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的人生,被足球改變了 | 脫貧攻堅“她”力量

發佈時間:2020-10-27 09:11:58 | 來源:中國報道 | 作者:張利娟 陳珂 | 責任編輯:楊霄霄

關鍵詞:脫貧攻堅,足球

△瓊中女足全力備戰“哥德杯中國”世界青少年足球賽。

對於很多身處城市的人們來説,可能足球就只是足球而已。而對於瓊中女足的孩子們來説,足球則意味著希望、夢想,以及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在海南,流傳著這樣一個説法:“一瓊二白三保亭。”是説瓊中、白沙、保亭三地特困,而瓊中更是特困中的特困。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地處海南島中部山區,直到2019年4月才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

如果沒有踢足球,對瓊中女足的孩子們來説可能連親眼看到大海的機會都沒有,儘管大海離她們只有兩個小時的車程。因為按照當地習俗,傳統的黎族女孩16歲就會婚嫁,然後在家帶娃、割膠、照顧丈夫⋯⋯是她們未來一生的生活。

然而,自2006年2月瓊中女足正式成立以來,這樣的命運藩籬開始被打破,一群大山姑娘的命運得到了改變。對她們來説更幸運的是,還有了位時刻關心她們的“足球老媽”——吳小麗。

緣起:被她們的拼搏精神所感動

“肖山,你來瓊中吧,咱們拉一支女足起來,這麼多年了,中國足球總上不去,就是願意吃苦的人太少。你過來吧,我們一起做點有夢想的事兒。”2005年底,還在湖南一家職業足球俱樂部拿著月薪3萬元的肖山接到了恩師谷中聲的電話,一段走心的説服讓他毫不猶豫地下定了決心。“自己年輕時踢球就沒能進入國家隊,要是能培養出一兩個隊員進國家隊,也算是圓了自己心中的足球夢。”

於是,為了心中的足球夢,肖山便隻身來到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當時整個縣城就一個紅綠燈、一條街,街上連一輛計程車都看不見,想吃碗麵都沒地方⋯⋯”

2006年2月15日,從山區初選的300個女孩裏,肖山挑選出了瓊中女足的第一批隊員,一共24人,平均13歲。人是湊夠了,困難卻一個接著一個。“知道什麼是足球嗎?”一個姑娘回答道:“長得跟排球一樣,只是排球用手,足球拿腳踢。”這群來自大山深處的姑娘,對足球的認知幾乎為零。當初招來的隊員沒有一個是為了踢球而來,大多數人只是因為球隊管吃管住,打贏了比賽還會有一些獎金,可以給家裏減輕負擔。甚至,就連“有鞋穿”這樣的理由,對於這些來自偏僻山村裏女孩子也是巨大的誘惑。

那時的肖山不僅是球隊的教練,也是司機、廚師、隊醫、領隊。一天,他去海口給孩子們買東西,在一個拐角看到了似曾相識的臉龐,於是就懷著試試的態度上前打招呼,果然是大學時候就認識的她——吳小麗。

“我在蘇州上大學時就和肖山認識了,那時候他在蘇州的一支球隊裏。最後一次見他是1994年還在學校時,畢業後就失去了聯繫,沒想到十幾年後能相遇。”吳小麗感慨道。

從那之後他們兩人的交流就多了起來,但一直也沒確定戀愛關係。直到有一天,肖山邀請吳小麗來球隊玩,等她一進球隊,孩子們都衝著她喊:“師母!師母!”孩子們的天真徹底打動了她。

在隨後的幾個月裏,吳小麗多次來到瓊中看姑娘們訓練,給她們做飯吃,接觸次數越多,對她們的處境也有了越發深入的認識。“當時真的是無數次被她們的拼搏精神所感動。”吳小麗告訴《中國報道》記者,“儘管那時候的我不懂足球,但看到肖山帶隊訓練、比賽、買菜、做飯、做隊員思想工作、講故事談理想,深受觸動。為了支援他的工作,我毅然放棄了在海口藥品公司的穩定工作,到瓊中協助肖山,負責球隊後勤保障工作。”

前期“大內總管”


