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投入“節節高” 脫貧攻堅“糧草足”

發佈時間:2020-10-20 09:19:30 | 來源:湖南日報 | 作者:張尚武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資金配置,貧困戶,涉農資金,資金運作,資金安全

■ 堅持加大投入,強化資金支援。

■ 切實加強扶貧資金管理,優化資金配置,提高使用效率,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 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救命錢”,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更容不得動手腳、玩貓膩!

——習近平

湖南日報記者 張尚武 通訊員 郭勇雄

決勝脫貧攻堅,“糧草軍需”要先行。

2014年,精準扶貧大幕開啟。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奮力書寫精準扶貧的精彩“答卷”。全省財政、金融系統聞令而動,多渠道引“活水”,精準“滴灌”助脫貧。

7年來,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投入年年加碼,發揮財政資金的主導作用;全省推進貧困縣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握指成拳”助力脫貧攻堅;銀信部門推進金融扶貧,金融“活水”潤澤貧困鄉村。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在精準扶貧攻堅戰中,全省上下精打細算,集中財力“打硬仗”,為脫貧攻堅源源不斷提供“糧草軍需”。

年年增加,為脫貧攻堅戰備足“子彈”

脫貧攻堅戰,資金投入是保障。省財政廳廳長石建輝稱,對湖南而言,堅決打贏這場“硬仗”,財力保障要築牢後盾。

湖南是貧困大省,全省51個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682萬,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任務重,財政投入壓力大。

面對巨大壓力,省財政提出過“緊日子”,努力壓減其他開支,確保扶貧投入連年遞增。今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達112億元,對比2013年增長近5倍。

7年來,全省財政對專項扶貧資金優先安排,政策優先保障,資金投入總量達488億元。

專項扶貧資金年年遞增,財力性轉移支付向貧困縣傾斜,積極籌措易地扶貧搬遷資金……省財政打出一系列“組合拳”,全力服務脫貧攻堅大局。

隨著精準扶貧的推進,財政投入壓力也不斷加大。而財政涉農資金分散使用,“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效益難免打折扣。省財政廳科研所所長鐘榮華形象地説,精準扶貧要求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如果資金分散使用,引水、放水、用水環節多,容易出現“腸梗阻”,“精準滴灌”或將無水可灌。

2016年下半年起,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湖南改革財政涉農資金管理使用機制,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賦予51個貧困縣資金使用的自主權。

多渠道“引水”。在20項中央財政涉農資金的基礎上,省財政對省級相關部門管理的目標接近、投入方向類同、管理方式相近的19項涉農資金進行統籌整合,實行“先切塊、後分配”,各項資金切塊安排到貧困縣的比例不得低於55%。

以省為主建立資金“引水”機制,以縣為主搭建資金整合使用“放水”平臺,通過“聯渠引水”到縣,化“零錢”為“整錢”,構建“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扶貧投入新格局。

“整”出大格局,“扶”出新成效。2016年至今年上半年,全省51個貧困縣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741億元,累計安排項目超過10萬個。

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平江,整合資金逾20億元,實施扶貧産業項目150多個,貧困村水電路改造升級,舊貌換新顏。財政部駐平江定點扶貧隊員兼副縣長楊宇稱,資金捆綁使用,集中財力辦大事。

財政資金築牢後盾,金融扶貧引來“活水”。

針對貧困戶發展生産貸款難,湖南推出了以“一授二免三優惠一防控”為核心的扶貧小額信貸,為貧困戶提供“三年期限、5萬元以下、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財政全額貼息、縣建風險補償金”的信用貸款,破除資金短缺“瓶頸”。

2015年至今年9月,全省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277.81億元,澆灌産業之花,帶動60余萬貧困戶穩定脫貧。

精準對接,扶貧資金使用“彈無虛發”

金秋時節,秋色宜人,瓜果飄香。

走進鳳凰縣新場鎮大坡村,山坡上的刺葡萄園映入眼簾。村民楊勝跑滿心歡喜地説:“扶貧産業結出‘金果果’,今年刺葡萄又豐收了。”

2013年起,村支兩委決定發展刺葡萄,帶動村民脫貧。第二年,落實精準扶貧政策,貧困戶發展刺葡萄每畝補貼800元,全村很快發展到1000多畝。

村裏成立宏旺野生葡萄專業合作社,申請扶貧資金50萬元,家家葡萄園裝上避雨棚,豐産有保障,每畝毛收入1萬元左右。貧困戶楊勝跑發展刺葡萄15畝,不僅脫貧摘帽,還脫單蓋新房,日子過得美滋滋。

