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位於甘肅東南部,全市轄1區8縣、195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3201個行政村287萬人口,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全市九縣區整體屬於秦巴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2013年建檔立卡之初,貧困人口83.94萬人,貧困發生率34.1%,貧困村1707個,貧困人口和貧困發生率均居甘肅省第一,當年農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3536元(524.4美元)。隴南生態良好、資源豐富,特色農産品名聲在外,但是山大溝深、交通不便、資訊閉塞,油橄欖、花椒、核桃、蘋果、中藥材、木耳、土蜂蜜等很多優質農産品普遍存在銷售難題,藏在深山人不識,嚴重制約農民增收。從2013年底開始,隴南搶抓“網際網路+”機遇,大力發展農村電商,以電商平臺、微網志、微信等新媒體行銷為手段,以推動農産品網路銷售、助農增收為出發點,通過電商扶貧有效解決農特産品的“賣難”問題,助推脫貧攻堅。
項目實施
2015年初,隴南市被國務院扶貧辦批准成為全國電商扶貧首個試點市。該市加大行政推動力度,通過建立健全電商網店、電商産業、電商創業、電商就業、電商入股和電商眾籌等六種帶貧機制,促進電商和精準扶貧深度融合。短短幾年,隴南電商扶貧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由全國試點到全國示範的成功跨越,走在全國前列,電商扶貧成為貧困地區群眾增收的新路徑,成為隴南一張靚麗的名片。
1.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用強大的行政推動力加快電商發展
隴南市充分發揮政府的強大推力,採取了六項強有力的行政推動措施,為電商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必要支援,形成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推銷隴南名優特産的強大攻勢,迅速提高了隴南特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較短時間內農産品電商取得了實質性突破,有力地促進了電商扶貧工作發展。
一是成立具體責任部門,解決誰來抓的問題。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市級電子商務發展局,縣鄉成立了電商中心,建立了市、縣、鄉三級行政推動體系,把電商扶貧成效作為考核各級黨政一把手的重要內容,形成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責任倒逼機制,全力推動電商扶貧工作。
二是制定政策措施,解決怎麼發展的問題。出臺了《推進電子商務實現集中突破的意見》、《電商扶貧試點工作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健全了電商扶貧頂層設計。在市縣分別設立電子商務財政專項扶持資金,以貼息和以獎代補等方式對發展電商給予支援,對有意願建立帶貧網店的農戶,每戶補助1萬元(1483美元),保障了電商發展初期的資金問題。
三是發揮基層幹部作用,解決貧困地區電商誰來幹的問題。在貧困地區發展電商,最大的難題是電商網店帶頭人,隴南積極發揮駐村幫扶工作隊、包村幹部、大學生村官等基層幹部作用,引導幫助貧困群眾觸網、學網、用網,創辦網店,手把手幫助廣大貧困群眾積極參與到電商扶貧中來。
四是建立電商人才培訓機制,解決電商人才緊缺問題。建成了西北首家電商學校—隴南電商職業技術學院,制定了《電子商務培訓指導意見》,根據需求,每年都有針對性地開展多層次培訓。籌建了電商扶貧專業講師團隊,有效提升電商培訓品質和培訓水準;把電子商務作為幹部教育培訓的主要內容,強化對各級幹部電商知識的培訓;每個村至少培訓一名電商應用人才和合格資訊員,對貧困群眾開展農業實用技術、網貨生産加工及網路宣傳行銷等知識技能培訓,實現電商扶貧管理人員培訓全覆蓋;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依託市內外電商培訓機構、電商龍頭企業,為隴南電商扶貧培養綜合性電商人才,累計培訓電商人才25萬人次。
隴南市成縣電商扶貧技能培訓
五是全力宣傳推廣,解決隴南電商和特色農産品關注率低的問題。在全市開設政務微網志2690個、政務微信949個、政務網站385個,彙編了《隴南政務微網志》、《隴南網店大全》二維碼“無字書”,編寫了《電商扶貧看隴南》等書籍,市縣鄉村廣大幹部群眾積極開通個人微網志、微信,形成了廣泛宣傳推介隴南電子商務和特色農産品的“微媒矩陣”,百度搜索涉及隴南電商的相關內容達到450多萬條,極大提高了隴南電商和特色農産品知名度。
