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天津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教師、30歲的宋鵬遠赴1800公里外秦巴山區腹地的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沙灣鎮大寨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2016年8月,他兼任大寨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2017年8月,宋鵬主動申請延期駐村工作1年。近三年來,大寨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道路硬化了,太陽能路燈亮了,安全飲水通了,更重要的是整合種養殖戶、代加工廠、檢驗機構、線上線下平臺等優勢資源,建立了農村電商産業鏈,村集體收入從0到55萬元,大量外流務工人才開始回流。
近日,記者採訪了宋鵬,聽他講述變化背後的故事。
豁出一條命,也要挖斷窮根
從蘭州出發汽車顛簸14個小時終於到了大寨村,跳下車,映入眼簾的是四週光禿禿的大山。村主任韓燕平在村口接上我,把我帶到路邊麵館吃了一碗沙灣酸菜雞蛋臊子面,別看現在的我沒有花椒吃不下飯,但當時面裏的花椒麻得我的嘴好久沒有感覺。
吃完飯,我放下行李就到村裏走走。剛開始我挺樂觀的,這村不窮,穿村而過的武坪公路邊,都是村民的小樓,有的樓前面還停著豪華轎車。但是越往村裏走,我的心就越涼,一棟棟都是土坯搭的房子。我進了村民左羊根的家,他的房子沒有門,房間裏沒有任何家電和傢具,屋子的一角堆著一堆馬鈴薯,炕上的被子已經看不出顏色。左羊根告訴我,因為家裏窮,一天只能吃兩頓飯,每頓飯只有馬鈴薯。從左羊根家裏出來,我心裏酸酸的,覺得如果不能幫村裏改變貧窮的狀況,就對不起村第一書記的稱號了。
到大寨的第九天,我去拜訪了村裏的老文書何四十五。老文書在村裏工作了20餘年,不久前因身體健康情況退休。他一五一十地給我講了村裏的情況:大寨村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只有0.2畝,山地荒蕪,農業生産不成規模,村裏沒有集體經濟,腦子活的村民,搞木材加工、賣裝修材料富起來了,剩下的大部分不識字、不會説普通話,沒什麼技術,大多在外做零工,掙不到多少錢。“村裏一直沒有致富帶頭人,現在就看你的了。”他拉著我的手説。
“營盤山上1000多畝地,已經荒了十幾年了,如果能把這地開發好,就是一件大好事。”幾天后,他還帶我到了營盤山。營盤山沒有通公路,我倆撥開齊腰深的雜草一路走著。老文書給我指著,哪種花椒最好,哪的苞米曾經長得多高。“農村工作一定要從老百姓需求出發,解決大夥的實際問題。”他的話,我一直記著。
接下來的幾天我都到農戶家走訪,村民們熱情純樸,不管到誰家,都留我吃飯,誰家蒸地耳包子、殺雞或者殺羊,都會想著我。那些天,我整夜睡不著,一直在想,貧困地區缺什麼?種植、養殖技術老百姓都會,但應該種什麼、養什麼、怎麼種、怎麼養、怎麼能賣出去,這些是他們缺乏的。
幾天以後,到村裏第一次開兩委會,我就提出村裏缺經濟發展理念,缺農村經營型人才,缺帶領村民致富的資訊、信心,缺優質農副産品加工銷售的渠道,這些都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大夥都很支援我,當時我就想,豁出一條命,也要挖斷窮根。
沙灣臊子的電商實踐探索
問題找到了,怎麼破題呢?我想起了酸菜雞蛋臊子面。每年臘月,這裡家家戶戶都會用土豬做肉臊子,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它。既然本地這麼多人吃,是不是能真正産業化,做成一個産品,把養殖帶起來?同時,做臊子面對花椒需求量特別大,也能把種植花椒發展起來。
2015年,我幾乎走遍了天津、北京、西安、蘭州等地的大型超市、批發市場,並參加了全國農博會。我發現,沙灣臊子存在市場空白,它麻辣鮮香的口感和目前市場上的陜西岐山臊子、河南新野臊子都不同,最受甘肅本地人喜愛,不僅如此,依託隴南的電商扶貧政策,還可以把沙灣臊子賣到全國各地。於是,我決定開發沙灣的特色肉臊子,建立村辦集體企業,把大家凝聚起來,共同致富。
起初村民並不相信我,村支書馬忠昌説:“萬一賣不出去怎麼辦?咱們可賠不起啊。”我不死心,帶著村幹部到周邊縣區調查了解,結果大家都説就想吃沙灣臊子。
2015年11月,我又和村幹部專程到甘肅省輕工研究院諮詢沙灣臊子産業化的可行性,並請食品品質檢驗室檢驗沙灣臊子是否含有有害成分、微生物菌群是否超標等。2016年4月,我與馬忠昌再次到訪甘肅省輕工研究院,請教學習沙灣臊子、沙灣土蜂蜜、沙灣紅谷酒、幹菜等食品的生産加工、品質檢驗、食品添加劑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等。這次調研,我們不僅理清了沙灣臊子的産業化思路,更重要的是,送檢的兩個臊子樣本都通過了檢驗,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2016年,我為當地創立的第一家村集體企業——隴南市白龍灣農副産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揭牌,村民可以技術入股,半成品入股。
2016年7月,臊子加工車間正式動工。8月,我代表村辦企業隴南市白龍灣農副産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與甘肅省輕工研究院、甘肅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簽訂合作協議,共同開發、推廣沙灣臊子。2017年12月12日,從農戶家裏收購來的20頭散養黑豬被拉到轉机養殖場;12月16日正式開始宰殺黑豬,連夜切肉,經過十余個小時的小火慢熬、麻香撲鼻的沙灣臊子正式出鍋!
