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縣:傳承太行精神 譜寫小康生活“三部曲”

發佈時間:2020-10-26 09:34:46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殷曉霞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左權,太行,民歌,脫貧,左權縣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殷曉霞)山西省左權縣桐峪村的古老西街有一處千年古槐樹院落,是當地的“孝德文化園”。大門外北墻有浮雕“孝善和”,拾階而上,簡樸的門樓兩邊楹聯刻著“德仁誠信韆鞦壽”“孝道忠良萬古風”。從月牙門進院,塑有一高3米、寬4米的“劉太行奶娘——李福娥”雕像群,以紀念本村婦女李福娥夫婦為哺乳革命後代劉伯承之子劉太行無私奉獻的太行精神。

在左權縣這片熱土上,隨處可見太行精神的傳承。從革命時期拋灑熱血保衛家國到打贏脫貧攻堅戰,再到一路高歌奔赴小康,太行精神一直流淌在太行人的血脈之中,烙印在左權縣的廣袤大地上,帶領左權人民奏響新時代小康生活“三部曲”。

大山深處有人家 八方來客留下來

太行山深處,在通達的207國道旁,有一座嶄新的迎賓門,門上“全國文明村”五個鮮紅的大字吸引人駐足,這裡就是距離縣城32公里的上武村。

上武村黨支部書記劉俊飛自豪地告訴記者,上武村充分發揮民風淳樸、風光綺麗的資源優勢,重點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文明實踐,先後獲得了“全國文明村”“國家森林鄉村”“省級衛生示範村”“山西省AA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等榮譽稱號,並在2016年實現整村脫貧摘帽。近年來,上武村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擎,以脫貧攻堅奔小康為抓手,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全力改善人居環境,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水準得到顯著提高。

全國文明村——上武村。殷曉霞攝

走進太行人家15號院,56歲的劉翠萍正在收拾家裏。乾淨整潔的院落,兩間客房打理得溫馨舒適。據介紹,她是在政府的支援下,將家裏兩間閒置房屋做成了民宿。以前只靠種地維持生活的劉翠萍,現在可以做到經營民宿、種地、打工“三不誤”。“客人來住一天收費80元,今年從開業到現在,收入算下來也有1000多元了。”她對自己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笑著説,“現在村裏來的人比以前多了,村子比以前熱鬧了,收入也增加了,也不想去縣城,捨不得離開家,村子裏就挺好的。”

劉俊飛告訴記者,目前,上武村打造了農家樂3家,民宿18戶,可同時為48名遊客提供住宿和餐飲服務。“18戶民宿中有14戶以前是貧困戶,開民宿可以保證脫貧後有收入來源。在蘋果、葡萄採摘時節,以及百里畫廊旅遊季,可以吸引更多遠道而來的遊客住進村裏。”他表示,如果效益好的話,會進一步擴展民宿。

據統計,左權縣通過農家樂及民宿客棧建設,共帶動846戶、2508人脫貧,每人平均增收約2200余元。如今,在太行山深處,村村道路通暢,街道整潔,庭院生輝,綠樹環繞,文明和諧,處處有這樣的“太行人家”,正以激情飽滿的精神狀態擁抱當下的幸福與歡樂。

永不落幕民歌匯 唱響美好新生活

“桃花花(你就)紅來哎,杏花花(你就)白哎,爬山過嶺照你來呀,啊咯呀呀呆——”

“玻璃開花裏外明,遠遠就照見圪蛋親。”

一曲曲開花調,在太行山區代代傳唱,傾訴著太行山人內心最質樸、最真實、最熱烈的情感。

左權古稱遼州,“比戶弦歌,文風頗盛”,説的就是左權人自古能歌善舞。挂職遼陽鎮黨委副書記的李進是土生土長的左權人,她告訴記者,漫步在左權的街頭巷尾,無論在縣城公園、廣場還是鄉村的小遊園、小廣場,處處都是唱民歌、跳小花戲的人群。徜徉在田間地頭,不論農忙農閒,處處可以聽到自然質樸的民歌聲。“我們當地人的習俗就是,遇到結婚喜事,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都會為迎娶新人結伴起舞。”她説。

