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 題:貧困群眾脫貧後幫扶政策會變嗎?返貧怎麼辦?
新華社記者侯雪靜
目前全國832個貧困縣已全部脫貧摘帽。剩餘的貧困人口正在履行退出程式,從目前情況看,到年底所有貧困人口也將全部退出。貧困群眾脫貧之後政策會變嗎?扶貧投入還會持續嗎?返貧怎麼辦?針對這些問題,記者在2日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上採訪了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
脫貧後政策會變嗎?扶貧投入還會持續嗎?
“政策會保持總體穩定,幫扶措施不能‘急剎車’。”歐青平説,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後,仍然需要採取有效措施,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歐青平進一步解釋,脫貧攻堅期後要設立過渡期,在過渡期內繼續實行“四個不摘”,即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
“脫貧攻堅之所以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決定性成就,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集中了大量的資源投入到貧困地區,解決了多年想解決但沒解決的問題。”歐青平説,無論是幫扶的資源,還是幫扶的力量都會保持總體穩定。
歐青平説,下一步,要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的幫扶機制。初步考慮是在西部地區已經脫貧摘帽的縣中再選擇一部分困難的縣,增強這些重點幫扶縣內生發展動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歐青平透露,按照中央的要求,現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正在研究制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指導意見,對脫貧攻堅期內原有支援政策進行完善調整。
12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河北省扶貧辦主任李志剛、江西省新餘市委副書記曾萍、貴州省江口縣委書記楊華祥介紹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情況,並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返貧怎麼辦?
“為確保脫貧攻堅的品質和成色,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今年初我們就建立了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在攻堅剩餘脫貧任務的同時,採取有效措施,防止返貧和新的致貧。”歐青平説。
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今年3月印發的《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於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的頂層設計。
“這一機制在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礎上,變事後幫扶為事前預防與事後幫扶相結合,及時發現風險,及時落實幫扶,實現貧困人口動態清零,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歐青平説。
歐青平表示,在收官之年,建立並實施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是一項必要的制度保證,是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基礎,築牢了脫貧攻堅成果的保障網,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明確了工作路徑和抓手。特別是在應對今年的疫情、災情以及突發情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防止了返貧和新致貧情況的發生。
監測對象和範圍是哪些?
歐青平介紹,防止返貧監測對象以家庭為單位,主要監測建檔立卡已脫貧但不穩定戶和收入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邊緣戶。例如,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低於國家扶貧標準1.5倍左右的家庭,以及因病、因殘、因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引發的剛性支出明顯超過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縮減的家庭。
監測程式方面,以縣級為單位組織開展,通過農戶申報、鄉村幹部走訪排查、相關行業部門篩查預警等途徑,由縣級扶貧部門確定監測對象,錄入全國扶貧開發資訊系統,實行動態管理。
“鼓勵各地各部門因地制宜探索創新,及時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及時發現解決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明確要求各地要加強監測對象資訊共用,不另起爐灶,減少不必要的填表報數,切實減輕基層負擔等。”歐青平説。
監測發現問題怎麼幫?
“對識別出的監測對象,指導各地因人因戶施策,及時落實産業、就業、綜合性保障等相應措施,消除返貧致貧風險。”歐青平説。
歐青平介紹,對有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加強勞動技能培訓,通過勞務扶貧協作、扶貧車間建設等,幫助其轉移就業。統籌利用公益崗位,多渠道積極安置監測對象。對無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進一步強化低保、醫療、養老保險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綜合性社會保障措施,確保應保盡保。
“鼓勵各地創新幫扶手段,多渠道籌措社會幫扶資金,為監測對象購買保險,及時化解生活生産風險,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助困。”歐青平説,下一步,將會同中央有關部門進行深入研究,不斷優化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工作指導力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