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才有一切——記中科院行政管理局庫倫旗和水城縣教育扶貧實踐

發佈時間:2020-12-01 17:00:38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張帆、楊柳春、文彥傑 | 責任編輯:張蔚藍

關鍵詞:庫倫旗,科技扶貧,中科院,貴州水城,教育扶貧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內蒙古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的科學長廊上有一面院士墻,上面挂著很多院士的畫像。經常會有小朋友來這裡好奇地點一下按鈕,聽一聽,雖然播放的科學家介紹他們似懂非懂,但是科學的種子已在他們心中悄悄萌芽。

內蒙古庫倫旗和貴州水城縣是中國科學院(簡稱“中科院”)定點幫扶的國家級貧困縣。從2018年開始,中科院行政管理局(以下簡稱“行管局”)主動發揮熱心公益事業的優良傳統,有愛才有一切的教育理念借助中國科學院幼兒園、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的品牌優勢和教學資源優勢,分別於201858日、201949日與內蒙古庫倫旗、貴州水城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科教幫扶”紐帶,共建學前教育示範基地”“義務教育示範基地;為將優質科教資源輻射到貧困旗縣,開展了以科學特色為核心的科教幫扶新模式的探索。

 

助學助教活動,為貧困地區孩子們心中埋下科學種子

結束上午的工作,行管局局長顧全馬不停蹄地趕往機場。為了儘快拿出行管局教育扶貧方案,由行管局黨委副書記帶隊,行管局扶貧工作小組、中科院幼兒園園長、中科院附屬實驗學校校長、老師總共20多人的前期調研工作小組已經在庫倫旗開展了1個星期的實地調研。當晚,顧全必須要趕到庫倫旗,與大家討論並敲定方案。由於庫倫旗沒有機場,也沒有高鐵,從北京到庫倫,顧全要先坐飛機到通遼市,再從通遼機場乘4個小時的車。到賓館的時候,天已經黑透了。

為了方便跟政府對接,行管局扶貧工作組住的賓館就在庫倫旗政府辦公大樓旁邊。顧全來不及安頓,趕緊到了大家集合的房間,20多人把地方坐的滿滿噹噹。求真務實是行管局做事的風格,也是顧全做事的準則,“這件事咱們能做到嗎?做不到就一個字也不能寫——從幼兒園、學校的環境布設到師資培訓計劃,顧全每一項都聽得很認真,直到淩晨3點,討論才結束。顧全合上電腦,站起來看了看窗外,“外面都是星星,咱們還在熱火朝天挑燈夜戰,白天晚上連軸轉,大家辛苦了!”


作為中國科學院全院的後勤支撐和保障單位,2018年接到扶貧工作任務後,行管局組織下屬幼兒園園長、學校校長及教學骨幹先後開展10余次實地調研,深入了解庫倫旗和水城縣教育現狀針對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廣泛匯集當地需求,組織了10余場工作小組會議,分析尋找幫扶工作著力點經過實地調研發現,庫倫旗和水城縣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教師普遍存在教學理念待更新、教學活動組織方法待細化、教學評價形式待豐富、教學反饋品質待提升等情況。與此同時,學校中的玩教具、圖書、衛生保健資訊化管理、實驗儀器材料等教學與管理輔助軟硬體較為缺乏,軟體支援能力尤為薄弱。


庫倫旗的科學教育資源比較匱乏。在交談中,當地師生不時流露出對科學教育的濃厚興趣,特別渴望了解天文、海洋、地理、資訊自動化、航空航太和動植物等科學知識。但由於條件限制,庫倫旗的老師和學生缺乏學習渠道,平時只能通過網路或電視學習了解。

針對這些情況,行管局協調北京中科科教發展基金會,向庫倫旗捐贈了一大批圖書和教學資料,包1:40“天眼”模型1套,以及交通安全帽、繪本、玩教具、圖書等。目前,針對在幫扶過中發現的庫倫旗蒙古族小學和水城縣第六小學科學教室教學及實驗材料較為缺乏的問題,行管局以中科院附屬實驗學校五年級正在實施的《生命科學前沿探索課程》為藍本,向2所學校捐贈課程材料包。此外,北京中科科教發展基金會為庫倫旗提供3年總計100萬元的助學助教資金,用於部分優秀師生開展“走進中科院、走近科學家”科教融合活動。


我們採買了很多圖書,捐贈了很多器材、設備,但是怎麼運過去是個大難題!火車不通,飛機也不可能,只能從北京開車送過去。我們到處找運輸團隊,路不好走,最後愣是從北京開了兩天車拉過去的。”行管局新技術産業處李格銳説。

