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雲:疫情下中國形成抗疫扶貧機制

發佈時間:2020-11-25 16:17:19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趙斌宇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中國,貧困,扶貧,國際,政策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 (記者趙斌宇)11月24日下午,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在甘肅省隴南市召開,視頻連線聯合國機構高級別代表,拉美、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官員。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資深講席教授、中國南南農業合作學院名譽院長、中國國際發展網路主席李小雲指出,中國獨特的扶貧機構設置、扶貧政策協調系統、已有的扶貧措施及鄉村社會的多元化生計體系,使得中國的抗疫實踐具有了較強的貧困敏感性,這可以為國際社會提供相關借鑒。

11月24日下午,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在甘肅省隴南市召開。圖為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資深講席教授、中國南南農業合作學院名譽院長、中國國際發展網路主席李小雲視頻連線發言。中國網 李佳/攝

李小雲表示,疫情防禦在兩個維度上對貧困産生了影響。第一個維度就是其強度和所持續的時間長度,可能會對已經脫貧的人口或貧困線之上的邊緣貧困人口産生影響,增加其返貧風險;第二個維度是會加深已有貧困群體的貧困程度。

他指出,中國的抗疫政策對於貧困是敏感的。從中國的經驗來説,要想保證對貧困敏感就必須要有一個機構來吸納、來消化和反饋抗疫的有關資訊,並推動形成能夠對貧困人口有利的政策。中國的扶貧辦系統本身是一個高度貧困敏感的體系,這在全世界是非常有意義和有特色的一個體系,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想讓抗疫的政策和措施對貧困人口敏感的話,僅靠扶貧辦的系統是不夠的,李小雲表示,還需要有扶貧政策的協調。“所以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這個機制,在疫情之後從就業、保障等許多方面發出各種各樣的文件,能夠動員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這當然也是抗疫扶貧的一個重要方面。”

他指出,在體制和政策的基礎上還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中國已有的扶貧的措施、建檔立卡的制度以及電商扶貧、教育扶貧尤其是東西協作扶貧機制,能夠促進貧困勞動力的就業或者緩解疫情對其的衝擊。“中國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形成的扶貧機制,有機地轉變成為了抗疫、防止貧困發生、阻止已有的貧困進一步加深的抗疫扶貧機制。”

李小雲指出,中國在抗疫過程中,在扶貧領域的一系列做法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意義上的風險防禦的,而已經進入到了主動應對的階段。中國的抗疫不僅在衛生領域,也在減貧領域創新了實踐形式。

據悉,本次研討會由中國外文局、甘肅省人民政府、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和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主辦,主題為“後疫情時代全球減貧創新與合作”。來自政府、駐華使館、高校、企業等12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近百人參加了研討會。與會嘉賓圍繞會議主題,探討如何在全球範圍內縮小數字鴻溝,讓貧困人群從數字創新中受益,加速抗疫合作和減貧知識分享和交流。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