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扶貧人——獻給脫貧攻堅戰線的“新愚公”

發佈時間:2020-12-21 13:47:18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衛祥玉 | 責任編輯:趙斌宇

關鍵詞:扶貧人,愚公,脫貧攻堅

作者:濟源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衛祥玉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脫貧攻堅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沒有硝煙的消除貧困的戰爭。從2015年1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發出“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誌,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指示;到2019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時發出“現在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只有兩年時間,正是最吃勁的時候,必須堅持不懈做好工作,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號召;再到2020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發出“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的宣告。五年多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咬定目標,苦幹實幹,鍥而不捨,久久為功,啃下了一個又一個硬骨頭,創造了人類歷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跡。

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人。脫貧攻堅戰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既然是硬仗,就意味著不是輕輕鬆鬆一衝鋒就能解決的,就意味著要有高度的責任擔當、超常規的付出奉獻甚至犧牲。脫貧攻堅戰取得重大勝利的背後,離不開一支支能打善戰、實幹創新的扶貧幹部隊伍。五年多來,全國上下廣大黨員幹部“上山下鄉”到貧困村駐村幫扶,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280多萬駐村幹部、第一書記奮戰在脫貧一線,還有770多名扶貧幹部犧牲在反貧困鬥爭的決戰場上……這些吃住在村紮根基層的駐村幹部、第一書記,是脫貧攻堅戰中最辛苦、最勞累、付出最多的,月光、星光、燈光,往往就是他們的詩和遠方。是他們,為著同一個目標,從繁華的都市,來到偏遠的農村,充滿著理想和期待,揮灑著青春和熱血,綻放著無悔人生的光彩,書寫著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的風采和情懷;是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用“要學愚公擔擔子,不學智叟摞挑子”的擔當,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立下愚公移山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和指示。

在濟源,古有老愚公移山,今有“新愚公”扶貧。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立下愚公移山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和指示是對全國講的,但對愚公移山故事原發地的河南濟源更具特殊意義。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吹響以來,濟源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貫徹習近平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立下愚公移山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會和把握愚公移山精神與脫貧攻堅的內在聯繫,把弘揚愚公移山精神貫穿于脫貧攻堅戰的全過程,轉化為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的強烈共識和自覺行動,咬定目標、眾志成城,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成效。2018年底濟源5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2019年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73戶7084人全部脫貧;2020年,貧困人口收入全部達到1萬元以上,貧困人口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6203元,是2015年貧困人口年每人平均純收入的4.9倍,59個貧困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全部達10萬元以上,最高達到109.36萬元。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在濟源設立全國首家精準扶貧調研點,把濟源作為非貧困地區精準扶貧的典型進行研究總結,為全國脫貧攻堅提供經驗參考。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主任黃承偉指出:“濟源過去幾年在脫貧攻堅領域的成功實踐,對於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對於脫貧攻堅戰完成後的鄉村工作,對於如何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解決低收入人群的發展問題,具有在全國範圍學習交流的價值。”

濟源脫貧攻堅取得的成績,同樣離不開這樣一批咬定目標、苦幹實幹的基層一線扶貧幹部。我從2018年5月分管扶貧工作以來,在脫貧攻堅一線與基層扶貧幹部共同奮鬥,看到了他們披星戴月、日夜辛勞的身影,看到了他們強烈的使命擔當、深厚的為民情懷,深切地感受到他們的責任與擔當、奉獻與付出。特別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59個貧困村第一書記正月初二就全部復崗,109個村264名駐村幹部春節期間在崗在位,切實履職盡責,陽光兔業、瑞星牧業、豐之源等三家重點龍頭帶貧企業全面恢復生産,帶貧合作社全部復工,貧困家庭勞動力3257人“應就業盡就業”,貧困群眾沒有一例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沒有一戶貧困群眾基本保障受到影響,確保了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雙戰雙勝。作為愚公兒女,他們以融入在濟源人民靈魂深處和血脈之中的愚公移山精神與困難決鬥,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他們用汗水和心血讓廣大人民群眾看到了幹部作風的轉變,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贏得了廣大群眾的肯定和信任;他們用責任和擔當書寫了濟源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精彩華章,貢獻了“濟源智慧”“濟源經驗”“濟源力量”。