在為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設計、建造科學長廊時,施工要求高,很多細緻的活當地的施工隊幹不了,只能從北京帶去施工隊。扶貧團隊的成員克服困難一起上,就連墻的高度、院士畫像挂的位置等這樣的細節都親力親為,沒有職位高低,所有人都撲在了一線。


“走進中科院、走近科學家”:這一切註定是我們成長路上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2018年,“走進中科院、走近科學家”研學活動正式啟動,目前已經舉辦了3期。活動每期都有一個相應的主題,除了有一場精心設計過的科普講座以外,還會帶領庫倫旗學生走進相關研究所,近距離接觸了解中科院科學家如何開展科研工作。活動帶隊老師事先會佈置一些作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參觀學習。每期活動結業的時候,每名學生都要求做彙報總結——把他們學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做成PPT演示文稿,分組進行上臺展示。原來很多學生都不會做PPT,活動帶隊老師就手把手教他們。一些庫倫旗的蒙古族學生平時都用蒙古語交流,用普通話做總結交流時在表達上會有一些困難,但他們還是很努力地去做。


從前期策劃開始,研學活動就對學生做了嚴格要求。5天的課程內容安排非常充實——到北京就是來學習的,不是來旅遊的。第一期活動結束後,庫倫旗的孩子們多少都有點遺憾,因為他們本以為會去參觀長城、天安門,可是都沒有,學習時間安排的太滿了。後來,看到孩子們遺憾的眼神,活動帶隊老師也靈活調整了方案,專門騰出一個晚上的時間帶著大家去看了鳥巢和水立方的夜景。結業式上,庫倫旗的孩子們穿著蒙古族服裝跳起了安代舞,依依不捨。


“走進中科院,走近科學家”開展2年以來,已組織163庫倫旗優秀師生參加了3次助學助教活動,還安排他們參觀了中科院院史館、“率先行動”成果展、京區和長春分院的研究院所及其博物館。


回到家鄉後,首期來京研學的庫倫旗學生給白春禮院長寄去了感謝信,感謝白爺爺以及所有愛心人士為我們創造的難得的學習機會!”“這一切註定是我們成長路上一段不平凡的經歷!”“我們將牢記您的囑託:不斷提升科學素養,不斷豐潤愛國情懷,為進一步增進民族團結、實現偉大‘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白春禮院長在回信中不僅表達了誠摯的問候,同時希望這些庫倫旗學生能夠珍惜美好時光、勤奮刻苦學習,早日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優秀青年,為家鄉發展和科技進步努力奮鬥,也誠摯歡迎大家未來加入中科院的大家庭,為祖國的科技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科學快車”:一年開了4萬公里

為增強科普活動的機動性、靈活性,讓公眾尤其是青少年更多地了解科技創新發展的前沿趨勢,拓寬科學視野,中科院著力打造了“科學快車”科普活動。“科學快車”重點遴選中科院在深空、深海、深地、深藍、生命科學、農業生態、大科學裝置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作為科普展品,不僅有車廂展廳,還有戶外可移動展區球幕充氣影院。截至目前,“科學快車”開往庫倫旗和水城縣開展各類科普活動20余場,現場及線上參觀人數達11250人次。

“從大西北的新疆,一直到西南的貴州,2019年我們的‘科學快車跑了4萬多公里。到貴州水城縣的時候,我就在現場組織,當時排了很長很長的隊。後來天快黑了,隊伍還有老長,老師們感覺活動結束時可能還輪不到他們的學生進去參觀,都急了。我們就決定延長展出時間,晚上也開放。再後來,有些家長也跑來看,因為孩子們看完一回去跟家長講,講得熱血沸騰。現在教育都是需要家校聯合,我們覺得家長來參觀也很好。隨後就決定把‘科學快車’開到水城縣體育館對公眾開放了一天,這在當地影響很大。行管局新技術産業處處長湯宏銘説。


科學快車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最新的科研成果。此外,志願者還指導學生共同完成科學小實驗,觀看球幕影院裏播放的電影,在遊戲中學習科學,體驗科學的魅力。科學快車不僅把中科院高端優質科普資源送進庫倫旗和水城縣,將科學的種子深深埋進孩子們的心裏


“‘科學快車’‘走進中科院,走進科學家’這些活動的資金都是我們想辦法多渠道籌措解決的,就是為了讓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親身體會到科學的氛圍。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的小朋友還用繪畫描繪自己心中的科學快車’——10長的畫卷承載了他們對科學知識的嚮往。讓科普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裏生根發芽,這也是我們的初衷。”湯宏銘説。