“精準扶貧政策好,精準‘滴灌’暖民心。”村會計楊滿花告訴記者,過去立項扶持需要層層上報,像村裏的刺葡萄基地規模小,很難拿到補貼。如今,專項扶貧資金撥到村,發展脫貧産業自己定。

推進精準扶貧,不僅要“子彈充足”,還要“彈無虛發”。

為了把資金用對用好,省財政對統籌整合的資金,最大限度下放審批權,實行資金使用、項目審批、政府採購、招投標、項目管理、監管責任“六到縣”,真正做到“一個龍頭放水”。

近幾年,邵陽市堅持扶貧規劃引領,建立脫貧攻堅項目庫,根據脫貧攻堅規劃,結合年度減貧目標,區分輕重緩急安排項目資金,逐一落實。

邵陽縣的油茶、隆回的金銀花、洞口的雪峰蜜橘、新寧的崀山臍橙、城步的奶牛、邵東的黃花菜、武岡的銅鵝、新邵的玉竹……全市每年投入扶貧資金逾10億元,由各縣市區自主安排項目和資金,改擴建高標準基地30萬畝,帶動20多萬貧困戶脫貧。

為確保扶貧小額信貸資金“用得好”,省扶貧辦與銀信部門共推産融結合。麻陽苗族自治縣江口墟鎮田家灣村30個貧困戶貸款150萬元,流轉50畝土地種植冬木耳,戶均年增收1.2萬元。

資金針對貧困戶貸,跟著産業項目走。宜章縣天塘鎮竹梓塘村肖問兵等5個貧困戶用信貸資金抱團成立合作社,共同發展福鵝、臍橙等産業,年純收入達100多萬元。

7年來,通過扶貧小額信貸,全省發展茶業、水果、油茶、蔬菜、中藥材等産業基地400多萬畝,新增生豬、黑山羊、黃牛等養殖類産業8000多萬頭,60余萬個貧困農戶、180余萬貧困人口穩穩走上脫貧路。

嚴格監管,讓扶貧資金在陽光下運作

扶貧資金既是貧困群眾的“保命錢”,也是精準扶貧的“助推劑”。

扶貧資金量大,加之點多、面廣、線長,如何管好、用好這寶貴的資金?全省編緊制度的“籠子”,扎密管理的“籬笆”,加強扶貧資金監管,確保資金安全規範和有效運作。

完善扶貧資金公示制度。全面公開扶貧資金方面的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資金分配等資訊,並督促貧困縣公開涉農資金來源、用途和項目建設等資訊,確保整合資金在陽光下運作。

加強扶貧資金動態監控。省市縣建成上線操作使用監控平臺,強化對扶貧資金安排、下達、績效目標的監控預警功能,實時追蹤監控每一筆資金運轉。

對扶貧項目,資金要灑“及時雨”。省財政廳農業農村處處長張利武稱,以往發現某一筆扶貧資金支出進度慢,卻無法快速核查出它滯留在哪一層級哪個部門。如今,經辦人員只需打開電腦,幾分鐘便可查到哪筆資金在哪個環節滯留。

“系統不僅全程可記錄、可追溯,並且是對內公開透明,各層級各部門可隨時進入,自上而下查看資金運作及管理情況。”省財政廳績效管理處處長龔次元表示,一方面,這將有效防止扶貧資金違規使用;另一方面,也將推動各主管部門參與扶貧資金監管。

近幾年,省財政廳、省扶貧辦委託第三方機構,每年對各縣市區的財政扶貧資金使用管理進行評估核查,重點核查扶貧資金支出進度、資金閒置等情況,發現並督查縣市區整改問題100多個。

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省財政加強扶貧資金績效管理,對工作較差的20個縣市區主要領導進行約談,對先進縣市區在扶貧資金安排方面給予傾斜,近4年共安排獎勵資金4.6億元。

省財政還創新扶貧補助到戶資金髮放制度,由原來惠農補貼“一卡通”發放升級為“兩卡兩折”,即將扶貧補貼資金使用單獨的卡折進行發放,讓貧困戶對到手的每一筆錢都明明白白。

“扶貧款按時打到卡上,什麼時間發的,標準多少,清清楚楚。”桑植縣上洞街鄉院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向左濤告訴記者,每次打款都有手機短信提醒,黨和政府為老百姓想得真週到。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