説到扶貧幹部,不得不提“鐵人”賀雙福。2018年5月,為強化扶貧工作力量,作為濟源市政府副秘書長的他兼任扶貧辦主任。當時脫貧攻堅形勢最為嚴峻、任務最為繁重,加上扶貧辦絕大部分為新借調人員,工作尚不熟悉。在這最困難的時刻,他沒有猶豫,沒有退卻,團結帶領扶貧辦幹部職工披星戴月、加班加點,一邊學習扶貧政策,儘快進入角色;一邊迅速捋順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式,補齊工作短板,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增孝關愛”扶貧政策、“雙千雙扶”教育扶貧活動、“所有”保險新模式、慈善愛心(勵志)超市、龍頭企業“聯鎮帶村”等多項創新舉措在全省推廣。

濟源市扶貧辦的成富營,是從一名駐村第一書記逐步成長起來的。2015年8月,他到大峪鎮曾莊村任第一書記。成立紅白理事會,開展“入黨紀念日”活動,創立“三基金一保障”精準扶貧法,實施“村集體+公司+租用農戶屋頂”光伏模式、創辦全市第一個村級微信公眾號……一系列舉措不僅讓曾莊遠近聞名,他本人也先後獲得了“全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全省脫貧攻堅獎創新獎”等榮譽稱號。2018年6月,根據組織安排,他被抽調到濟源扶貧辦工作。工作崗位變了、工作內容變了,唯一不變的是他六年如一日的工作熱情。他説,趕上脫貧攻堅這一時代大主題,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經歷了脫貧攻堅戰的洗禮,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王屋鎮原莊村黨支部書記范哲紅,2013年從王屋鎮機關退休回到原莊,並沒有“船到碼頭車到站”,而是退而不休,帶領全村24名黨員,成立産業發展功能性黨小組,永葆底色、率先垂范、産業引導、助力脫貧攻堅……

特別是以第一書記為代表的駐村幹部們,他們放棄原本較為優越的工作生活環境,從城區到山區,經歷寒冬酷暑,埋頭苦幹,抓黨建,抓脫貧,抓項目,辦好每一件惠民實事,服務好群眾“最後一米”,他們與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了貧困群眾的幸福指數。一篇篇駐村日記、一個個扶貧故事、一次次徹夜長談,寫滿了第一書記們的酸甜苦辣,他們累並快樂著。

比如,大峪鎮王莊村的三任第一書記。從2015年8月,河南交通投資集團的第一任駐村第一書記到崗,至今共有三任第一書記派駐王莊。三任駐村第一書記劉劍君、任雲飛、張家祥到王莊後,老百姓都給他們起了新名字:劉“脫貧”、任“致富”、張“振興”。三任第一書記一荏接著一荏幹,王莊村不僅實現了脫貧致富,而且成為鄉村振興的一面旗幟。談及駐村感受,任雲飛説:“皮膚變黑了,臉皮變厚了,膽子變大了!”是啊,當好扶貧帶頭人,當好村裏代言人,當好群眾貼心人,皮膚再黑一些,臉皮再厚一些,膽子再大一些,又有何妨呢!

駐村幹部到貧困戶家中走訪,共謀發展。

比如,邵原鎮碌碡村原第一書記李自琴,由於所駐的村很窮、很偏僻,已經60多歲的母親心疼閨女,乾脆就跟著駐村了。到了村裏,經常是女兒忙著入戶調查,母親也跟著去;閨女走訪登記、核查資訊,當媽的就在一旁拍照片、留資料、問長問短。回到家裏,女兒建檔案、做卡片,母親忙著做飯。就這樣,這位媽媽鐵了心,陪女兒駐村三年多,村裏人都稱她為“第二書記”。

