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看拉薩]新生活、新産業、新夢想—— “世界屋脊”戰貧記

發佈時間:2020-10-20 14:42:13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張蔚藍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脫貧,群眾,産業,拉薩,發展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 (記者 張蔚藍)10月13日,“脫貧攻堅看拉薩”——第三屆全國網路媒體拉薩行活動啟動儀式在西藏拉薩市舉行,旨在通過網路媒體全方位多層次講述拉薩脫貧攻堅故事,展示拉薩脫貧攻堅新成就。隨著五天的採訪行程,記者深入平均海拔為3650多米的拉薩市曲水、當雄、達孜、林周等區縣以及拉薩城關區、柳梧新區,探訪高原人民的脫貧新生活。

2015年底,拉薩市共有貧困縣(區)8個、貧困村(居)231個,建檔立卡貧困戶11237戶44162人,貧困發生率為14.2%。2018年,全市貧困村(居)全部退出、貧困縣(區)全部摘帽,率先在“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實現整體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3%以下。2019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動態清零。同年,西藏曆史性消除絕對貧困。

“亂石灘”群眾“搬”出幸福好日子

漫步在曲水,一棟棟藏式新房,成為見證雪域高原與全國人民一道奔向全面小康的最美風景。拉薩河畔三有村是西藏自治區首個易地搬遷扶貧點,位於拉魯藏布江畔的衝擊平原地帶,共安置180戶744名貧困戶。

三有村是哪“三有”?群眾給出了答案。2016年7月,來自周圍10個村落的100多建檔立卡貧困戶遷居至此,開始新生活,如今,通過村裏的産業發展,不少人家實現了“以遷脫貧”,群眾“有健康,有房屋,有産業”。

以前,這座被山水環繞的美麗村莊只是水洼遍地、枯草連片的亂石灘。而今,這裡卻綠蔭環繞,處處煥發著勃勃生機。

走進村民強久家裏,她的兩個孩子正在家中看電視,房內乾淨整潔,客廳裏電視、藏式傢具、電器設備樣樣都有。據悉,她和丈夫相加的年收入達到六萬。“扎西德勒,我們搬進了新家園。我還有了新工作,在村裏的移動營業廳上班。”她説。

 image.png

三有村,搬遷群眾的房屋。張蔚藍/攝

據介紹,目前三有村已設立扶貧車間、三有超市、養老驛站,建立了養殖合作社,發展奶牛、玫瑰和枸杞種養殖産業。“‘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全部解決了,村民們自己花錢重新裝修了房子,群眾現在更加追求生活品質了。”第一書記如吉説。

image.png

在拉薩市曲水縣三有村,搬遷群眾正在縫紉機前工作。張蔚藍/攝

截止目前,拉薩市已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32個,實現22979名群眾搬遷入住。配套産業項目90個,實現1戶至少1人以上穩定就業,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西藏自治區已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960多個,26.6萬名貧困群眾喬遷新居。

對口幫扶:産業興旺、人才聚集、精準脫貧

“哞哞哞…...”群山環抱的格桑塘現代農牧産業示範園傳來了奶牛的叫聲。這些奶牛的“前輩”們來自青海和甘肅地區。2019年,在江蘇省的對口幫扶下,林周縣從寧夏和青海引進黑白花奶牛,成立了格桑塘現代農牧産業示範園。格桑塘在藏語裏是“一片幸福美麗、平坦寬闊的地方”, 45歲的示範園總經理李發抒説:“這也讓我想到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image.png

格桑塘現代農牧産業示範園的奶牛。張蔚藍/攝

在進藏工作前,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畜牧專業的李發抒已經在四川新希望公司工作了25年,支撐他參與援藏工作的是內心對西藏的熱愛。“我對西藏有很深的情結,儘管這裡海拔高、氣候條件差,但我一直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所以我告訴我的員工要時刻保留‘三心’。”他説。

“三心”是哪三心?即感恩之心、信心和雄心。

他解釋道,“首先,援藏項目為脫貧攻堅搭建了一個‘舞臺’,對口支援的江蘇省是農牧園區的‘搭臺人’,而人才就是這個舞臺上的‘唱戲人’,所以對江蘇省的支援,我們要有感恩之心。其次,為了降低奶牛和牦牛的死亡率,讓它們更適應高原氣候,我們引進了先進科學手段進行人工干預,因此我們有信心。第三,我常常鼓勵我的員工要有雄心,發展扶貧産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展望未來,人才培養尤其是本地專業人才是持續發展的關鍵。來到這裡工作,分享我的工作經驗,這也是我能為這片開滿格桑花的高原土地帶來的價值。”