六是積極開展跨界融合,解決農産品銷售渠道窄的問題。通過舉辦系列活動,進一步擴大隴南農産品的知名度,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先後開展電商全明星電子競技大賽,舉辦“乞巧杯”抖音大賽,全面推介隴南特色農産品,話題“嗨一起去隴南”閱讀量超過1.3億。2019年第二屆隴南電商全明星電子競技大賽全網瀏覽量達6000多萬人次,期間全市參與活動網商銷售920余萬元(136.4萬美元)。
構建電商扶貧三大平臺,形成了供貨商、網商、服務商“三商”聯動的電商鏈條
一是建立了網貨供應平臺。突出綠色品牌、生態優勢,加強農産品品質監管,大力發展隴南的特色農産品,大力發展核桃、花椒、油橄欖、中藥材、茶葉、蘋果等傳統優勢産業,引導更多的群眾發展市場銷路好的土蜂蜜、小雜糧、刺繡等特色富民産品,積極建設供貨平臺並對接網民需求開發網貨,累計建成供貨平臺90多個,開發適銷網貨産品1200多種。
隴南徽縣電商扶貧商務中心陳列商品
二是建立了網路銷售平臺。與國內電商平臺企業主動溝通合作,建成運營西北首個地市級淘寶地方館“特色中國•隴南館”,建立1688“隴南産業帶”;蘇寧、京東等國內電商企業的農村電商項目也相繼在隴南落地。自建了“螞蟻市集”“隴南鄉村大數據”等特色平臺及電商孵化園、創業園和産業園。投資5.9億元(8850萬美元)加快鄉村網路建設,實施“寬頻進村流量補助工程”,實現了貧困村寬頻網路全覆蓋。市縣鄉村成立了327個電商協會,牽頭整合網商資源,形成了聯合銷售、組團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建立了物流配送平臺。採取政府補貼的方式,加快縣鄉村三級物流網路體系建設,整合發展各類物流企業255家、快遞服務站1062家、村郵站1200個,基本建成了“縣區有物流園、鄉鎮有快遞服務站、村有代辦點”的物流快遞服務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改建1.2萬多公里的農村公路,實現了村村通瀝青水泥路,打通了物流配送的“最後一公里”。
建立六種帶貧機制,放大電商扶貧效益
一是建立電商網店帶貧機制。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推進貧困村“一村一店”建設,即一個貧困村至少建成一家網店,引導鼓勵支援能人大戶、鄉村幹部、企業合作社積極參與創建網店,通過收購銷售貧困戶農特産品,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了“一店帶多戶”“一店帶一村”“一店帶多村”的電商網店帶動模式,全市貧困村開辦網店1499家,帶動15萬貧困人口增收。
二是建立電商産業帶貧機制。通過“電商+企業+貧困戶”“合作社+電商+貧困戶”“網店+貧困戶”的方式,將貧困戶直接作為電商企業的供貨商,電商企業與貧困戶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貧困戶按標準生産可供網商銷售的産品,電商企業與貧困戶簽訂訂單收購協議,以略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有效增加貧困戶收入。如:文縣任和農副産品有限公司採取訂單供貨方式,僅2018年就收購文縣建華、豐坡、楊家山等村中藥材32萬公斤、花椒6萬公斤。
三是建立電商創業帶貧機制。通過鼓勵引導扶持具有一定創業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返鄉青年、未就業大學生、殘疾人帶頭進行電商創業,幫助貧困群眾通過發展自身能力參與電商扶貧。全市電商“雙創”人數達到1.8萬多人,其中貧困戶直接開辦網店285個。
四是建立電商就業帶貧機制。通過打造電子商務生産、加工、包裝、物流、行銷全産業鏈,建設“電商扶貧車間”,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務工就業。貧困戶利用農閒時間,靈活就業,參與産品採摘、包裝、搬用等,電商企業、合作社、網店按時或按件計費,給就業貧困人口發放工資,日工資平均100元(15美元)以上,累計帶動就業超過22萬人。
禮縣良源果業電商扶貧公司選果裝箱
五是建立電商入股帶貧機制。積極引導動員沒有創業能力的貧困戶將閒散資金、扶貧産業到戶資金、土地等入股到電商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社,定期享受分紅,增加收入。如禮縣良源電商公司吸納40戶貧困戶每戶5萬的資金入股,按10%分紅,每年每戶可增收5000元(890美元)。
六是建立電商眾籌帶貧機制。以農業扶貧類眾籌為主,用講故事的方式預售團購産品,促進消費扶貧。全市連續舉辦眾籌扶貧大賽,帶動貧困戶發起500多個項目,6萬多人次參與,實現網上銷售1200多萬元(178萬美元)。“隴南農業眾籌扶貧大賽助力脫貧(案例)”,獲選人民日報社、中國扶貧基金會“大國攻堅·決勝2020精準扶貧要素投入模式”推薦案例。
隴南電商扶貧眾籌大賽參賽産品
成效