△球員們在宿舍聊天。

吳小麗的加入,倣若一個勵志電影般的熱血故事,就從那一天拉開了序幕⋯⋯

成為瓊中女足的“萬能管家”後,吳小麗既是廚師,又是隊醫;既是助理教練,又是知心媽媽。吳小麗至今仍記得球隊剛成立那幾年的窘迫。

球隊剛成立的時候,每個月只有六七萬元經費,隊員每天的伙食標準只有5元錢——當時省級體育運動員平均伙食費在45元左右。球隊每人每天只有5元的伙食費,早餐1元,午餐和晚餐各2元。孩子們踢球訓練刻苦,又在長身體,營養要跟上,每頓必須有肉有魚,可經費困難。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吳小麗自有辦法:除了經營好球場邊的菜地,她每次去市場買肉買魚,都想盡辦法講價,市場的人都知道女足的“吳阿姨”,她講價已講出了名氣。“我跟市場的人講故事,小孩多麼不容易,訓練如何刻苦,如何艱苦,吃牛肉可以增強力量,促進體能恢復,補鈣等等。後來他們都能理解和支援,原來一斤20元的肉,慢慢地收15元、10元甚至5元。他們最後還不收骨頭錢,買肉還送骨頭。”吳小麗至今回憶起來仍眼角閃著淚花。

當時隊裏沒有隊醫,醫療條件保證不了,孩子們體質也不是很好,感冒發燒是常事,訓練時也會經常出現摔傷或是扭到等問題。每到這時,吳小麗就騎著摩托車,上山採草藥,有的草藥用來給孩子們煮涼茶,有的採回來搗爛敷在孩子們受傷的地方。“每逢有人生病,老媽都是守在身邊細心照顧,帶我們看病,幫我們熬藥。”幾位隊員都如是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球鞋,是孩子們最珍貴的寶貝,當時隊員們的訓練鞋是最普通的布鞋,每人只有一雙。跑著跑著,腳丫子就跑出來了,只能把腳趾頭塞進去,繼續訓練。“即便是這樣的鞋,隊員們都捨不得扔,也沒錢給隊員買新鞋,怎麼辦呢?我那時候每到晚上就忙著給孩子們補鞋,補了又爛,實在補不了的,左右腳能湊,就湊出一雙鞋繼續穿。”吳小麗説,“説瓊中女足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一點也不為過。”

“冠軍並不是最重要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肖山和吳小麗的堅持下,瓊中女足從最開始的24名隊員到如今的近300名隊員;從僅有一個組別到如今較為完善的梯隊建設;從省級比賽冠軍、國家級比賽冠軍到2015年“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錦標賽U12女子組冠軍⋯⋯近15年間,已培養出國家一級運動員40余名,眾多國家二級運動員,有13人考上了大學。2011年,瓊中女足兩位隊員入選了國家青年女足集訓隊。

足球的出現改變了這群在大山中成長的黎族女孩的命運。“冠軍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讓她們走出來。目前,瓊中女足已有多名隊員通過考試,進入大學讀書。踢球,最後真的改變了她們的命運,把她們從窮鄉僻壤帶進了大學校園。我希望通過足球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讓更多的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麼美好,讓她們有目標、有理想,我覺得這個非常之重要,要比拿一個冠軍、兩個冠軍還要重要。”吳小麗告訴《中國報道》記者,“當年我們牽著她們的小手,把她們從山村顫顫巍巍地領到球隊,誰也想不到,如今她們可以為國征戰。她們的人生,以及她們的家庭宿命都被足球完全改變了。”

“希望她們在足球教育中學到東西,在這麼多參與足球的瓊中女足的孩子當中,踢職業的也許只能出來幾個,絕大部分從事不了這個職業,我們做的就是讓貧困山區的孩子通過足球改變命運。同時希望這些女孩子能從中收穫一生的財富,讓她們在社會上能自主、自強、自立、自尊。”吳小麗説。


“我和她們已經有了不同的追求”

△球員們在頒獎典禮上舉起冠軍獎盃。

據中國足協7月1日發佈的《中國足球協會關於組織U19國家女足集訓隊2020年第一期集訓的通知》內容要求,瓊中女足兩名隊員王靖怡、王慧敏于7月10日至25日在雲南海埂訓練基地和其他地區30名隊員進行集訓、選拔,備戰2021年亞洲女足青年錦標賽預選賽。

