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縣葡萄産業 通訊員 徐文輝 攝
實幹有為,奮鬥可成。在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脫貧攻堅成績單:這5年,全州88.88萬人擺脫貧困,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末的19.71%下降至2019年末的0.64%。全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每人平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2748元提高到2019年的9177元。石屏、瀘西、紅河、元陽、綠春、金平6個貧困縣如期脫貧摘帽。今年底,屏邊苗族自治縣及所有剩餘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退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5年多來,紅河州委、州政府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團結帶領全州各族幹部群眾,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強機制 攻堅體系不斷健全
世上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只有幹出來的精彩!
紅河州始終堅持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推動工作、解決問題的“金鑰匙”,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扣“兩個確保”,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凝聚最強合力打響脫貧攻堅的人民戰爭。
紅河州委堅持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建立健全五級調度、監測幫扶、網格作戰、駐縣督導、掛牌作戰等攻堅機制,組織發動各級黨員幹部盡銳出戰,縣市黨委做實“一線指揮部”,鄉鎮建強“一線作戰部”,不斷深化黨建扶貧“雙推進”,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有力夯實,州縣鄉村四級書記率先成為脫貧攻堅的“明白人、帶頭人”,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號召力更加凸顯,“州縣落實、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在脫貧攻堅戰中落細落實落到位。
“要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紅河州堅持全局工作聚焦脫貧攻堅、重點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目標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方法聚焦“戶戶清”,累計選派798名駐村第一書記、3158名駐村隊員奔赴一線。在他們中,有像吳志宏同志一樣,心繫群眾、忘我工作、不畏犧牲的黨員幹部;有像劉富珠、高招飄一樣,把黨的溫暖傳遞到邊疆山寨每一個角落的基層幹部;有像童金錄同志一樣,心繫群眾、紮實工作,紮根一線的扶貧工作者……一批批有情懷、有能力、有擔當的先進典型不斷涌現,鍛造了一支支能力作風過硬的幹部隊伍。
不斷完善金融扶貧政策體系,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555.79億元,連續4年每年保持資金投入110億元以上,其中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93.88億元(含州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2.16億元)。
補短板 區域發展明顯加快
元陽縣新街鎮愛春村委會,入秋的哈尼梯田,處處可見稻穀豐收的景象。美麗的風景裏,更蘊藏著美好的“錢景”。阿者科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高煙苗和妻子都成了村集體旅遊公司工作人員,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夫妻倆每月有3500元工資,他們還辦起了“紅稻農家”農家樂,生意好時每月能有3000元純收入。“吃上旅遊飯,不再外出打工,終於在有家的地方有了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有了家。”實實在在的幸福寫在了他們的臉上。
脫貧攻堅戰能否打贏打好,貧困人口能否如期脫貧,直接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品質和成色。紅河州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開放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高品質跨越式發展成效明顯,元陽哈尼梯田遺産區被命名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屏邊縣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稱號,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紅河片區獲批並啟動建設,11個縣市入選全國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縣”,蒙自經開區成為雲南省首批“省級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
2019年,全州地區生産總值達2211.99億元,比2015年增長80.97%,其中南部六縣地區生産總值419.95億元、在全州佔比18.99%,比2015年增長105.47%;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6181元、12570元,比2015年分別增長39.15%、31.59%,全州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前列,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物質基礎更加堅實,“邊疆、民族、山區、美麗”正成為新時代紅河的靚麗新名片。
聚合力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紅河州切實把社會力量、群眾力量統籌起來,奏響脫貧攻堅“大合唱”,全力推行各項要素“組團式”幫扶,形成了各界傾力支援、幹群攜手攻堅的生動局面。
山海共築脫貧路。外交部、中信集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重慶大學、中國海洋大學6家中央定點扶貧單位,上海市及徐匯區、長寧區對口單位,還包括曾經幫助過紅河州的上海市青浦區、奉賢區,對紅河州傾情投入、真心幫扶。2016年以來,6家中央定點扶貧單位和上海市及其徐匯、長寧等對口區,累計投入資金近16億元,派出62名挂職幹部,精準實施了産業協作、勞務合作、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項目,與紅河各族人民並肩作戰,結下深情厚誼。
聚合力、添動力、見實效。全州1369家各級定點扶貧單位、5.95萬名幫扶責任人帶動全州廣大貧困群眾“一切圍繞脫貧幹、一切圍繞脫貧轉”,創新實踐了“八大戰法”“車輪戰法”“精準戰法”,讓脫貧攻堅責任、政策、工作落實在一線。州內505家民營企業踴躍擔當社會責任,各民主黨派,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駐軍駐警、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各顯神通”,凝聚起了團結奮鬥、眾志成城的磅薄力量。
如今的紅河,北部國家級百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區、南部山區綜合開發區、紅河谷經濟開發開放帶“三大板塊”,為貧困地區群眾穩定增收注入不竭動力。出行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通信難等長期沒有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全面解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安全飲水有了保障,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加快。
廣大農村群眾從“熬日子”到“奔日子”、從“要我富”變為“我要富”,“堅韌不拔、善作善成”的石屏精神,“天人合一、自強不息”的哈尼梯田精神,折射出全州廣大黨員幹部帶領各族群眾,在決戰決勝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體現擔當作為的脫貧攻堅精神。
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最後階段,紅河州各族人民保持高昂的攻堅精氣神,真抓實幹、埋頭苦幹,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脫貧攻堅、一手抓鄉村振興,接續推進鞏固拓展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記者 李樹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