王屋鎮譚莊村原第一書記盧麗娟,工作中風風火火,是一個“女漢子”,生活中卻非常細心,對貧困群眾關懷備至,被貧困戶子女親切地稱為“盧媽媽”。

還有下冶鎮北吳村第一書記林運法,下冶鎮吳村第一書記楊玉祥,王屋鎮封門村第一書記任曉曉,王屋鎮桃花洞村第一書記胡愛國,坡頭鎮郝山村第一書記王友世,坡頭鎮校莊村第一書記王國平,坡頭鎮石槽溝村和第一書記陳建政,承留鎮山坪村第一書記張騫等8名第一書記,從2015年起,在偏遠的山區一駐就是6年,他們默默付出,無怨無悔,把駐村當“我村”,把他鄉當故鄉,老愚公咬定目標、挖山不止的精神,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

每一名第一書記,每一名扶貧幹部,每一名扶貧人,説起他們的扶貧故事,都會滔滔不絕。什麼是幸福,什麼是成就,也許當自己的理想和組織的安排正好重合的時候,那就是最幸福的時候。一個個貧困戶脫貧後的笑臉,一個個貧困戶發自內心的對黨的感恩,一名名群眾對扶貧幹部的肯定和信任,一個個貧困村翻天覆地、日新月異的變化,都寫滿了扶貧幹部的故事。王屋鎮原莊村的脫貧戶侯小軍,他十幾年如一日照顧身體較差的妻子、智力殘疾的兒子及妻姐一家,被評為“河南好人”;王屋鎮桃花洞村的脫貧戶翟道貴,兩次主動向村裏遞交脫貧申請書;下冶鎮吳村脫貧戶趙革命,脫貧致富不忘黨恩、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成為一名預備黨員;還有帶領全家脫貧的“新時代好少年”孫東海,發展電商帶領鄉親致富的“核桃姐”馮艷青等等,一大批脫貧戶都成為了廣受稱讚的榜樣。與此同時,許多貧困村也都實現了“蛻變”,大峪鎮曾莊村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村”,大峪鎮王莊村成為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邵原鎮雙房村的媧皇谷旅遊度假區成為第六批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王屋鎮西門村2020年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109.36萬元……貧困村發展越來越紅火,貧困群眾生活越來越幸福,幹群關係也越來越融洽。越來越多的群眾自發地在家中張貼習近平總書記的畫像和“黨恩浩蕩”的春聯,表達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濟源市王屋鎮萬畝高效蔬菜制種産業扶貧基地

與此同時,在濟源,社會各界共同關注、支援、參與脫貧攻堅,形成了社會扶貧大格局,奏響了這個時代的主旋律。70家企業與貧困村和有貧困戶的非貧困村結對幫扶,創新“雙聯雙助雙促”幫扶模式,三年來幫扶資金達到6500多萬元;民營企業濟源鋼鐵公司的老總李玉田一次性捐贈3000萬元成立扶貧基金;豐之源公司每賣出一罐“愚公核桃”飲料向産業扶貧基金捐一角錢並向廣大扶貧幹部和貧困群眾贈送春聯、福字;農行濟源分行、郵儲銀行濟源分行冠名開展“農行杯”文學助力脫貧攻堅活動、“郵儲銀行杯”濟源攝影家聚焦脫貧攻堅主戰場活動……還有濟源高速東站下站口,“産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消費扶貧,人人有責”“立下愚公移山誌,打贏脫貧攻堅戰”……金利集團、農商銀行、萬道捷建等公司企業主動參與扶貧的公益宣傳,彰顯著企業的社會責任;農行濟源分行大樓正中懸挂的大型脫貧攻堅倒計時牌,無時不在提醒愚公兒女堅定愚公移山之志,確保脫貧攻堅全勝;還有以濟源市慈善總會辦公室主任商永莉、濟源市“愛心助學之家”負責人李玉線、天愛社會服務中心負責人王應軍等十佳扶貧志願者為代表的社會各界人士,匯聚起無數個人力量助力脫貧攻堅。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教授在濟源調研之後,對濟源給予了高度評價,“在愚公移山精神鼓舞下,濟源創造了産城融合積極推進産業扶貧和非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成功案例,是踐行探索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改革創新道路的先行地區”。