産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據悉,“十三五”時期,拉薩市共實施産業項目489個,帶動1.2萬名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無論是從農牧民那裏收購青稞,使用當地勞動力進行項目的建設,還是發展民宿幫助銷售藏族特色手工藝文創産品,無不顯示了産業發展為貧困群眾脫貧帶來的真切動力。

2017年,達孜區葉巴村開始打造文旅結合的創意産業,助推建設美麗鄉村,正在申請“全域旅遊示範區”的葉巴村風景區自建設以來,累計向貧困群眾發放勞務費超過1000萬元;2015年,距離拉薩不到100公里的林周縣強嘎鄉曲嘎強村成立農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集體經濟,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1995年至今,蘇州市對口支援拉薩市林周縣,26年來,林周縣生産總值從5563.71萬元增長至15.3億元,同比增長26倍……

近年來,結合援藏項目和扶貧資金,西藏自治區大力發展産業,帶動附近的群眾致富增收,拉動了整個地區的經濟增長。截至2019年底,西藏74個貧困縣區實現摘帽,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人口每人平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1499元增加到2019年的9328元。

脫貧不脫政策。2019年,西藏加快優化基礎設施,落實中央政府投資686億元,共計援藏項目到位資金42億元。借著國家援藏項目和精準脫貧政策的“東風”,拉薩市的産業不斷發展壯大,有效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增長,擴大群眾就業,助力貧困戶脫貧,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脫貧攻堅奔小康作出巨大貢獻。

自1994年始,北京市和江蘇省成為了對口支援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的兩大堅實後盾,而拉薩市區的北京路和江蘇路就是這兩段幫扶“情緣”忠實的見證者。未來,這些産業還將進一步投身精準扶貧,助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助力拉薩所有已脫貧縣區邁入小康社會。

青年有夢想,老人有所依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今年3月,當雄縣納木湖鄉納木湖村的西熱次仁花了17萬元,用積蓄和扶貧小額貸款買下了一幢二層樓房,開辦了“納木湖村扶貧便民汽車、摩托車修配店”。如今,這個汽修店由夫妻二人共同管理,西熱次仁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主動申請到拉薩市學習汽修技術,掌握了一門手藝。2017年,他們一家5口實現脫貧,他自己也實現了從小到大的“汽修夢”。

這位牧民的兒子,“翻身”當了汽修店的老闆後,每月支付3000多元的工資聘請一位同樣是貧困戶的員工,幫助他脫貧。據悉,每年到藏曆新年,西熱次仁都會買一些米麵油糧送到村裏的6戶貧困戶家裏。“這也是一種回報黨和政府幫助和關懷的方式。”他説。

納木湖鄉宣傳專幹葛孛評價道:“他是一個有想法、肯實幹的小夥子。”這個西藏的高原青年通過學習一技之長自力更生,從低收入貧困戶,成長為了村裏有名的致富帶頭人,幫助更多的貧困戶脫貧。2018年,他還被評為了拉薩市脫貧攻堅“奮進獎”。

image.png

西熱次仁正在工作。張蔚藍/攝

在離當雄縣200公里的金葉敬老院(也稱達孜區社會福利院或達孜區五保集中供養服務中心),由自治區政府免費集中供養的98位特困老人安享晚年。他們有的坐在輪椅上曬太陽,或許還正在回憶著往事;有的聚在一起玩骰子,發出陣陣笑聲;還有的在院子裏喝著甜茶,用藏語談論著今天的午餐。周龍江是福利院食堂的主廚,他説:“福利院的食堂承包給我們公司,四年前,我來到這裡給老人們做飯,我是重慶人,老人們不能吃的太辣,所以我會儘量改良菜式,為他們做一些清淡、健康的飲食。”據他介紹,在食堂工作的配餐員一直充當他的翻譯。這裡有18名工作人員是達孜區精準扶貧易地搬遷戶,他們擔任保安、保潔、膳食護理員以及其他工作,平時也負責打掃衛生、照顧老人、養護花草等,既服務了福利院的老人,還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一份收入。

image.png

秋日的暖陽下,福利院的老人正聚在一起玩骰子。張蔚藍/攝

從“三區三州”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發展到如今群眾安居樂業、全力奔小康,西藏自治區的發展一直緊跟全國脫貧攻堅的步伐。拉薩周邊的林周、當雄、曲水、達孜等區縣紛紛實現脫貧摘帽。一棟棟樓房、一片片廠房、一張張笑臉,成為青藏高原的高山深谷裏令人動容的靚麗風景線。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