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習近平指揮中國戰貧

發佈時間:2020-10-17 10:26:16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孟娜 許林貴 張博文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習近平,國際消除貧困日,堅持黨的領導,十三五,精準扶貧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題: 習近平指揮中國戰貧

新華社記者孟娜 許林貴 張博文

在第七個國家扶貧日,也是第二十八個國際消除貧困日到來之際,中國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下正進行脫貧攻堅的最後衝刺。

2020年非同尋常,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還在疫情嚴重的3月初,習近平就主持召開中共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最大規模的會議。會上,習近平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了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

這意味著,中國剩下的最後500多萬貧困人口要在今年全部脫貧。最後52個“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貧困縣今年要全部摘帽。

9月,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説:“今年以來,14億中國人民不畏艱難、上下同心,全力克服疫情影響,加快恢復生産生活秩序。我們有信心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

精準扶貧的總指揮

貧困這一難題在中國已經存在了幾千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反貧困之戰不斷推進,讓7億農村人口擺脫了貧困。

2012年,中共十八大後,歷史的接力棒傳遞到習近平手中。這時,中國還有9899萬貧困人口。

中國反貧困鬥爭進入新的階段。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國貧困人口數佔總人口的10%以下時,減貧就進入“最艱難階段”。

中共承諾,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意味著每年要脫貧約1000萬人,每月脫貧要達到近100萬人,每分鐘脫貧約20人。這是一場進入讀秒階段的決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難啃的硬骨頭。

習近平在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當選總書記後同中外記者見面時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一個多月後,習近平冒著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嚴寒,驅車300多公里來到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阜平縣。他走進困難群眾家看望,盤腿坐在炕上,同鄉親手拉手,詳細詢問他們一年下來有多少收入,糧食夠不夠吃,過冬的棉被有沒有,取暖的煤炭夠不夠,小孩上學遠不遠,看病方便不方便。

時過一年,2013年11月,習近平來到湖南西部貧困的十八洞村。不識字也不了解外界的苗族大媽石爬專把習近平迎入家中,客氣地問習近平:“怎麼稱呼您?”習近平自我介紹:“我是人民的勤務員。”

那一次,他和鄉親們在空地上圍坐一圈,首次提出“精準扶貧”——要建檔立卡摸清每戶致貧原因,不能“手榴彈炸跳蚤”,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習近平解釋,“精準扶貧”就是做到扶貧對象精準、扶貧産業精準、扶貧方式精準、扶貧成效精準。在習近平“精準扶貧”方略的指引下,從中央到地方,從企業到學校,方方面面行動起來。從“借雞生蛋”到“小額信貸”,從“要想富先修路”到“扶貧先扶志”,從“易地搬遷”到“旅遊扶貧”“電商扶貧”,許多獨特的方式方法不斷發揮效能。

習近平把脫貧置於中共中央的集中領導之下。他要求堅持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落實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中國共産黨執政體系上的各層“鏈條”全面轉動。全國共派出25.5萬個駐村工作隊、累計選派290多萬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幹部到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幹部。

習近平就打贏脫貧攻堅戰召開一系列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包括2015年在延安召開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在貴陽召開部分省區市扶貧攻堅與“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2016年在銀川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2017年在太原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2018年在成都召開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2019年在重慶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

每次會議聚焦一個主題。每次會前,習近平都先到貧困地區調研,實地了解情況,聽取基層幹部群眾意見,根據了解到的情況,召集相關省份負責同志進行工作部署。

在今年3月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所有省區市主要負責人都參加,中西部22個向中央簽了脫貧攻堅責任書的省份一直開到縣級。

習近平這樣解釋對這個罕見動作的考慮:“今年年初,我就考慮結合到外地考察,把有關地方特別是還沒有摘帽的貧困縣所有負責同志都請到一起開個會,研究決戰脫貧攻堅工作部署。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也考慮過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再到地方去開,但又覺得今年滿打滿算還有不到10個月的時間,按日子算就是300天,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本來就有許多硬骨頭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難度,必須儘早再動員、再部署。”

習近平對脫貧攻堅有一整套謀劃和部署。他要求,確保如期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即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他提出,“抓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根本大計”;“盡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實現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

他指出,“移民搬遷是脫貧攻堅的一種有效方式”。移民搬遷要充分徵求農民群眾意見,讓他們參與新村規劃。新村建設要同發展生産和促進就業結合起來,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等結合起來。

