播1690場次,觀看人數達107.9萬人。截至目前,全市共開展電商直播帶貨3021場次,促成線上銷售2.76億元。(河北日報記者 潘文靜)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