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下,海蘭江畔。蔚藍的天空下,涌動著綠色的生機。一望無際的巨幅原生態“彩色水稻畫”鋪陳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的田野之間。
光東村 人民網記者 王天樂攝
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吉林省考察調研。來到光東村,總書記留下了三點期望:要打出糧食品牌、新農村要進行“廁所革命”、全面小康哪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
5年後,“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團隊,循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的足跡回訪光東村,聆聽新農村發展脈動,感受山鄉巨變。
稻花香 “共用稻田”拓寬致富路
剛到光東村,一位面孔黝黑、戴著眼鏡的年輕人,便領著記者走進稻田。“2015年總書記就站在這裡視察農田,現在這是我們村的‘共用稻田’”。這位滿臉自豪、精神抖擻的小夥子,就是光東村第一書記玄傑。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踏上光東村的田埂,察看水稻長勢,同正在進行田間管理的村民和農技人員交流,叮囑他們細化增産技術措施,爭取秋糧豐收。
光東村“共用稻田” 人民網記者 王天樂攝
如今放眼望去,綠油油的水稻田間,一株株紫稻拼接成“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字樣,與青山碧水、藍天白雲遙相呼應。
何為“共用稻田”?玄傑説,村委會成立了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把零散的土地整合起來,再分割成塊。一塊100平方米,接受社會認領。每塊土地的認領價格是1000元,認領人能得到全套“私人定制”綠色稻米種植服務。稻米成熟後,直接郵寄給認領人。
“共用稻田”佔光東村稻田比例60%。2018年和2019年,光東村抓住東西部協作幫扶有力契機,成功推介“共用稻田”14000份,獲得效益資金500萬元,直接帶動村民年每人平均增收1萬元。此外,村裏還通過發展旅遊、民宿提高村民收入。
“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團隊在光東村村民家中採訪 李洋攝
70歲的村民朱今淑是“共用稻田”試點項目的受益者,她曾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時表演朝鮮族歌舞。見到記者和駐村幹部,朱今淑阿姨熱情地張羅著,讓大夥到她家裏嘮一嘮。朱阿姨家乾淨整潔、寬敞通透。她樂呵呵地算起了經濟賬:過去,除了種地沒其他收入了,攢不下錢。如今把土地包出去,一年能得7千元,每人還能分到300斤大米。
“‘共用稻田’可直接省去中間商賺差價的環節,農民的利潤就更多了。對於共用稻田的認領方而言,他們作為消費者,過去要在全國市場找産品,高價購買的大米品質也不一定好,共用稻田同樣解決了這些困擾。”延邊州委常委、和龍市委書記金烈對人民網記者表示。
“中國有13億人口,要靠我們自己穩住糧食生産。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樣價格好、效益好。”5年來,光東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的殷切叮囑,做活農業文章。
“總書記在調研時,強調要打造糧食品牌,對我觸動很大。”回想起與總書記交流時的場景,淳哲有機大米農場有限公司負責人金君臉上立刻綻開了笑容。
金君是地地道道的光東村人,多年前返鄉創業後,把全部精力用在水稻種植和加工上。站在自家的大米加工廠裏,他指著龐大的水稻加工機器,滔滔不絕地介紹著生産加工、銷售的過程。
“你們加工的米賣多少錢呀?銷量怎麼樣?”
“一斤米最低6塊,平均價格8塊多,每年我都能全部銷售一空。”説到這裡,金君一臉得意。
“金老闆,咱們在哪能買到你的産品?”
“我們大米主要做外銷,現在也做線上銷售。可以加我微信,直接購買。”
“在網上怎麼買?您這大米有品牌嗎?”