習近平多次説,脫貧攻堅要“切實防止形式主義,不能搞花拳繡腿,不能搞繁文縟節,不能做表面文章”,“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脫貧攻堅要“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俄羅斯著名漢學家尤裏·塔夫羅夫斯基説:“中國近幾十年都在朝戰勝貧困邁進。隨著習近平主政,這場鬥爭尤為迅速地發展。因為奠定‘中國夢’基礎的,正是到中共成立100週年之前戰勝貧困。”

“一個都不能少”

“多年來,我一直在跟扶貧打交道,其實我就是從貧困窩子裏走出來的。”上世紀60年代末,15歲的習近平來到陜西梁家河大隊,開始了7年艱苦卻受益終身的知青歲月——住窯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帶領鄉親們打井、修淤地壩、修梯田、建沼氣池。他在這裡加入中國共産黨,又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他當時最大的心願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

後來習近平到了河北正定擔任縣委書記,甘冒風險也要摘掉“高産窮縣”的帽子;在福建寧德擔任地委書記,他帶領探索“弱鳥先飛”的脫貧路……一直到省裏,再到中央,扶貧這件事他始終“花的精力最多”。

習近平一再強調,“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他在脫貧攻堅中始終堅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

“習書記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冷暖放在首位。”曾和習近平在福建基層共事過的幹部趙汝棋説。

在脫貧攻堅中,習近平親自挂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習近平説:“我提倡釘釘子精神,這得從我做起啊!這件事我要以釘釘子精神反反覆復地去抓。”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進行的約80次國內考察中,脫貧攻堅是重要主題之一。他來到海拔2000米的村落,入戶看望老黨員和困難群眾;他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去邊境小鎮看望困難林業職工,察地窖,摸火墻,看年貨;他來到紅軍烈士後代的家,仔細察看廚房、臥室、後院和廁所,詢問還有什麼困難和願望;他走進農業園區的智慧溫控大棚,同正在勞動的村民聊如何脫貧;他來到少數民族村民的家中,了解就業、收入、看病、社保等情況。

“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習近平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引用了這句話,這是他多年傾心投入扶貧工作的寫照。

習近平強調,我們黨員幹部都要有這樣一個意識: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他常常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3億多中國人,一個都不能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13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

習近平就任總書記後,4年多就走遍了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從黃土高坡到雪域高原,從革命老區到民族地區,從地震災區到祖國邊陲,有時,為到一個村子,他下飛機,就轉火車,再坐汽車。在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習近平説,“換了三種交通工具到這裡,就是想實地了解‘兩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

習近平在扶貧第一線,除了走訪貧困戶,還重點考察産業扶貧、電商扶貧、旅遊扶貧等。2020年4月,在陜西,習近平來到特困地區的核心區,訪農戶,看工廠。他在金米村直播平臺前“點讚”當地“小木耳、大産業”的視頻風靡全網。據媒體報道,有2000萬網友衝進淘寶,三個直播間同時開售,20多噸木耳都被賣光。習近平被網友親切地稱為“最強帶貨員”。

烏茲別克塔什幹國立東方學院教授伊斯馬特·別克穆拉托夫認為,中國的減貧成就主要歸功於中國領導人將脫貧攻堅擺在國家發展的重要位置,並實地走訪最貧困地區,親自了解群眾疾苦,在全國範圍內領導打響了一場脫貧攻堅戰。

尼泊爾前總理賈拉·納特·卡納爾説:“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的脫貧攻堅工作投入了大量精力,經常深入一線,親自視察貧困地區並就脫貧攻堅工作作出決策部署,努力解決民眾在衣食住行、基礎教育、醫療服務等方面遇到的困難,為提高中國貧困人口的生活水準付出了極大的、令人欽佩的努力。”

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同時也是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的習近平第一次來到寧夏。他對口幫扶寧夏脫貧攻堅的一個重點就是解決用水問題。他抓井窖工程,解決群眾生活用水問題;鼓勵小圓井抽水灌溉,解決産業用水問題。

2016年7月,習近平來到寧夏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看望父老鄉親,實地考察精準扶貧情況。在考察中,習近平尤其留意村民家的淋浴設施。聽説安了太陽能熱水器,習近平説“挺好”,關心地問家裏的小男孩:“你常洗澡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每年都到貧困地區考察調研,前幾年去,沿途山路顛顛簸簸,進了村坑坑洼洼,晴天塵土滿鞋,雨天道路泥濘,貧困戶房子破破爛爛、有的家徒四壁,一些貧困群眾一年也吃不上幾次肉,不少孩子沒有上學或中途輟學,很多人生病基本靠扛,看了心裏確實很沉重。這幾年,我再去一些貧困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道路平坦通暢,新房子一片連著一片,貧困群眾吃穿不成問題。看到群眾臉上洋溢著真誠淳樸的笑容,我心裏非常高興。”習近平在2020年3月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説。

