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特色養殖助推科技精準扶貧

發佈時間:2020-12-01 17:00:38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何流琴、孔祥峰、姚康等 | 責任編輯:張蔚藍

關鍵詞:現代畜禽養殖業,科技扶貧,精準扶貧,脫貧攻堅,中科院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改革開放40以來,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取得長足進步,集約化、規模化養殖程度越來越高,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集約化畜禽養殖在帶來規模效益的同時,也面臨著日趨嚴重的動物健康、品種退化、産品安全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因此,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已進入新的轉型階段。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成為黨中央、國務院在農業農村工作方面的首要任務,也是破解“三農”困局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通過發展畜牧業實施精準扶貧,是産業扶貧中較為常見和較為重要的一種方式,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推進解決農村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主導方向之一。因此,在脫貧攻堅的決戰時刻,針對貧困地區自身條件限制、畜禽養殖水準落後和科技基礎薄弱等問題,通過科技創新發展畜禽特色養殖,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對推動貧困地區畜禽産業發展、繁榮産區經濟、帶動産區農民脫貧致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畜禽特色養殖與科技精準扶貧的關係

精準扶貧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戰略措施。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三農”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和實施鄉村振興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和農村事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我國農業基礎仍然薄弱,農村發展仍然相對滯後,農民增收仍然相對困難。


畜牧業是農村、農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導産業,也是貧困地區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和財政增長的重要支柱産業。因地制宜,在貧困地區發展特色養殖産業,依靠科技創新走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的道路,既可帶動當地飼料、養殖、加工等産業的良性發展,又可帶動當地貧困農民脫貧致富,已成為當今扶貧開發事業中的閃光點和重要方法。同時,加速貧困地區畜禽品牌特色産業發展,也是提高我國畜禽産品品質,增強畜禽産品市場競爭力,帶動更多群眾步入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國地方特色畜禽具有繁殖率高、耐粗飼、肉質好、適應性強、種質資源豐富等特性,並大多分佈于國內比較貧困的地區。例如,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土雞在自然的選擇和人工長期培育下,形成了具有適應性廣、耐粗飼、抗病力強、肉質鮮美等優良特性的地方土雞品種。但因很多養殖戶的飼養管理水準落後,缺乏科學養殖技術,導致出現石門雞成活率低、生長髮育緩慢、産蛋率下降、品種退化等現象。又如,湖南省湘西黑豬具有肉質香嫩、肉鮮味美、香味濃郁、油而不膩等特點,但因耕作粗放、養殖週期較長、良種基因流失嚴重、飼養管理水準低下、産業鏈未能建立,造成湘西黑豬産業不能帶動湘西貧困山區人民脫貧致富。因此,解決貧困地區畜禽地方特色養殖存在的問題,需要強化科技支撐作用。此外,在我國畜禽養殖産業中,生産、加工、儲運和行銷等,都迫切需要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勞動者素質,建立強有力的技術體系,以促進特色養殖業的健康發展,破除脫貧攻堅面臨的困境。


為推進科技興農和精準扶貧的聯動發展,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亞熱帶生態所”)印遇龍院士團隊,積極貫徹落實精準扶貧要求,以科技扶貧為手段,在廣西環江、湖南邵陽等貧困縣開展了一系列科技産業扶貧的措施,為我國畜牧業高品質發展和脫貧攻堅提拱了重要的解決方案;主要圍繞功能性氨基酸、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和中草藥組分協同提升畜禽地方特色養殖提出了實踐經驗。特別是系列新型低蛋白、無抗、低礦物元素排放的飼料新産品開發應用和生豬低氮磷日糧源頭減控技術體系,以及基於食藥同源的“種養結合”養殖技術在豬肉品質改善和糞污處理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科技創新在畜禽特色養殖精準扶貧中的成效

廣西環江香豬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的環江縣是我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地屬喀斯特地貌;數百年來,閉塞、貧窮、落後是這片土地難以掙脫的枷鎖,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一直以來,環江也是廣西重點畜牧業縣之一,當地的香牛、香豬、香鴨、香米、香菇等“五香”名揚四海。具有千年養殖歷史的環江香豬是廣西優良的地方畜品種之一,也是我國重點保護的地方小型豬品種之一,有“不吃環江香豬肉,不識天下美食”的美譽。但是,因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落後、科技力量薄弱所造成的運輸難、保鮮難、養殖條件差、飼料資源緊缺和市場需求量少等問題,一直是環江香豬走出深山的障礙。


