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陳正文從小在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柳梁鄉的陳家山村長大,那是甘肅最窮困的地方之一,但是民風淳樸。小時候他挨過餓,也放過羊,卻從來沒有放鬆過學習,並因此成為全村人的驕傲——在小村歷史上,他第一個考上大學,整個村子裏都喜氣洋洋的。
外交官回國扶貧
2010—2015 年,陳正文在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擔任領事外交官。中國強盛,使得做外交官的陳正文感到無比自豪(圖 1)。可是,午夜夢回他也時常會想起那個偏遠的小山村,想著還在受窮的鄉親們。
2014 年 10 月 17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個“扶貧日”之際作出重要批示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全黨全社會要繼續共同努力,形成扶貧開發工作強大合力”。如何才能讓陳家山村的老百姓都將不再受窮呢?——強烈的歸屬感和使命感讓陳正文有一種立刻回國的衝動,他要為家鄉人民做點什麼。於是,工作之餘,陳正文常常步行去舊金山的圖書館,開始研究“貧困與反貧困”這個世界性的難題,並寫下《美國的貧困問題與反貧困的努力》論文的初稿。
2015 年 6 月,陳正文回到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以下簡稱“蘭州分院”)工作,負責協調整個蘭州分院各系統的精準扶貧工作。也是這一年,他被派駐隴南,擔任宕昌縣南陽鎮王能幹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
常有人好奇地問他,從美國回來立即去駐村,落差也太大了,適應嗎?陳正文笑笑,“我到村裏工作,是想讓大家過上好日子,讓咱的後人們不再吃苦受罪,這是我人生最應該做的一件事情了!怎麼會不適應呢?”
改變從修路開始
甘肅隴南宕昌縣屬青藏高原邊緣和西秦嶺、岷山兩大山系支脈的交錯地帶,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經濟以農牧業為主,自然條件艱苦,是甘肅省貧困程度最深的縣。大山深處的王能幹村,則是宕昌貧困面最大的鄉鎮之一——南陽鎮的一個行政村。王能幹村,海拔 2 100 米,8 個社 119 戶 537 人口,散佈在 8 個山頭。貧困戶 49 戶 205 人,貧困面為 38.8%。文盲半文盲佔總人口的 28%,高中以上學歷人口僅佔 9%。
“第一次到王能幹村時,由於剛下過雪,村裏全是雪化後的爛泥,越野車都開不進去。我們只好踩著爛泥路一步三滑走進了村子。”陳正文回憶説。
大山深處的王能幹村怎麼才能從貧困走向富裕呢?要改變,就先從糟糕的路開始——陳正文這麼想,也這麼做了。他協調蘭州分院,一遍遍與宕昌縣主管領導、扶貧辦、發改局、交通局等項目單位協調對接王能幹村的硬體建設工作。爭取資金和項目儘快落地,先硬化到村子的路,再硬化村巷道路。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但路還是一點點修了起來(圖 2)。
進王能幹村的路和村子裏的路總算是修好了,但接下來要做的事還多著呢——人畜飲水、電力供應、危房改造、公用設施建設,都亟待改善。
在陳正文的組織協調下,僅僅用 2 年時間,王能幹的 8 個自然村全部通上了硬化道路,主路到全部 119 戶村民家門口的小巷道全部硬化、庭院全部硬化;消滅了全部 23 戶 D、C 級危房(圖 3);自來水、生活用電家家入戶,動力電入村;廁所改建成 1+2 式清潔旱廁 ;村裏安裝了 30 盞太陽能路燈;建成了村民文化活動中心。
發展從扶志起步
“看上去就一副窮困潦倒和自暴自棄的樣子,這肯定富不了。所以,脫貧先要改變村莊貧困的面貌,環境變好了,人的精神才能提振。”為了改變村裏柴草亂堆、雞狗亂竄、垃圾亂倒的臟亂差情況,陳正文帶領村幹部,發動村民,開展了“全域無垃圾鄉村”創建工作(圖 4)。清理垃圾、污泥和柴草垛子,塌墻破房通通拆除。打掃完了衛生,再設立衛生箱,粉刷墻面。這麼一番折騰,王能幹村像換了裝的“新媳婦”,誰看了都新鮮。
弄乾淨了要保持,要日復一日地維護,才能面目一新。於是,陳正文又組織村裏開展“文明衛生戶評選和表彰”活動,給家裏衛生好、舉家和睦、孝順老人、團結鄰里、熱心村裏公益的人,專門設立了獎金。老百姓很開心,村裏的面貌飛快地改變著,村民家裏的衛生也慢慢有了改觀。
“村容村貌改變了,脫貧更重要的是改變人,改變農民落後的思想觀念。扶貧要先扶志。”陳正文説,只要有空就去入戶走訪,走訪是聯絡感情,也是宣傳政策。“國家的發展理念和精準扶貧政策是好的,可是老百姓不知道也不會用,要給他們細緻入微地講清楚。要讓村民的思想觀念跟上時代步伐,認識到國家精準扶貧開發戰略對自己擺脫貧困是多麼好的機遇,從思想上樹立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引導下艱苦奮鬥、戰勝貧困的信心。”
陳正文十分重視村民勤勞致富內生動力的激發,發起組建了由幫扶村吊堡子、好地坪和鄰村陽坡村所有在外開辦企業的青年村民組成“三村青年創業會”。大山裏的青年農民第一次被組織起來,也為村裏廣大青年做出榜樣,調動大家主動努力脫貧致富的積極性。
幫扶從精準施策推進
要找到最為貧困的人,要幫助最為貧困的人擺脫貧困。王能幹村的貧困戶,陳正文帶著幫扶工作隊的幹部跑了個遍(圖 5),每家每戶什麼情況,他心裏一本明白賬。