當前,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即,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成效來之不易,最辛苦、最勞累、付出最多的就是我們的扶貧幹部,應該從提拔使用、表彰獎勵、提高待遇、人文關懷等多個方面,正向激勵扶貧一線幹部。“用人導向是最重要的導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脫貧攻堅實績作為選拔任用幹部的重要依據,在脫貧攻堅第一線考察識別幹部。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於駐村幫扶幹部、第一書記、農村基層幹部包括大學生村官,要多關心他們,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對在脫貧攻堅中勝利完成了任務、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幹部,要注意提拔使用。”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鬥在扶貧第一線的基層幹部工作十分辛苦,有的甚至流血犧牲。要努力為他們的工作生活排憂解難,制定政策激勵他們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工作。”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關心愛護基層一線扶貧幹部,讓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犧牲者流芳,激勵他們為打好脫貧攻堅戰努力工作。”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談到,“我時常牽掛著奮戰在脫貧一線的同志們,280多萬駐村幹部、第一書記,工作很投入、很給力,一定要保重身體。”深深的牽掛,不變的情懷,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化為廣大扶貧幹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動力。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踏遍了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先後深入24個貧困村走訪調研。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以上率下,為全國廣大扶貧幹部樹立了榜樣。正是習近平總書記的率先垂范和親切關懷,讓廣大扶貧幹部如沐習習春風,有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他們身上有一種精神,一種信仰,一種境界;他們以“累並快樂著”的革命浪漫主義情懷和“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的家國情懷,投身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消除貧困的戰爭,用實幹擔當、奉獻犧牲踐行著共産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詮釋著扶貧人的精神和信仰。他們是黨和人民最忠誠的戰士,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與此同時,脫貧攻堅工作是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能夠參與其中,見證這一歷史偉業,每一位扶貧幹部都倍感榮耀。相信在若干年後,廣大扶貧幹部最值得驕傲自豪的就是參與過脫貧攻堅,最愛聽的稱謂就是“扶貧人”,最感親切的就是“脫貧攻堅戰友們”。

作為愚公故里的濟源,對扶貧幹部、第一書記也給予了很多的關心關愛。從2018年開始,每年在全國扶貧日前後,都要開展脫貧攻堅“十佳”系列評選表彰活動,對“十佳第一書記”“十佳鎮村扶貧幹部”“十佳行業扶貧幹部”等進行大規模表彰;對優秀扶貧幹部提拔重用,對扶貧幹部的“暖心行動”,給第一書記進行體檢;提高駐村幹部的伙食補助和交通補助,提高第一書記的工作經費標準,市級領導逢年過節看望慰問扶貧幹部,為扶貧幹部贈送春聯……一系列活動讓扶貧幹部幹得安心、舒心、順心。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總結脫貧攻堅經驗,發揮脫貧攻堅體制機製作用,接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要激發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激勵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勞致富,向著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繼續前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農村,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同樣在農村,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緊密聯繫。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是一個從“攻堅戰”到“持久戰”的轉變,是從消滅絕對貧困到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的一個過程,一方面要做好人的銜接,繼續使用好經歷了脫貧攻堅戰考驗的廣大扶貧幹部,充分發揮他們“愛農村、知民情,懂民意”的優勢和鄉村振興“領頭雁”和“壓艙石”“中流砥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做好精神的銜接,脫貧攻堅戰需要愚公移山精神,鄉村振興同樣需要愚公移山精神,要進一步傳承弘揚好“咬定目標、苦幹實幹,鍥而不捨、久久為功”的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逐步實現鄉村振興,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濟源市王屋鎮麻院村村民用喜獲豐收的紅辣椒拼成碩大的黨旗,回報黨恩。

時代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黨和人民將永遠銘記這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奉獻犧牲的廣大扶貧幹部們。能夠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他們一定是最優秀的黨員幹部,經歷了脫貧攻堅戰洗禮和淬煉的他們也一定能夠成長為最優秀的黨員幹部,願他們在接下來的鄉村振興戰略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繼續弘揚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不忘初心,不負韶華,在新的崗位上做出更大的貢獻,書寫更加精彩的華章!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