為了加快環江縣的脫貧速度,破解環江香豬産業發展緩慢這一難題,亞熱帶生態所畜禽健康養殖研究中心先後在環江縣主持實施了中國科學院科技服務網路計劃區域重點項目“廣西香豬地方飼料資源開發與高效健康養殖技術示範”、中國科學院王寬誠率先人才計劃“産研人才扶持項目”、廣西科技基地和人才專項“廣西環江香豬産業促進與升級院士工作站能力建設”等科研扶貧項目,並建立了環江香豬健康養殖院士工作站,為環江縣脫貧攻堅出謀劃策,針對環江香豬産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關解決方案。


在項目實施期間,孔祥峰等通過引入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了不同階段環江香豬的生長髮育特點,完善了相關基礎數據,揭示了其繁殖力高、耐粗飼、肉質好、適應性強等特性的分子機制;建立了環江香豬健康養殖示範基地、發酵飼料開發與應用示範基地、生態種養結合示範基地、環江香豬高床養殖示範基地和牧草種植-香豬養殖示範基地等5個試驗基地,並在環江香豬健康養殖示範基地驗證了精氨酸家族氨基酸、合生元、益生菌和甜菜鹼對香豬的飼喂效果。在此基礎上,項目組也開展了環江香豬的系列標準制定、專用飼料配製技術産品研發與推廣、健康養殖模式整合與推廣、健康養殖與養殖環境污染控制、研發成果與産業品牌對外宣傳等方面的工作。


與此同時,印遇龍團隊組織舉辦了2019年國畜禽養殖污染源頭減控與種養結合技術培訓班、香豬養殖技術推廣應用專題培訓會、畜禽生態健康養殖與扶貧脫貧技術專題培訓會等,培訓技術人員達400多人次,並向養殖場戶贈送了《小型豬健康養殖技術》一書。此外,為了加快環江香豬健康養殖技術成果的落地與轉化,團隊還引進了飼料加工企業參與環江香豬專用飼料的研發、生産與推廣。為了做好非洲豬瘟疫情的防控,團隊為香豬健康養殖基地購買了相關的設備和藥品,並對示範區和養殖場在建豬捨得規劃、營養配方的優化、非糧飼料原料的利用、豬舍環境溫度的控制、養殖糞污的資源化利用等方面進行現場技術指導。由此,助力環江香豬産業從“世遺時代”步入“高鐵時代”。環江香豬産業依託國內優勢科技支撐力量和品牌優勢,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推動了傳統畜禽養殖業的轉型升級,給環江縣的貧困養殖戶帶去了幸福生活。


湖南邵陽保和雞


湖南省邵陽市保和村屬於深度貧困村,村裏多丘陵、山地,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適合發展林下養殖産業。但近幾年,林下生態養殖産業遍地開花,農産品同質化突出,産品滯銷時常發生。怎樣才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避免豐産卻不增收的情況出現?2019年初,印遇龍到當地實地考察發現,保和村的自然環境特別適合丘陵林下餵養走地生態雞,並可借鑒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區雪峰烏骨雞的生産模式養殖,通過團隊引進科學技術進行精準指導,有望將保和雞發展為品牌産業。


在印遇龍帶領的科技服務團隊的幫助下,保和村村民楊永生帶頭成立了合作社,建起了第一個保和雞養殖基地。根據團隊的建議,將雞棚建在山上,將保和雞散養在大山裏。這樣雞吃的是蟲子、草、稻穀和玉米等,飲的是山泉水,不食用藥物和抗生素。同時,團隊給養殖戶開展了養殖培訓課,為當地農民排憂解難,並現場指導定制飼料和防疫方法。根據保和雞不同階段的生長髮育狀況制定了相應的飼料配方和添加益生菌,保證飼料配方中不添加任何抗生素的同時,又能讓保和雞林下生態放養180天以上。此外,團隊為了保證雞棚的通風效果和雞的營養平衡,圍繞保和雞的飼養階段性和環境要求,在雞舍選址、結構設計及用材等方面給出因地制宜的規劃設計和科學建議。針對困擾養殖戶遇到的難點問題,團隊派駐成員都進行一一解答,並幫助養殖戶制定統一的供種、飼養、管理、銷售和品質標準。養殖戶遵循了團隊規劃和建議後,總結經驗教訓,不僅養雞賺了錢,對科學養雞方法也如數家珍。