如今,左權已是全國頗具盛名的“歌舞之鄉”,有“萬首民歌千齣戲”之稱,左權開花調、小花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為持續塑造左權民歌品牌,用特色吸引目光,用文化形成共鳴,左權縣在全國推出了左權民歌匯活動,掀起了左權民歌文化新熱潮,開花調從太行山區一路唱進北京、唱響全國、唱出國門……

左權民歌匯吉祥物“小親疙蛋”。殷曉霞攝

在“幕天席地”的左權民歌匯場館,左權華遨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劉凱介紹,2020年民歌匯期間,作為突圍賽、晉級賽9場比賽的主要場地,比賽期間該場館日均接待觀眾700余人,共計6000余人。“這一場館隨後會繼續施工,建成後將會是集賽事承辦、旅遊觀光于一體的演藝劇場,可以進一步提升左權民歌匯永久匯址的魅力,形成‘永不落幕的民歌匯’,持續塑造‘左權民歌匯’品牌。”劉凱認為,民歌匯不僅可以擴大左權的民歌知名度,更可以吸引外來人士進行文化交流和旅遊。

左權民歌匯活動為太行文旅融合發展掀開了新的篇章,打響了“民歌文化、紅色文化、太行風光”這三張文化名片,實現老區持續健康發展。同時,左權民歌匯活動也為貧困地區打造了脫貧産業硬支撐。通過左權民歌匯搭建的遊、樂、購、聽、學、研以及物資交易的平臺,促進了左權縣非遺産品和土特農副産品的熱銷。剪紙、布老虎、香包、親圪蛋挂件等非遺産品以及太行冰酒、核桃仁、花椒、雜糧等本地特色産品搭上左權民歌匯的便車,走出了太行,走向了全國。

百里畫廊藏“黃金” 繪製青山好風光

總長150公里的太行一號旅遊公路如同“天路”一般,在嶙峋峻拔、雄偉壯麗的太行上曲折延伸,讓曾經被大山阻隔的山野鄉間變成了通途,更成就了太行百里畫廊的秀美景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8年底,左權縣量身定制太行百里畫廊規劃,以生態保護與文旅發展相融合為前提,實施保護性開發,依託龍泉國家森林公園、清漳河谷等優質資源,建成集生態休閒、紅色旅遊、康養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旅遊發展區,打造踐行“兩山”理論的山西樣板。

“之所以叫百里畫廊,是因為這是一條生態、綠色走廊。”龍泉鄉黨委書記巨曉華告訴記者,“太行百里畫廊的規劃改變了過去小煤窯眾多導致生態破壞嚴重的面貌,通過對沿線的棄渣場、垃圾場、荒灘、荒溝、荒坡等生態脆弱地段實施生態修復治理,如今,百里畫廊就是一條聞得到花香,聽得見鳥叫,引得來遊人,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生態廊道。”

百里畫廊的重點規劃項目“黃金谷”。殷曉霞攝

“黃金谷”是百里畫廊的重點規劃項目之一,沿線栽植了金葉榆、金枝槐、金枝槐、金葉衛矛等金色苗木,故稱“黃金谷”。“黃金谷”既是一條集“山水林田湖草、林道亭廊臺池”于一體的金色生態景觀帶,同時也是推動轉型發展、助力脫貧增收的生態樣板工程。這兒串聯起龍泉國家森林公園、蓮花岩生態莊園、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等,栽植苗木16萬株,由27個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實施,帶動1430名貧困人口每人平均增收6000余元。

在“黃金谷”千畝苗木培育基地,記者見到了來自西瑤村的李瑞田,他是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的工作人員。以前靠天吃飯的他,工作不穩定,很難用微薄的收入供兩個孩子上學。2014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在政府支援和全縣大學生教育扶貧“雨露計劃”的資助下,孩子學業有了保障,2018年全家實現脫貧。2019年,李瑞田加入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負責為苗木澆水等工作,現在年收入也增加到3萬元。“現在家裏吃穿不愁,住得也舒心,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李瑞田黝黑的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2018年12月,左權縣順利接受第三方驗收評估,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12%。2019年4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退出國定貧困縣。2019年,左權縣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7182元,同比增長18.6%,居山西省首位。在實現整體脫貧後,左權縣緊緊圍繞做大紅色旅遊、做活鄉村旅遊、做精文化旅遊、做強生態旅遊支撐發展的産業鏈條已經初步形成,為實現跨越式發展蹚出了一條新路。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