“我剛做稻米的時候,註冊了‘嗎西達’品牌,朝鮮語就是好吃的意思,總書記來過後,叮囑我們要做糧食品牌,我又註冊了‘海蘭江畔光東村’,在電商平臺直接搜就能找到,很好認。”
説起光東村的大米産業發展,玄傑有著明確的思路:“大米産業是我們村扶貧産業中的重要力量。未來,我們計劃打造‘和龍大米’,將品牌知名度打出去,給村民帶來更多收入。”
鄉村美 “廁所革命”讓“方便”更方便
零下20-30攝氏度的氣溫,上廁所要到室外的旱廁,凍得哆哆嗦嗦,下雪還得防著滑倒。東北農村生活,旱廁可以説是最艱苦的一面。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光東村調研時特別提出“廁所革命”的問題,“新農村建設也要不斷推進,要來個‘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
5年後走在光東村,道路兩旁的花朵競相開放,香氣撲鼻。家家戶戶的院落裏,不再有可能産生異味的旱廁。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關係著“大文明”。廁所問題不是小事,解決起來並非易事。“對於東北農村來説,旱廁改造最難的是污水排放問題,現在光東村採用的是集中污水管網方式。”和龍市住建局副局長顧亭邊説邊帶著記者走進村民崔昌海家。
光東村“廁所革命”讓村民從旱廁用上了衛生的廁所 人民網記者 王天樂攝
距離主屋幾米開外的庭院裏,原來的旱廁已然拆除。主屋的一側,便是村裏集中改造的室內衛生間。推開衛生間門,潔白的墻壁、乳白色的地磚一塵不染,坐便器、洗手池、淋浴器、洗衣機等一應俱全,跟城裏的衛生間比起來,也毫不遜色。
“我們現在用上了室內衛生間,特別方便、衛生”“冬天不冷,夏季也不會有異味了”“感謝政府為我們改造了廁所”……在村裏走訪時,聽到最多,便是村民們對“廁所革命”頻頻點讚。
説起這個話題,朱今淑老人連連感謝。她高興地説,“東北的冬天特別冷,上廁所就是遭罪。現在的衛生廁所方便又乾淨!”除了環境潔凈,朱今淑對於村容村貌、全村亮化也特別滿意,“晚上的村裏很漂亮!”
5年來,和龍市投資1700萬元用於光東村“廁所革命”和集中污水管網改造,現在,全村210戶村民都用上了免費的室內衛生間,209戶家庭完成了支線管網接管,今年新建成的兩座污水處理設備讓村民“方便”更方便。
光東村的“廁所革命”,是和龍市農村人居環境新變化的一個縮影。延邊州委常委、和龍市委書記金烈表示,到2020年10月,全市的旱廁將全部清零,污水處理全部做完,實現農村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向城市看齊。
百姓足 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
“紅太陽照邊疆,青山綠水披霞光,長白山下果樹成行,海蘭江畔稻花香……”悅耳動聽的旋律從光東村村委會會議室裏飄來。
走進會議室,一群年過花甲的老人正演繹著朝鮮族舞蹈《紅太陽照邊疆》,一招一式別有韻味。
5年前,在同一間會議室裏,習近平總書記被這群老人熱情洋溢的民族舞蹈吸引,駐足欣賞。
“習近平總書記稱讚我們朝鮮族群眾舞蹈跳得好,一招一式就是不一樣。”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朝鮮族民俗表演隊隊長金鐘日言語間流露出滿滿的喜悅與幸福。
光東村村民正在表演朝鮮族民俗舞蹈 李洋攝
在這裡,習近平指出,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哪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過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發展産業是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群眾過上小康生活的根本途徑和長久之策。除了大米産業,光東村還立足民族特色,著力發展民俗旅遊和鄉村民宿。
離村委會不遠,一棟“兩端翹立如飛鶴、中間平行如舟”的方形小屋掩映在絢麗的花叢中。小屋裏,延邊光東朝鮮族民俗旅遊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楊麗娜熟稔地介紹:“光東村現在是家喻戶曉的旅遊村,像這樣的民宿有60家。我們雇用貧困戶駕駛觀光電瓶車,還聘請村裏的朝鮮族舞蹈表演隊,能幫助多個貧困戶就業。”
聽到這,玄傑忍不住接過話茬:“幾年來,村裏的民宿産業發展迅猛,一到旅遊旺季,基本天天爆滿,生意好得不得了,給村民增加了一筆不菲的收入。外地遊客還喜歡到村民家的大炕上坐坐、嘮嘮家常,吃吃打糕、喝喝米酒,聽老人講抗戰故事,一下子,人氣財氣都來了。”
光東村民宿 李洋攝
“跟以前不一樣了,越來越多的人都來我們村旅遊,現在我們舞蹈隊一年能演100多場,以前最多也就30場。”聊起這幾年的生活變化,金鐘日眉開眼笑:“村裏給了很多分紅補貼,看病也有醫保不用愁。”
談及光東村的未來發展,玄傑的心裏有一張清晰的規劃圖:下一步將繼續發展糧食産業,把“共用稻田”推廣出去。還要推進鄉村旅遊,打好“民宿+民俗”的組合牌。他希望,通過努力讓光東村有更好的發展前景,讓更多的年輕人願意返鄉創業,一起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光東村,這個總書記到訪過的美麗村莊,5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村民的笑容挂在臉上,期盼著的全面小康生活也正一步一步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