如今,保和雞養殖産業正逐漸進入標準化、規模化的發展軌道,也使扶貧工作隊開展的“企業+基地(合作社)+能人+貧困戶”扶貧模式發揮出更大的成效。這不僅給養殖戶創收、貧困戶脫貧裝上了加速器,還培養了一批養雞能手。為進一步助力全村發展,團隊依靠科技助力精準扶貧項目,為保和雞註冊保和雞産品商標,推動“保和雞”公共農業品牌建設和幫扶成立企業,把保和雞打造成一個具有商標保護和明顯地標特色的科技示範産品和科技示範展銷平臺;建立保和雞屠宰車間和冷庫,對接各級電商協會,真正地做到産銷一條龍服務。目前,全村共建起了7“保和雞”養殖基地,520平方米扶貧車間和養殖林下走地雞2.5萬羽,年産值超過200萬元,幫助村貧困戶年每人平均增收1000元。為此,這支科技服務團隊被授予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2019年度先進團隊榮譽稱號。


中草藥和種養迴圈産業


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因其獨特的寒冷氣候和地理位置,遍地是野生藥材,其主要品種是山(金)銀花。目前,隆回縣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金銀花産區。金銀花作為我國72個大宗名貴中藥材品種之一,主要成分是綠原酸、黃酮、皂苷乙,具有明顯的抗細菌、抗病毒“雙抗”功效。


針對金銀花具有抗生素替代物的潛力,為了搭建金銀花産業對接畜牧業應用的橋梁,印遇龍和李鳳娜對隆回縣金銀花進行了基礎研究,將金銀花列入“優質地方豬飼料營養調控技術研究”的湖南重大科技專題,使金銀花在畜牧領域的應用獲得理論支撐。同時,為了響應我國飼料抗生素的禁用政策,採用金銀花的功能性提取物——綠原酸研發了替抗促生長的飼料添加劑。這有助於改善動物腸道菌群結構和機體氧化還原平衡狀態,並能緩解動物生産過程中各種應激因素的不良影響,調控脂肪沉積,增強動物機體的免疫力和抗感染力。因此,金銀花提取物——綠原酸被評估為一種潛在替代抗生素類和激素類藥物的理想飼料添加劑,對降抗替抗、提高動物生産效率和産品品質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斷奶仔豬、母豬、肥育豬日糧中添加綠原酸可改善生豬健康狀況,提高動物産品品質,為金銀花産業在畜牧業領域的應用創造了良好的發展前景。


項目組胡永靈利用10多年的研究成果(復方奈米中草藥生態養殖技術)結合貧困山區的有利條件(中草藥資源豐富),進行中草藥生態養殖三黃雞、生豬與黃牛,先後無償幫助60多家貧困企業和36家貧困養殖戶,積極開發“中藥保健飼料”“生態飼料”等産品,並開展中草藥生態養殖技術的研發工作。目前,該項技術還在越南北部16個省進行推廣,並與越南中央農業推廣中心、越南北江農林大學等成立了“中越農業合作中心”。


隨著畜禽養殖業無抗養殖時代的到來,同時受非洲豬瘟、禽流感等動物疫病的影響,“中醫農業”的理念越來越受到畜禽養殖業的青睞。基於此,印遇龍團隊還通過創新地方特色種養平衡模式,優選了適合於種養平衡的水芹菜、桑葉、苧麻、巨莧草、構樹、甜象草等飼用作物,以及金銀花、杜仲、連翹等藥用植物,來替代常規飼糧,以緩解飼料原料短缺問題和解決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促進種養迴圈生態農業的發展。

 

畜禽特色養殖助推科技精準扶貧的相關政策建議

畜禽特色養殖業扶貧在全國脫貧攻堅戰中所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其涉及面廣、影響力大,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畜禽特色養殖産業屬於傳統畜牧業的一部分,同樣存在著一定的養殖風險,受養殖成本、價格波動、動物疫病、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大,養殖虧損甚至“全軍覆滅”的案例時有發生。鋻於此,對於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內,如何有效防止貧困地區返貧提出4個方面的建議。