沙灣臊子一經上市,短短幾天,數次斷貨。村民們都樂壞了,我也松了一口氣。創辦村集體企業,把大家擰成一股繩去做一些事情,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把大家都帶動起來,一塊兒去致富,提高村集體的威信和地位,一舉多得。
我們挖掘沙灣特色,還開發了宕昌罐罐酒、宕昌參芪蜜、沙灣蜂糖酒、沙灣梅花椒等産品5類10款,通過電商途徑推廣,當年實現了村集體經濟銷售收入55萬元。
莫讓貧困成為下一代的負擔
在對比分析處在同一自然環境、基礎設施、交通條件下的“先富戶”與“貧困戶”後我發現,文化素質是兩者最大的不同。思維活躍、善於把握商機、接受新觀念和新事物較快的村民更容易致富。
於是,我們針對農村電商人才、經營型人才匱乏的問題,組織開展“農村電商培訓”,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知識不足、制約貧困村富民産業發展的問題,舉辦“農村電子商務能力提升暨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培訓班”;成立“電商工作室”,開展農村青年電商創業項目培育、孵化、推廣;發起成立“宕昌縣青年電商薈”,整合資源、聚合資訊、搭建平臺,在市場、技術、人才、渠道等方面助力農村青年電商創業。村裏的年輕人趙國強,原本在新疆打工,收入也不錯,看到村裏發展電商及農産品加工,主動聯繫我要回來跟著一起創業,目前已成為隴南電商扶貧講師。
此外,我們還積極探索構建“1+X幫1”的扶貧工作模式,第一個“1”指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第二個“1”指大寨村,“X”指社會力量,也就是充分發揮第一書記、幫扶工作隊的資源優勢,廣泛團結社會力量,助力大寨村扶貧開發及集體經濟發展。我聯繫天津大學校友企業與村裏簽署“結對幫扶合作協議”,建設“季蒔鮮梅花椒基地”“季蒔鮮中華蜂蜜基地”,惠及貧困村7個、貧困戶200余戶;與甘肅省輕工研究院等5家單位簽署合作協議,在天津大學、山東省濟南市舉辦年貨會、推介會,併發起成立“沙灣大寨産業扶貧發展基金”,首期募集社會資金11萬元。
我始終沒有忘記老文書説的營盤山,沒事就上去轉悠。既要考慮經濟效益,又要兼顧生態保護,到底該怎麼開發?去年9月,在推介農産品時,我看到梅花椒價格非常高,再想想現在村民種的花椒品質差價格低,還賣不出去。於是我就自己掏錢,從網上購買了試種的1000棵無刺花椒、賒賬購買2900棵梅花椒到達服務站,與十來個村民一起種到營盤山上。現在營盤山已經種植梅花椒、核桃1800畝,成為大寨村的“銀行”。
兩年多來,我走遍村裏所有249戶農戶、沙灣鎮21個行政村、宕昌縣80%的鄉鎮、隴南市7縣1區,我看到更多的是樸實、勤奮、渴望幸福美好生活的普通老百姓。回首這三年的駐村扶貧工作,“莫讓貧困成為下一代的負擔”最能代表我的工作理念,在這種理念下,我們扶貧人、村民、基層政府能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拼命。
講述人: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沙灣鎮大寨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宋鵬 本報記者 朱虹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