王靖怡、王慧敏均于2018年入選U16國家女足集訓大名單,併入選中國U16女足。2019年,兩人以國家隊主力隊員身份參加2019亞足聯U16女足錦標賽。

走進瓊中女足,記者見到了正在訓練的隊長王靖怡。烈日下,她滿頭大汗,身上的訓練服也早已濕透。“累嗎?”“累。”王靖怡説完做了個鬼臉,還小聲地説,“不要給我師母説哦。”在王靖怡去宿捨得路上,她坦誠地告訴《中國報道》記者,“雖然很累,但為了夢想,再累也是值得的,再累也要堅持。”

王靖怡是家中的老大,弟弟現在鎮上小學讀五年級。參加足球隊之前,她同弟弟一樣,都要走3公里山路去紅毛鎮上學,每隔一段時間父母都要背著糧米去換取飯票。

若不是足球,王靖怡難以想像自己的人生命運去向何處。“有次回家遇上小學六年級時要好的同學,看她懷抱著哭鬧的孩子,我當時都驚呆了,自己還不成熟,怎麼照顧孩子?而且沒有經濟條件,你能給他什麼?當時我就覺得和自己那位同學比起來,自己雖然很辛苦,但有值得去努力的事業,有對未來的期待。”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越來越感激師母,也越來越意識到她常給我們説‘奮鬥才能改變自己命運’這句話的意義。如果沒有師母常年的教誨,也不會有今天的我。”談及師母,王靖怡如是説。 

“瓊中女足精神”傳承了下來

《中國報道》記者見到高禹萱時,她正頂著烈日向小隊員講解規範動作,與10年前不一樣的是,腳下原本塵土飛揚的操場已經被嶄新的塑膠操場取代,高禹萱也從懵懂的小姑娘蛻變成了一名瓊中女足教練員。

出生在瓊中縣黎母山鎮一個貧窮鄉村家庭的她,在家裏5個孩子中排行老四,祖輩都靠務農謀生。“如果當年沒有被肖山教練‘蒐羅’來踢足球,我可能已經按照黎族傳統早早婚嫁,然後平凡地過一輩子。”高禹萱感慨道,“足球改變了我的一生,上大學、當教練,連我父母都是想都不敢想的。”

2015年從海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教育專業畢業時,高禹萱原本有機會去省城和深圳發展,但是當肖山教練問她願不願意回來教小朋友踢球時,她沒有猶豫就直接答應了。於是她就回到“夢開始的地方”,成為48個“小師妹”的“高教練”。

高禹萱告訴《中國報道》記者,她回來既是為了回報教練,也是為了幫一幫像她一樣大山裏的孩子,希望通過足球改變更多大山姑娘的人生。

“現在我在女足帶小隊員,我們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挑選隊員,很多家長都很支援,她們比我們以前基礎要好。小隊員顛球,一次能顛9000多個。”高禹萱驕傲地説。

儘管瓊中女足生活和踢球的條件變好了,孩子們已經不再為一雙球鞋苦惱,但瓊中女足的精神仍在傳承。

為給球隊注入新的理念,緊跟國際潮流,發揚光大瓊中女足的金字招牌,2019年,瓊中女足聘請了一個三人外教團隊。主教練丹尼洛、助理教練波波維奇、守門員教練伊戈都來自歐洲塞爾維亞,均為歐足聯註冊教練。

“瓊中女足雖然在國內外賽場取得了一些不錯成績,但絕對不能驕傲自滿、固步自封。”吳小麗告訴《中國報道》記者,外籍教練組具有豐富的國際執教經驗,他們的加盟,在技戰術方面能為球隊注入新理念。

據吳小麗介紹,瓊中女足目前正努力向專業轉型,嘗試做成足球俱樂部的形式,俱樂部計劃明年建成。採訪最後,吳小麗坦言,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瓊中女足,給這些孩子多一些機會,因為對她們來説,足球或許就是唯一的出路。



撰文:《中國報道》記者張利娟、陳珂

圖片來源:新華社

責編:何晶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