政策層面


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各類涉農財政資金,加大投入,按照現代畜禽養殖生産經營理念,促進畜禽生産由分散型向集約化轉變,由粗放型向精準型轉變,實現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提高畜禽養殖規模效益。按照産業規劃,統籌安排整合産業發展和扶貧資金,在産業發展的前、中、後階段給予持續支援,把産業做大做強,使畜禽特色養殖真正成為貧困地區扶貧奔小康的新型産業。


完善扶持政策。對新建和改擴建規模化養殖場的基礎設施採取以“先建設後補助”的原則,完善防疫、糞污處理配套設施。鼓勵支援種畜禽養殖場(戶)、散養戶增養補欄,增強自主育種和供種能力,保證生産供給不斷檔,實行種豬補貼。同時,落實好畜禽發展項目、養殖用地、基礎設施、環保審批、領地使用的政策。


金融層面

提供保險與金融政策支援。建立健全畜禽養殖保險機制,充分發揮政策性畜禽保險在畜禽産業中的重要作用,分擔畜牧養殖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風險給養殖場(戶)造成的損失;同時,形成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的聯動機制,加快推進畜禽産業持續健康發展。按照“養殖場(戶)+保險+銀行+政府”的信貸模式,對符合貸款條件的貧困農戶、創業人員提供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放貸、財政貼息的金融扶持。


科技層面


加大科技投入,加強良種繁育和飼養管理體系建設。堅持“自繁自育為主、引進為輔”的方針,保持當地特色畜禽品種優良性,進一步完善現有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建立動態基因保護庫,加大優良地方畜禽品種保護、開發利用的支援力度,提高良種推廣普及率,培育地方名優品種,建立特色品種配套系統並推廣應用,保證特色畜禽獨有風味的同時提高其生産性能,以契合市場和消費者需求。加強對特色品種飼養管理的研發,從飼料、品種、飼養、疫病防治等方面建立一系列科學的技術標準,助力産業發展。


強化技術隊伍,加強科技培訓,提高養殖戶的素質。加強畜禽疫病防治保護工程,建立健全動物疫病監測和監督體系,充分發揮畜牧獸醫技術隊伍的作用。加強縣級獸醫實驗室技術支撐能力,開展基層動物防疫機構標準化建設,按照“三權歸縣、服務在鄉”的管理機制設置鄉鎮或區域性畜牧獸醫辦公室,配齊配強鄉村防疫人員,強化疫情處置應急隊伍建設,補齊防疫機構體系和人員隊伍。嚴厲打擊使用違規獸藥、飼料添加激素和瘦肉精等不法行為,為貧困山區綠色畜牧業經濟發展提供安全保障。充分發揮畜牧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將科技人員下派到基層行政村與養殖戶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推廣科學養殖實用技術。組織本地畜牧專家開展科學健康養殖技術培訓,提升科學養殖水準,提高貧困山區農村社會經濟綜合效益。


大力發展農業生態迴圈經濟。按照“村容整潔”和“環境美好”的要求,充分利用當地優勢,加快村外標準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建設,改變人畜雜居、畜禽亂散養、畜禽混養的傳統習慣,著力打造畜禽迴圈經濟發展模式。大力推廣“畜”“畜”等生態養殖模式,實施環境整治、糞污處理、農田綜合利用工程,實現農牧結合迴圈發展。


品牌層面

全力打造畜禽特色産業品牌。加強産業品牌宣傳力度,提高品牌含金量。同時,開展相關特色産業的文化、旅遊、休閒等活動,不斷拓展産業領域,推進産業多格局發展,真正做到品牌和效益緊密聯接。


發展精深加工産業,打造知名品牌,培育龍頭企業和養殖專業合作社。圍繞畜禽養殖、食品加工等環節的技術要求和操作規範,通過畜禽精深加工廠建設,著力打造知名優勢品牌,擴大特色畜禽産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培育壯大一批帶動能力強的畜禽養殖加工龍頭企業,支援發展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組織,構建合理的産業鏈利益聯結機制,提高畜禽生産的組織化、産業化程度,提高養殖效益。努力發展“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養殖經營模式。實行定單生産,降低養殖風險,增強項目的市場競爭力,引進電商,改變傳統銷售模式,確保養殖戶的效益最大化。(作者:孔祥峰、姚康、鳳娜、鐵軍、印遇龍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何流琴 湖南師範大學;胡永靈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曲湘勇 湖南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