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迎著似火驕陽,來自全國各地的參加全國産業扶貧工作推進會的代表們走入甘肅隴南的綠水青山間,放眼望去,隴南市武都區馬街鎮沙坪萬畝“雙椒”示範基地的山坡、溝樑上,一穗穗紅艷欲滴、椒香四溢的花椒正沉甸甸地挂在花椒林裏,映紅了隴南的山川。
沙坪萬畝“雙椒”示範基地的採椒人
隴南地處甘陜川,三省交界處,屬於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多,是全國區域性整體貧困的典型代表。2011年底,隴南市仍有貧困人口130.4萬人,貧困發生率高達53%,是甘肅省乃至全國扶貧開發的主戰場之一。同時,隴南素有“隴上江南”之稱,這裡物種多樣,能源資源豐富,是北緯33度“魔線”上的“綠色寶庫”。這27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著無盡的“寶藏”,“富饒的貧困”在政策的降臨下開始走出大山。
殘疾主播正在直播“帶貨”
近年來,隴南市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産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堅持精準攻略,下足繡花功夫。打出了片區扶貧、産業扶貧、電商扶貧、金融扶貧、旅遊扶貧、消費扶貧、社會扶貧組合拳。隴南揚氣候多樣之長,避山高地少之短,大力發展山地特色農業。堅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的因地制宜理念,充分開發利用好每一寸土地。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倒逼産業結構調整優化,做大做強核桃、花椒、蘋果、油橄欖“四棵搖錢樹”,做精做優苗木、茶葉、中藥材、食用菌“四個特別特”,做好做實養蜂、養雞、養牛、養豬“四個特色養”,大力培育訂單辣椒、萬壽菊等“短平快”産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等優勢産業,構建起“長短結合、大小互補、種養相融”的農業特色産業矩陣,形成了“麻(花椒)、辣(辣椒)、香(核桃、橄欖油)、甜(蜂蜜、蘋果)”的隴南特色産業標誌,讓隴南的青山綠水成為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的“綠色銀行”。
隴南市東盛農産商貿物流港
甘肅省委書記林鐸表示,“在多年的實踐中,我們越來越體會到沒有産業的帶動,缺乏産業支撐,貧困地區就難以實現持續穩定的脫貧。”隴南把産業扶貧的思路變成了行動,把藍圖變成了現實。武都素有“千年椒鄉”之美譽,所産花椒色紅油重、粒大飽滿、麻香純正、香氣濃郁。武都區把花椒産業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主導優勢産業,全力打造“中國花椒之都”。積極開展精深加工,延長花椒産業鏈條,促進花椒産業提質增效,花椒産業成為武都區脫貧攻堅的支柱性産業和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鐵桿莊稼”。
今年疫情期間,隴南市通過拉內需、找剛需、政府引、同城配、增就業、保民生等方式建立同城配送體系,開展直播帶貨,有效刺激消費、增加就業,推動農産品銷售,累計帶貨18萬單,共計1400多萬元。隴南市高度重視産業與市場的精準對接,一手抓線下,舉辦各類産銷會對接銷售,同時發展訂單種養、定向銷售,深化消費扶貧、定點銷售,多措並舉,拓寬銷售渠道;一手抓線上,大力發展農産品電子商務,開辦網店1.4萬多家,微店9600多個,累計實現銷售額198億元。隴南電商已成為抓脫貧、抓産業、抓經濟、抓發展的衣領子,為貧困人民年收入貢獻達840元。
工人們正在進行油橄欖加工
目前,隴南9個國家級貧困縣已有6個實現脫貧摘帽,“隴南的産業扶貧具有典型性和可學性。大家這兩天可以感受到隴南地區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産業發展的基礎薄弱、條件較差,貧困地區發展扶貧産業的所有困難,隴南幾乎都能找到。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隴南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大力推進、久久為功,以花椒、辣椒、核桃、油橄欖、蜂蜜為代表的“麻辣香甜”産業不斷發展,形成了“地下有藥、樹上有果、空中有蜂、林中有雞、四季有花、村裏有客”山地立體農業新格局,走出了産業扶貧新路子。”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總結談到。
今後,要進一步克服疫情和洪澇災害對産業扶貧的影響,大力推進消費扶貧。要重視發揮消費對産業扶貧的牽引作用,以銷帶産、以銷促産。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後扶中的産業扶貧工作力度,做好産業扶貧工作總結。“這次會議也是做好脫貧攻堅期間産業扶貧總結的動員會,大家要以此為契機,深入總結産業扶貧的好做法、好模式、好機制、好經驗。我們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做好産業扶貧工作,確保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為鞏固脫貧成果和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奠定基礎。”劉永富對與會人員表示。
(中國日報甘肅記者站 攝影 江慎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