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群山 攜手前行——浙江常山與四川古藺扶貧協作結碩果

發佈時間:2020-07-28 16:13:29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袁愛平 朱茂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扶貧,古藺,常山,就業,産業

浙川扶貧協作古藺産業園

“離開了家鄉,顧不了家人;捨不得家鄉,奔不出好漢!”這是地處川黔交界烏蒙山腹地的古藺縣廣為流傳的一句俗語。

古藺縣居住著漢、苗、彝、回等13個民族,是集“邊山老少窮”于一身的國家級貧困縣。當地産業基礎薄弱,貧困群眾大多受教育程度低、勞動技能缺乏。農耕生産和外出務工,是這裡的貧困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渠道。

2018年,千里之外的浙江省常山縣與四川省古藺縣因東西部扶貧協作而結緣。在“常山所能、古藺所需”的協作原則下,“常山扶貧模式”開始在古藺多點開花,不僅讓當地貧困群眾改變了俗語折射出的生活窘境,也讓“外出務工族”和“就業困難族”在家門口成了“穩定上班族”,加快推動古藺脫貧摘帽步伐。


産業新轉型:“荒山”變“金山” 


眼下,正值葡萄成熟的時節,古藺縣大村鎮高山村的千畝葡萄種植基地也迎來了採摘期,一串串葡萄挂滿藤架,令人垂涎欲滴。

大村葡萄産業園 袁愛平/攝

趁著清晨天氣涼爽,葡萄園負責人張晉渝一早就帶著工人們修剪枝葉,為即將到來的開園日做準備。

説起葡萄園的建設,張晉渝滿是感慨:“園區面積大,資金投入也大,如果沒有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生産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不起來,對遊客採摘和葡萄運輸都會産生很大影響!”

2018年,張晉渝所在的公司在高山村流轉800畝土地,走上規模化種植葡萄之路。作為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之一,常山縣出資300萬用於園區生産設施、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物資採購等。如今,在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的支援下,景區步遊道、景觀隧道、葡萄酒加工儲藏及體驗展示車間、綜合休閒接待中心等設施一應俱全。

“去年試挂果,今年首次投産!”張晉渝介紹,基地葡萄還未成熟時,他就已經接到了來自重慶、貴州等地的訂購電話,“今年預計産值在80萬元左右。”

與此同時,公司通過土地流轉、吸納就業、固定分紅等形式,已帶動貧困戶169戶690人增收脫貧。

看著葡萄園裏工人忙碌、葡萄架上碩果纍纍,整個園區道路平整、管理規範,高山村第一書記胡主飛感觸頗深:“感謝常山縣的大力支援,讓以前的撂荒地,變成了現在的産業園!”

“荒山”變“金山”的不只是大村鎮。依託古藺縣特色農業基礎,常古兩地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積極“嫁接”適合産業,推進串點連線成片,扶持發展有龍頭企業帶動、有村資公司或專合社參與、有利益聯結機制的現代農業産業基地,高效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丹桂鎮東西部扶貧協作獼猴桃産業園 袁愛平/攝

截至2019年底,常山縣共投入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6770萬元,在古藺縣東新鎮、丹桂鎮、馬嘶苗族鄉等鄉鎮實施幫扶項目25個,惠及2.4萬餘名貧困人口。2020年,還將投入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4210萬元,實施幫扶項目10個。


就業新出路:“窮人”變“工人” 

森巴斯服裝廠 袁愛平/攝

“最近訂單多,來看廠應聘的人也多!”浙川扶貧協作古藺産業園內的森巴斯服裝公司車間一派繁忙景象,公司負責人杜定義介紹,自今年3月服裝公司正式投産後,已吸納167人就業。

為更好解決以平臺接産業、以産業帶就業的問題,2018年,常山縣以古藺縣扶貧産業集中發展區為依託,投入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5445萬元,建設浙川扶貧協作古藺産業園,由政府提供場地、企業負責運營,創辦扶貧車間,為貧困人員就業廣泛創造平臺。産業園規劃佔地640畝,可容納20家企業入駐、提供1萬個就業崗位。目前,一期項目已吸納務工就業1100人,其中貧困人口520人。

