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巨鹿縣、魏縣:構建精準防貧體系 全覆蓋預警監測

發佈時間:2020-08-27 11:13:07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趙斌宇 | 責任編輯:趙斌宇

關鍵詞:巨鹿縣,魏縣,防貧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記者 趙斌宇)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當前,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絕大多數實現脫貧。但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洪澇地質災害等因素影響,仍有一些脫貧人口存在返貧風險,一些邊緣人口存在致貧風險。如何防止返貧致貧是目前脫貧攻堅工作當務之急,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建立全面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近日,記者走訪了河北省巨鹿縣、魏縣,深入了解當地精準防貧機制。在面對返貧致貧風險點時,這兩地充分發揮精準防貧機制,堅持不落一人,有效防止返貧致貧。

如何精準及時施策,第一時間發現致貧返貧風險人群,第一時間採取精準應對措施?

精準監測預警——“線上+線下”,構築全覆蓋預警監測網路

動態預警、快速監測、摸準底數是防貧工作的基礎,直接決定防貧工作成效。河北省巨鹿縣在脫貧摘帽後,為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讓一個人掉隊”,以智慧巨鹿大數據中心結合防貧預警網格員機制,線上、線下聯動,不斷完善動態監測和響應體系,切實做到返貧致貧風險早發現、早預防。

河北省巨鹿縣精準防貧大數據透視圖

郅辛國是河北省巨鹿縣後辛莊村村民,多年來靠種地、養羊為生。2014年6月,因病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底實現脫貧。但在2018年3月,郅辛國因主動脈瓣狹窄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住院治療,共花費18萬多元。社會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報銷了9萬多元的治療費後,剩下的費用需自己支付。高昂的治療費用使原本已經脫貧的郅辛國面臨返貧風險。

就在郅辛國為這筆費用犯愁時,負責定期走訪他所在區域的網格員李軍輝了解到情況,第一時間通過手機APP端預警,向村委會彙報。經防返貧預警和管理系統逐級處理,多部門到府全方位核實、結合大數據比對後,確認郅辛國符合防貧預警線的相關標準,郅辛國獲得了22348元的防貧保險,極大地減輕了家庭負擔,避免了他一家的返貧風險。

據了解,巨鹿縣在291個村設有2229名網格員,每半月遍訪群眾,發現情況隨時通過手機APP防貧預警軟體向村委會彙報;縣醫保、衛健、交警等24個部門設立防貧預警資訊員,通過大數據比對監測,對達到預警線的對象通過系統向村委會推送。縣防貧中心將預警對象直接推送至審計局,進行大數據比對,符合條件的,縣防貧領導小組會商研究確定啟動防貧機制。

“現在日子更好了。今年,我通過貸款5萬元養了23隻羊,羊羔就賣了1萬多元。疫情期間,村裏還給我安排了守街口的公益崗位,一週兩天,每天能掙50元;政府還幫助安排家庭醫生到府,分發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資……”郅辛國説。

“截至目前,全縣共監測‘兩非戶(非持續穩定脫貧戶、非貧困低收入戶)’1742戶、4897人;預警1849人,救助399人,發放救助金417.5萬元。” 巨鹿縣委書記孫保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

如何具體施策,應對返貧致貧風險?

“輸血”與“造血”並重——構建綜合防貧體系

精準救助、確保成效是防貧工作的核心和關鍵。巨鹿縣、魏縣充分發揮政府兜底作用,加大防貧資金投入,構築廣領域救助機制,實現精準快速幫扶。

巨鹿縣區分因病、因災、因學等11類防貧對象,逐一制定救助機制流程圖,通過政策救助、社保兜底、自主增收,實現防貧救助的科學規範、綜合施治和應扶盡扶。以防貧補充保險、長期護理險、一元民生保險等“三險”為主要內容,提供多層次、複合式的防貧救助。

巨鹿縣王虎寨鎮東郗寨村老人李洪如因患有腦血栓,2017年不慎摔傷至腿骨折,行動不便。兒子李茂群需要留守在家裏照顧老人,不能外出打工。然而,李茂群還有兩個孩子需要上學讀書,如果僅靠種植的6畝地玉米和小麥維持生計,家裏負擔很大。