截止2019年6月,隴南市開辦網店1.4萬多家,累計實現電商交易額超過140多億元(20.8億美元),累計開展電商培訓25萬多人次,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2萬。由於電商扶貧成效顯著,“隴南電商扶貧模式”入選《全國電商扶貧典型案例集(2018)》典型案例,先後榮獲“2015中國消除貧困創新獎”、“2018中國智慧三農大會特別大獎”等榮譽獎項;被授予“電商扶貧示範市”、“2018全國十佳精準扶貧創新城市”稱號。先後有十幾個國家部委、20個省市的1000多個考察團赴隴南考察交流學習電商扶貧經驗做法。
1.電商扶貧提升貧困人口和貧困村的減貧效率
通過大力發展電商扶貧,有力推進了農村物流、網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農産品銷售和農村消費環境改善;加速了富民産業規模化、公共服務配套化,增強了貧困鄉村發展活力,提升貧困人口和貧困村的減貧效率。通過網路渠道把貧困鄉村的優質農産品銷售出去,賣出了好價錢,直接增加了群眾收入;貧困戶利用農閒時間,靈活就業,參與到電子商務生産、加工、包裝、物流、行銷全産業鏈,電商企業、合作社、網店按時或按件計費發放工資,有效增加貧困人口收入。電商扶貧對隴南貧困群眾的每人平均收入貢獻額從2015年的430元(63.8美元),達到了2018年的810元(124美元)。電商扶貧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全市貧困人口由2015年的64.37萬人減少到2018年底的18.43萬人,退出貧困村934個,農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5405元(801.7美元)增加到7012元(1040美元),年均增長12%。
2.電商扶貧促進了貧困群眾觀念的轉變
電商扶貧新業態為農民提供了低成本的的網路交易途徑,打破了隴南傳統農産品行銷活動的地域限制,融入到全國大市場,通過電商扶貧,促進了貧困群眾“網際網路思維”的樹立、自我發展理念的轉變,讓貧困鄉村農戶、農業合作社等變身網商,利用電子商務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一部分群眾由農民變成了産業工人,極大地解放了貧困地區生産力,解放了群眾的思想。
3.電商扶貧吸引技術人才返鄉創業
通過大力發展電商扶貧,阿里巴巴“千縣萬村農村電商計劃”西北第一批項目率先在隴南武都和成縣建成,“京東幫服務店”、蘇寧雲商農村電商項目相繼入駐隴南;隴南電子商務産業孵化園被列為全國第二批電子商務示範基地之一,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實現九縣區全覆蓋,為大學生和各類技術人才返鄉創業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學網、觸網、用網成為農村的新時尚,返鄉青年、回鄉大學生、農村致富能人等競相創業開辦網店。全市電商“雙創”人數達到1.8萬多人,其中貧困戶直接開辦網店285個。
4.電商扶貧促進了産業結構的調整
圍繞發展電子商務,形成了農特産品生態化生産、標準化加工、現代化流通的倒逼機制,有效促進了貧困地區農業産業結構升級,促進了貧困地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加快了農業産業化進程,轉變了農村經濟增長方式,打破了地域空間資源配置限制,有力地提升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綜合競爭力。
啟示與經驗
1.深入解放思想是加快電商扶貧發展的前提。隴南是偏僻貧困之地,但隴南人的思維方式卻沒有被重重大山阻隔,能洞悉先機,乘勢而為,探索出“隴南模式”,説明發展首先要解決幹部群眾的思想認識問題。
2.政府先期推動是加快電商扶貧發展的保障。隴南市運用政府有形之手,所有解決貧困村基礎設施“短板”問題,不斷夯實電商扶貧基礎,不斷破解電商扶貧發展中的難題,為貧困地區電商扶貧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3.打造特色品牌是加快電商扶貧發展的關鍵。為客戶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農特産品,是電商持續發展的主要條件,隴南認證“三品一標”産品220多個,開發了大量的網路適銷産品,形成了核桃、花椒、油橄欖、中藥材、土蜂蜜等一批“網紅”農産品,形成了良性迴圈産業鏈,推動了産業穩定持續發展。
4.建立健全帶貧機制是隴南電商扶貧發展的根本。電子商務把隴南優勢資源與外面市場精準對接,打開了隴南廣大幹部群眾思想解放的總開關,激發了隴南廣大青年創新創業的熱情,進一步提高了隴南對外的影響力,打破了資訊流瓶頸,帶動人流、物流和資金流等要素聚集,改善産業集群規模小、實力弱和集約化程度低的狀況,快速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六種帶貧機制,電商與貧困群眾搭建起了利益鏈,有效幫助群眾增收,保證貧困人口和貧困村脫貧致富的可持續性,為鞏固提升脫貧攻堅品質找到了一條有效路徑,也極大提振了隴南人民從事農業發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