 

學前教育:塔娜的蛻變

塔娜坐在那裏認真地記著筆記,這是她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學習。從北京來的老師正在給她們這些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教師做培訓,很多新穎的教學理念她從來沒有聽過。每當北京的老師提問或者讓講講自己的看法時,塔娜也不敢發言,本來她就是個靦腆安靜的姑娘。她只是覺得,北京的老師講得真好,太多新知識新理念需要學習了。2019年,北京的老師又來庫倫旗給她們上課,其中有一個環節是教學活動研究,需要一位老師做研討課給大家現場觀摩。通過這一年的學習,塔娜有些想法,她想試試,於是便鼓起勇氣報名,走上講臺,完成了一節科學觀摩課。2020年已經是跟北京老師結對子的第3年,塔娜還加入了幼兒園的教學科研課題組。經過3年的交流學習,塔娜跟北京老師做多了很多的探討和交流,甚至對於很多問題都有自己的思考。“塔娜變了,我們很明顯能看到塔娜的蛻變和成長”,中科院第五幼兒園園長張家瑩説。

從事幼兒教育多年,張家瑩對於幼兒園再熟悉不過了。在庫倫旗連續走訪了多家幼兒園後,她觀察到當地的幼兒園教室空間很大,寬敞明亮,但是孩子們的玩教具的種類和數量卻很少,還都是亂堆亂放;並且,只有一些簡單的生活必需品。這從側面反應了當地幼教的教學觀念落後。通過跟當地幼教老師的交談,張家瑩發現庫倫旗幼兒園的老師們對於國家教育的綱領性文件,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和發展目標的認識都非常模糊和欠缺。幾堂課聽下來,張家瑩看到,基本上都是老師在上面講,孩子在下面被動聽,互動很少,這是很明顯的小學化傾向。


張翔嵐是中科院第五幼兒園的保教主任,她正嘗試給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的孩子們上課,讓當地老師以助手的形式參與並觀摩。“孩子們可高興了,上課互動都非常積極。這跟我們之前想像的不一樣,我們原以為孩子們會很拘束。這還是跟老師營造的寬鬆和開放的課堂氛圍有關。後來,庫倫的老師也逐漸學會了這些教學方法,敢於在課堂上放手,鼓勵孩子們自主探索。”張翔嵐開心地説。


我們的培訓計劃是循序漸進的,第一年的目標是努力讓當地老師轉變教學觀念,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第二年主要以教學活動為主。通過這兩年的學習,庫倫旗的老師們在教育理念上有了一些提升,已經具備獨立思考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接下來,要幫助她們進一步提高教學研究意識和反思能力。因此,第三年就以開展教科研培訓為主,以此來推動當地幼兒園教師的能力發展。”張家瑩説。


2020618日,在中科院幼兒園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第一個市級課題順利通過通遼市2020年教育科研課題審核,批准立項。2020年是中科院幼兒園對口幫扶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工作的收官之年結合庫倫旗教育科技體育局提出的培訓需求和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的工作實際,中科院幼兒園20203月制定了促進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課題申報及開展的能力提升專項支援計劃。在中科院幼兒園總園長王春菊的帶領下,專門成立由中科院幼兒園教研中心教研員、中科院第五幼兒園園長及業務骨幹組成的課題幫扶指導小組,精準、有效指導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的教育科研課題。


今年因為受疫情影響,我們主要以線上的形式來對她們進行指導——先後有4次集中討論,項目申報書都是一條條地幫他們細摳。課題申報成功後,我們都不敢相信,特別興奮,因為只有這麼短的準備時間。他們變化真是太大了,真得很棒。”張家瑩興奮地説,能感受到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的教學水準整體上有了很大提高”。

 

義務教育:科教幫扶這件事,既是幫助貧困地區,也是幫助我們自己

陸建偉是行管局教育發展處處長,也是中科院附屬實驗學校校長。“我們的幫扶工作主要是圍繞師資交流和師資培訓”陸建偉説,“一方面是‘請進來’,也就是對方的老師到北京來學習,參加‘走進中科院,走近科學家活動;另一方面是‘走出去’,即圍繞區域教育教學要求,每年5月和10月各派一批骨幹教師到庫倫旗和水城縣。每次都有一名副校長帶隊,骨幹教師中至少有一個博士、一個教學主任、一個優秀班主任。我們把這些人派過去,目的就是要從教學管理和教學方法培訓上全部覆蓋到位。