扶貧車間既集中入駐,又多點開花。在離産業園僅10分鐘車程的金蘭街道王堂村聚居點,村內道路乾淨平坦,沿途綠植鬱蔥,房前屋後整潔有序,機器運作的“嗒嗒”聲不絕於耳……

王堂村扶貧車間 袁愛平/攝

“大家在家門口上班掙錢,這是從前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看著眼前乾淨整潔的村容,想著村民們不用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王堂村村黨支部書記張光其無比感慨。

王堂村聚居點于2017年建成。為讓貧困群眾更有尊嚴地甩掉“窮帽”,實現“家門口”就業,2019年,王堂村總投資380萬元,其中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100萬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扶貧車間建設項目,項目建成後,成功吸引古藺縣博鴻鞋業有限公司入駐並開辦扶貧車間。

企業的入駐不僅帶來了100余個就業崗位,還通過租金讓聚居點有了一筆穩定的收入作為物業管理費用以及其他公益事業使用資金。“有了這筆收入,小區衛生有了很大改善,環境好了村民們也更自覺了,每家每戶都收拾得乾乾淨淨的。群眾既掙到了錢,生活環境也更好了!”張光其説。

自2018年開展結對幫扶以來,常山縣依託扶貧車間建設,幫助古藺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實現群眾增收、産業增效、脫貧增速。

“兩年時間,我們將縣級扶貧車間模式向基層延伸,在古藺縣全面推廣。”挂職古藺縣委常委、副縣長的常山幹部姜蘇州介紹説,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目前,古藺縣已建成扶貧車間30個,吸納務工就業3277人,其中貧困人口1188人,每人平均每月增收2000元。

播種新希望:“外人”變“恩人”

“我的猴頭菇種得好,全靠黃教授的幫助。真沒想到浙江的專家會來到這裡幫助我們,他就是我們家的大恩人!”古藺縣黃荊鎮田壩村猴頭菇種植大戶王靜,時常念叨起自己的“恩人”黃教授,盤算著給他寄一點改良後的猴頭菇面和家鄉特産嘗嘗鮮。

王靜口中的“黃教授”,是浙江省食用菌種植專家黃良水。為有效發揮古藺縣資源優勢,幫助提升農技推廣和服務水準,2018年9月,常山縣選派黃良水來到古藺縣,為當地菇農提供技術指導。

剛到古藺縣,黃良水就接到了王靜的求助電話。由於第一次種植沒有經驗,王靜第一季的2萬多袋猴頭菇中,有百分之七八十齣了畸形菇,令她心急如焚。後來,在黃良水的幫助下,王靜找到原因,改進技術,出菇率大幅提升。

在黃良水的建議下,王靜還將猴頭菇與古藺面結合起來,研製出猴頭菇面,推向四川市場。“面不斷,情不斷。”王靜説,她希望常山縣與古藺縣的情誼能一直保持下去。

把黃良水視作“恩人”的不僅是王靜一人。在選派古藺期間,黃良水常常到各鄉鎮為菇農們解決菌菇種植上的各種“疑難雜症”,以召開培訓會、建立專家工作站、實行師徒結對等方式送去致富“秘籍”,並通過實地指導、技術服務、提供市場資訊等方式,幫助創建食用菌育種、羊肚菌、香菇等種植基地3萬平方米,年産值達1000萬元,100余名貧困戶實現就近就業增收。

黃良水是跨千里、勇擔當的常山扶貧幹部的代表之一。截止2019年底,常山縣已選派2名黨政幹部和29名專業技術人員赴古藺縣挂職交流,在産業開發、人才培養、醫教提升、勞務輸出等多領域進行合作幫扶,為古藺引進類風濕治療、骨髓無痛穿刺等7項新技術。與此同時,古藺縣也選派3名黨政幹部和18名專技人才赴常山交流學習。

 

浙川扶貧協作古藺鎮扶貧車間

2020年,常山縣新增選派專技人才13人到古藺挂職交流,同時針對脫貧攻堅、産業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人才需求,組織幹部和人才培訓班3期、培訓230人,讓人才源源不斷地走向古藺,為山區帶去新思想、新動力、新希望,助力古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實現高品質發展奮鬥目標。(袁愛平 朱茂 )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