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習近平説:“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裏歷史性地得到解決。”

中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十三五”時期,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每人平均純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2019年的9057元,年均增幅30%。很多農村老百姓生活有了質的飛躍。

“過去種馬鈴薯玉米,一年收入2000元;現在我和大女兒、兒子都在旅遊公司上班,每人每個月收入2100元。”在河北阜平縣,駱駝灣一號院72歲女主人顧寶青向遊客介紹説。顧家的變化是中國農村旅遊扶貧的一個縮影。

産業扶貧讓許多農民走出了困境。長江南岸的重慶石柱縣重點發展中藥材、中蜂養殖、特色果蔬等生態産業。華溪村村民譚登周因病致貧,村裏動員他加入了勞動強度不大的養蜂業,一年增收幾千元。

過去5年中國有900多萬貧困人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擺脫了貧困。貴州畢節的農民楊青中一家原來住在大山中的土石屋,僅有40多平方米,他和妻子、小兒子擠睡一張床,女兒們擠睡另一張床。2018年易地搬遷後,他家6口人住進了政府分配的鋼筋混凝土大樓,有四室兩衛一廳,他自己在扶貧車間找到了編藤椅的工作。

雲南鎮雄縣人民醫院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聯合辦醫,設立了貧困戶綠色通道,開通了與北京、上海等地知名醫院的遠端聯合會診。院長胡翊説:“因病致貧是農村最大難題之一。通過醫療扶貧,可以做到群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

隨著脫貧攻堅不斷深入,中國西南地區的“直過民族”——新中國成立之初從原始社會末期或奴隸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民族——逐漸擺脫千年貧困,加快擁抱現代文明。

“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2019年4月,習近平給雲南貢山縣獨龍江鄉的鄉親們回信,祝賀獨龍族實現了整族脫貧,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

雲南昭通是中國貧困人口最多的地級市。市委書記楊亞林説,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來昭通考察,對脫貧攻堅等作出指示。“我們落實總書記的要求,精準扶貧,培育起馬鈴薯、蘋果、竹子、特色養殖、天麻、花椒‘6個百億元’産業,引起了世界關注。今年8月,世界馬鈴薯大會授予昭通‘世界馬鈴薯高原種薯之都’稱號。”

中國今年實現消除絕對貧困,意味著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表示,過去10年,中國是為全球減貧作出最大貢獻的國家。

習近平領導的中國脫貧攻堅事業有力促進了人類的反貧困進程。2015年9月,習近平在聯合國成立70週年系列峰會上代表中國政府提出了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舉措,包括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繼續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設立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等。

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畢業的坦尚尼亞學員賽義德·姆裏紹説:“中國對非洲的幫助不僅限于資金援助,更重要的是中國企業在當地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立項建廠,幫助非洲國家實現更廣泛、更長遠的發展。”

2013年以來,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幫助沿線各國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儘管有疫情影響,2020年1至7月,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對54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721.8億元,同比增長33.2%。世界銀行一份研究報告曾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將使相關國家約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20年前,習近平在擔任福建省省長期間,曾推動實施福建援助巴布亞紐幾內亞東高地省菌草、旱稻種植技術示範項目。具有治沙、養畜、發電和新材料開發等功用的菌草項目而今已傳播到100多個國家,給非洲、亞洲和南太平洋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增添脫貧希望。

2018年6月,寮國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本揚來到十八洞村,探尋“精準扶貧”的中國經驗。當本揚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走過的路線繞村一圈考察時,看到的是一番火紅的發展景象——從前3.5米寬的盤山小路變成了6米寬的水泥馬路,村內家家門口修了石板路,戶戶通了自來水。村裏遊步道有了、郵局有了、自助取款機有了、農家樂有了,還與文化公司合作建立了農家書屋和詩社。

“在十八洞村,我親眼目睹了中國貧困偏遠地區的扶貧成效,進一步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領袖風範。”本揚説,“習近平總書記不僅胸懷天下、心繫國家,而且關心少數民族的生産生活,對偏遠山村的基層民眾噓寒問暖,這非常值得寮國人民革命黨認真學習。”

中國的反貧困鬥爭正在取得舉世矚目的勝利。但習近平一再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今年9月,習近平再次來到湖南省考察。這次,他特別強調的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貧長效機制。

考察期間,習近平還提出,要深入研究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並作出新部署:繼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

習近平對中國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消除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勝券在握,並且在為全面小康後的中國展開新的謀篇佈局。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