2018年以來,中科院附屬實驗學校先後選派31名優秀教師和校長分8批次赴庫倫旗和水城縣;通過系列講座、展示課、研究課及評課等形式,對庫倫旗40余所中小學教師、校長開展了2448人次的教學培訓,為6所小學1000余名學生提供了科學示範課程。每批次培訓都規定動作+自選動作的形式設計幫扶內容。規定動作四個一即:面向中小學中層以上幹部做一場學校管理經驗大報告,面向學科骨幹教師講一堂學科教學示範課,面向在校學生上一堂博士科學課,以及面向學科老師組織一次教研聽評課。自選動作則是根據庫倫旗、水城縣教育局及幫扶學校的需求,增加有針對性的報告、講座、研討、交流、集中備課等教育教學交流活動,與當地教師分享教材解讀、教學設計、課標把握及教學資源融合等經驗與做法。


“水城縣和庫倫旗學校的硬體設施比較好。但因為是貧困地區,他們欠缺的是軟實力,整個教育理念、思想、做法相對來説比較傳統,跟當下的教育需求是有脫節的。我們有責任把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經驗毫無保留地提供給他們。我們建了很多微信群,到現在為止老師們的交流都很活躍,有疑問都是遠端指導,及時解決。陸建偉説。

前期調研的時候發現了挺多問題,比如説備課。當地老師都是自己備備課就可以了,也沒有人指導,教研水準比較弱,所以我們就在這方面花了很多功夫。‘三備兩研’是中科院附屬實驗學校每節課的必備流程,這個工作做好了,課堂效率就高。我們把這個方法也帶到了庫倫和水城。”陸建偉介紹“三備”就是“個人備課、集體備課、個人復備”“兩研”就是“課前教研、課後教研”,課前要圍繞課程準備怎麼教進行研討一次,課後還要根據課堂情況再次研討,發現並改進問題。“我們的示範課都不止1次,每個老師都得講4次。還需要參加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三備兩研’裏面最重要的環節。這對當地老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水準及學科能力培養提高幫助非常大。此外,還結了30多對‘師徒結對’


“其實我們從庫倫和水城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庫倫和水城的孩子特別堅韌向學,這股精神是很多北京孩子欠缺的。附屬實驗學校不少孩子自認為已經很努力了,但是比起來還是有差距,這種常態化的交流對於我們來説也是一種教育。陸建偉説


“扶貧絕對不是高高在上的施捨,而是一種相互的學習”,談起扶貧心得,陸建偉深有感觸。“實際上我們是被教育的,包括老師和學生。他們在那種艱苦環境下,堅守教師教育的崗位,在資源這麼匱乏的情況下,還如饑似渴地學習。科教幫扶這件事,既是幫助貧困地區,也是幫助我們自己。雖然説為貧困地區提供了一些物資、人力方面的幫助,但我們自己受益的是無形的、內在的精神力量,是對靈魂的一種熏陶和提升。


3年扶貧期快到了,水城縣和庫倫旗都已摘帽脫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幫扶,陸建偉想對庫倫旗進行長期回訪,扶貧工作不是走走過場,我們還是希望未來能從機制和資金上有一種保證,把幫扶工作延續下去。

 

教育扶貧:有愛才有一切



科教幫扶,核心扶智推動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加快發展、教師隊伍素質能力不斷提高,讓貧困地區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北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專門強調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別是要注重山區貧困地區下一代的成長。


教育扶貧,既立足當下,又惠及長遠;既雪中送炭,又授人以漁我們的教育理念是‘有愛才有一切’,帶著想法、理念、人員、物資及所有一切,帶著一片愛心去做教育扶貧工作。最開始我們想從科普教育入手,把中科院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教具、教材等物資送過去,給庫倫和水城的孩子提供豐富的科學教育課程。”湯宏銘説,“不過後來,經過前期調研和扶貧工作的推進,發現對當地教師的培訓有時候比對學生的更重要。因此,我們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了方案,制定了對幫扶學校教師的線上線下整體幫扶計劃。經過2年的結對幫扶,當地的老師進步很大。


3H工程——HOUSEHOMEHEALTH是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承擔的重要任務其中教育是HOME”的核心部分。下一步我們也要豐富3H工程中‘HOME的概念,除了做好院內的保障工作,同時要作好教育品牌的輸出,以配合地方政府的發展,尤其是幫扶地區的教育品質提升。湯宏銘説,從社會擔當角度來説,這是職責所在,我們希望在脫貧攻堅戰中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作者:張帆、楊柳春、文彥傑;《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