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重慶萬州貧困村採買蜂蜜現場。 別玥 攝
中新網重慶7月8日電 題:重慶萬州:貧困村裏釀出“致富蜜”
作者 馬佳欣 別玥
“分紅啦!分紅啦!”在重慶萬州區後山鎮馬槽村,隨著熱烈的掌聲響起,一位位村民從村委會辦公室領到了自己通過入股所取得的分紅。在馬槽村舉行的現場分紅暨股東大會上,入股專業合作社的38戶村民,全都領到了自發展該産業帶來的第二次分紅,大家的臉上樂開了花。
馬槽村四組村民黃關洪是因災致貧的貧困戶,一直在外面打零工的他,于2019年上半年跟隨合作社蜂場學習養蜂技術,同時他也入股入了合作社。經過近一年的學習,自己的中蜂養殖技術逐漸嫺熟,養殖規模由20群已發展到現在的40余群,著實從一個“菜鳥新人”變成了如今的養蜂“土專家”。
“本次平均每股分紅384.5元和1斤蜂蜜,大家獲得了384.5元到3845元不等的分紅收益,我自己養殖的中蜂也收入了2萬多元,實現了穩定脫貧。”黃關洪在領到分紅後,激動地掉下眼淚。
他告訴記者,眾村民只需掏少許的錢,就可入股合作社參與養蜂,並可獲得長期分紅。“接下來,我還想在村裏專業合作社的指導下,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今年爭取發展到60群以上,以此增加家庭收入。如果周邊有村民想養殖中蜂,大家還可以共同學習,提高技術增加養殖效益,共同釀出致富‘蜜’。”黃關洪説。
據了解,後山鎮馬槽村是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對口幫扶的市級貧困村。學院自2018年9月起選派駐村工作隊以來,堅持産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産業優勢、區位條件等客觀實際,按照因村施策、一村一策的要求,積極探索“産業帶動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該村的蜜蜂産業正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扶貧産業。
“發展扶貧産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馬槽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告訴記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近年來,工作隊創新中蜂産業發展模式,探索建立與貧困戶更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採取“幹部帶頭、農民參與、集體領辦、職業管理、技術分享、多元發展”的模式,有效增強了村民對産業發展的信心,提高了貧困戶的參與積極性。每次的技術分享更是為貧困戶提供了全過程、持續的技術支援,最終實現中蜂産業在集體、養蜂大戶和村民散戶之間的多元化發展。
截至2020年6月,馬槽村集體蜂場養殖的中蜂已經發展到197群,中蜂産業股份已由2019年4月初的46股,增加至如今的121股,養蜂大戶及村民自發散養的中蜂達到101群。
陽光透過樹林照在馬槽村村頭,村民如蜜蜂一般勤勞,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路,改變了村裏的貧困面貌,過上了如“蜜”般甜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