為消除“一人失能、全家受累”“一人失能、全家致貧”的隱患,巨鹿縣將失能、半失能人群,也是最需要保障的困難群體納入保障範圍,創新引入長期護理保險,建成多家醫養中心。據了解,目前小呂寨養護中心有39位老人入住,其中29位為失能老人。現在,李洪如老人已經在小呂寨養護中心療養了兩年,養護中心提供24小時專業護理,李茂群也能放心外出打工。

巨鹿縣王虎寨鎮東郗寨村老人李洪如(右)(中國網 趙斌宇攝)

魏縣與太平洋保險公司合作,創設“精準防貧保險”。由縣財政拿出400萬元作為防貧保險金,按每人每年50元保費標準為全縣10%左右的農村人口購買保險。針對全縣因病、因學、因災等返致貧因素,通過部門定期檢查,及時納入防貧序列,並針對每一類防貧對象在救助補償上劃分不同區間,經過系統審查、評議等程式認定後,給予救助補償。今年,該縣又通過市場化運作將因産業、因就業兩種易致貧返貧因素納入保障範圍,進一步織密了防貧保障網,擴大了保障面。

“輸血”還需“造血”,“扶智”更需“扶志”。應對返貧致貧風險,還要將“輸血性”幫扶政策轉化為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引導監測對象通過生産和就業脫貧致富。

魏縣是國家勞務輸出示範縣,全縣106萬人口中,約三分之一的人口外出務工。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因疫情防控期間的交通封鎖、外地務工審核門檻限制等原因,魏縣近八成務工者外出時間延後,戶均收入減少三四千元。為避免出現因收入驟降出現返貧致貧風險,政府積極支援企業復工復産,加大對扶貧車間、扶貧龍頭企業扶持力度,幫助外出務工者在當地就近就業,確保不讓一人因疫情返貧致貧。

今年30歲的王俊波是連棗林村“愛心書包”扶貧微工廠的總經理。2017年,在政府政策扶持下,王俊波建立“愛心書包”扶貧微工廠,主要從留守婦女和貧困家庭中雇傭員工,極大改善了當地貧困戶的生活水準。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斷工廠的正常運作,為保證疫情防控,工廠停工了一段時間。為支援企業復産,幫助企業員工復工,克服新冠疫情影響,當地政府採取財政補貼的形式,為企業提供期間復工補貼。“疫情期間,工廠得到了30000元的復工補貼,對生産用電費用優惠5%。同時,政府還給復工的員工每人繳納200元的疫情保險,鼓勵群眾復工。”王俊波説。

 

工人們正在扶貧微工廠趕制書包。(中國網 趙斌宇攝)

工人們正在扶貧微工廠趕制書包。(中國網趙斌宇攝)

孫巍巍是“愛心書包廠”的一名員工。被確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她,通過在北京的一家服裝廠打工,在2016年脫了貧。她原本打算過完春節就返回北京繼續打工,然而疫情的突然暴發徹底打亂了她外出務工的計劃。於是她主動聯繫工廠,選擇就近就業。“疫情剛暴發的時候,還比較擔心不能外出務工,收入減少。自從聯繫了工廠,在這邊上班,既能照顧孩子,又能上班掙錢也就放心了。”現在,通過在扶貧微工廠打工,她每天能掙80-90元。“現在,我也不想再出去打工了。” 孫巍巍笑著對記者説。

據了解,目前,魏縣共發展“扶貧微工廠”156家,從源頭上防返貧致貧。“針對魏縣貧困人口數量多、脫貧難的實際,我們緊緊扭住擴大就業和發展産業兩項治本之策。引導在外的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在家門口建立了扶貧微工廠,解決6000多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600多人,每人平均年增收18000多元。同時,注意發掘特色産業,建立65個扶貧産業園區,針對有優勢的大棚蔬菜、雜交構樹等産業來發展鄉村經濟,促進貧困戶增收。通過發展産業增強貧困人口‘造血’功能,不但增加收入,還增強了他們生活的信心。”魏縣縣委書記樊中青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道。

孫巍巍正在縫製書包側兜。(中國網 趙斌宇攝)

“脫貧攻堅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防止返貧和致貧是我們長期課題。”樊中青表示,精準防貧機制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完善。“接下來,要加強基層網格化建設,及時發現防貧對象,同時要加強防貧政策宣傳,讓群眾了解防貧政策。更重要的是全社會要發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人人參與到精準防貧中去。”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