“家家都有難念的經。要針對每一個貧困戶的具體情況,精準施策。”陳正文感慨地説。基於調研的結果,幫扶工作隊從王能幹村民收入的 3 個主要來源——種植、養殖和務工方面找準短板,開展了大規模普惠性技術技能培訓。例如,整合“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工程”等培訓資源,聯繫相關部門,圍繞優質中藥材種植、中華蜂、肉羊養殖等扶貧産業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切實抓好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開展了鋼筋工、架子工、電焊工、牛肉麵、“隴原小媳婦”家政技能、汽車駕駛員等務工技能培訓,使每一個外出務工人員都有一門經過培訓的勞動技能;同時,結合隴南市電商進村計劃,開展電子商務知識定點培訓,一系列舉措,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比如,王能幹村民林科禾父子二人參加了幫扶隊組織的電焊技術培訓班後,開辦了鑌鐵門市部,當年脫貧,第二年蓋起了新房。2017 年林科禾還被全體村民推選為村委會主任,成了脫貧致富帶頭人。”陳正文開心地説。
致富從科技示範起飛
“有了脫貧的信心,村裏得有産業,産業就像火車頭,能帶動老百姓的日子像坐上火車一樣發展得一天比一天快,一天比一天好。”陳正文説。
2016 年“五一”長假期間,陳正文一直在加班,滿桌子的報告和各種申請表格。當時中國科學院有個科技扶貧項目,他一定要搶住這個機會。報告寫得詳實充足,項目獲批了。中國科學院為蘭州分院每個幫扶村設立了每年 15 萬元的扶貧資金,蘭州分院分黨組大力支援扶貧,也給予了資金保障。錢不是很多,可是,陳正文希望它是星星之火,可以在村裏發展壯大,逐漸燎原。他更希望,這是致富産業的種子,種出農民的好日子。
王能幹村定下來用這 15 萬元扶貧資金,設立為期 3 年的優質核桃樹種植示範項目。認真研究和考察之後,陳正文從隴南林科院引進了嫁接過的新品種薄皮優質核桃樹——清香核桃樹。這種新品種的優質核桃樹,當年就可以挂果,3 年就可以收穫,並且具有健壯的生長勢、出眾的豐産性、美觀的堅果外形和優異的種仁品質,是優質商品核桃生産的理想品種。
怎麼可能有這樣好的核桃樹,村民們不相信。於是,陳正文請了隴南林科院的種植專家來給農民講課、做培訓,手把手教大家為什麼種這種樹,要怎麼種。聽完課,農民們一邊試種,一邊還是將信將疑。
2017 年,王能幹村種下了第一批的 3 000 株核桃苗。苗子種下,陳正文像操心自家孩子一樣操心著這些苗子,生怕有個閃失。好在第一年種的核桃苗都成活了,第二年開始陸陸續續地挂果了(圖 6)。陳正文讓村民們一定要把果剪掉不要,修整好樹形,第 3 年才是最佳的收穫期。種下的核桃都活了,光這些核桃樹,進入盛果期後,預計就可以讓王能幹村的村民們每年增加不菲的收入。
宕昌位於草原邊緣,有發展養殖的老傳統。2018 年,陳正文轉戰宕昌縣車拉鄉好地坪村、吊堡子村繼續幫扶。他利用中國科學院的科技扶貧項目,在這兩個村開展輻照甜高粱和雜交構樹種養殖産業示範。
甜高粱的種子是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利用重離子輻射技術選育的新品種,經試驗,每年可以收割 3 茬飼草,畝産可達 7 噸以上,能協助解決村裏養殖戶大型牲畜過冬飼料。而且用甜高粱當飼料喂羊,羊的品質能提高一大截。2018 年,幫扶隊初步種植試驗示範田 20 畝;而到 2019 年,在宕昌縣車拉鄉、南陽鎮、將臺鄉總共種植了 500 畝(圖 7)。
雜交構樹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國務院扶貧辦將構樹扶貧列入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雜交構樹耐鹽鹼、生長快、産量高、品質優、用水少、蛋白含量高,可作為優質飼料;與高糖、多纖維的輻照甜高粱搭配,是家畜養殖育肥的最佳飼料。示範正在進行,陳正文滿懷期望,希望甜高粱、構樹能夠為村民的脫貧致富助一臂之力。
村裏有了産業,村民對脫貧漸漸地有了信心。只要路子對、政策好、人心齊,“桌子上也可以唱大戲”。
陳正文幫扶過的每個村年終考核村民匿名評議結果展示時,村民對幫扶工作隊滿意度都達 100%。在王能幹村幫扶 1 年離任之際,村民自發送來寫著“黨的好幹部,群眾貼心人”的錦旗與他依依惜別。
陳正文的工作,也得到各級組織的肯定,駐村工作期間,他先後被評為蘭州分院“優秀共産黨員”、宕昌縣 2017 年度“優秀駐村幫扶工作隊長”、甘肅省 2017 年度“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幫扶工作隊長”和隴南市 2018 年度“優秀共産黨員”。甘肅省委宣傳部出版的大型報告文學集《莊嚴的承諾——甘肅省脫貧攻堅紀實》,他作為兩名扶貧戰線的先進人物之一入選。甘肅省 2018 提名推薦他為“全國扶貧先進個人”時,他婉辭了,“榮譽太多了”。
陳正文認真地説:“成績源於組織,一切榮耀歸於黨。我的工作微不足道,但是,作為一名共産黨員,我一定要做一個合格的第一書記,做一名合格的扶貧幹部。脫貧攻堅到了最後關頭,號角鼓聲相聞,攻堅拔寨是一場硬仗,我希望自己能不辱使命!”(作者:岳淩生、金杭川;《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