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6月16日電 6月15日,驕陽似火,萬物添綠。走進石柱縣三河鎮辣椒産業扶貧示範基地,隨處可見農戶忙碌的身影,一棵棵辣椒綴滿枝頭,長勢喜人。
發展辣椒産業利用的“農戶+基地+合作社+公司”模式,是石柱縣開展“萬企幫萬村”行動的大膽嘗試,也見證了石柱縣實現85個貧困村、17229戶、62391人脫貧,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0.23%。
創新模式,開闢脫貧致富新路徑
石柱縣六塘鄉山坪村脫貧戶張庭樹自2015年起開始種辣椒。他説:“當時種辣椒全憑感覺,長了蟲就買藥亂打,辣椒産量品質都不好。一年忙下來,6畝地只收入幾千塊錢。”
2017年,張庭樹加入了石柱三紅辣椒專業合作社,成為“萬企幫萬村”利益連接戶。他説:“種辣椒有技術員指導,種子化肥農藥統一採購,病蟲統防統治,種植過程中遇到難題還能求助專家。承包的165畝地現在一年賺十七八萬不成問題。”
在“萬企幫萬村”行動中,石柱縣探索創新“1+4”資産收益扶貧模式,即出臺《關於推廣資産收益模式促進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利益聯結共同發展的實施意見》,配套了股權收益扶貧、基金收益扶貧、信貸收益扶貧、旅遊收益扶貧等4個實施方案。
按照此扶貧模式,該縣組織83家民營企業、92家專業合作社共175家經營主體結對幫扶了85個貧困村、7873戶貧困戶、35418名貧困人口,解決了貧困戶不了解市場所需、市場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同時也有效解決了民營企業發展基地建設困難、無優質産品供給、企業用工荒等問題,促進了民企健康發展。
“造血”扶貧,引領精準幫扶新風向
2019年9月,在縣工商聯的帶動下,在縣城創業的李曉紅決定回家鄉投資創業,積極融入“萬企幫萬村”,帶動鄉鄰脫貧致富。
在悅崍鎮和悅來村的幫助下,李曉紅通過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流轉了86個農戶的150畝撂荒地,分別種上脆紅李、馬鈴薯、西瓜等。自2019年以來,該公司對土地入股的村民每畝每年按照300元的標準進行固定分紅,在産生經濟效益時還有效益分紅,五年後固定分紅標準還將提高。在與入股農戶完善好利益聯結機制的同時,該公司還在當地招收季節性務工人員,帶領村民共築致富路。從公司成立至今,支付務工人員的工資已近10萬元。
“我們在這裡幹活,每天100元工資,既可以在家門口務工掙錢,也方便照顧家裏……”時近中午,悅來村石坪組年過花甲的袁光財、唐興梅夫婦扛著鋤頭收工回家時,為自己一大把年紀還能在家門口務工掙錢感到欣喜。
調整結構,邁出鄉村振興新步伐
深耕傳統産業發展之外,石柱縣調整産業發展結構,大力培育市場經營主體。引進陶然居、勁力酒店、陳田螺和土家碉樓等縣內外餐飲企業的“對口幫扶”,讓中益鄉華溪村先鋒組偏岩壩9戶農戶開起了農家樂。
在中益鄉華溪村探索建立了“1+1+N”(1個村集體經濟組織、1個公司、N個合作經營項目)市場主體架構,先後組建了村股份經濟聯合社和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益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旅遊開發、中藥材種植和銷售、中蜂養殖、農副産品加工等業務。企業年底按比例給村集體及村民分紅,實現了“資金變股金”和“農民變股民”。
2019年,華溪村實現農産品銷售收入212.3萬元,全村427戶農戶可分得紅利共計14.08萬元。
“現在的華溪村,道路暢了,庭院美了,村莊靚了,遊客多了,村民的笑容更燦爛了。”村支部書記王祥生説。
儘管全縣已經脫貧摘帽,但大家依然精神十足、幹勁不減。2019年石柱縣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6.5%。建成網貨加工中心18個,實現電商交易額28.1億元、增長56.9%;新增外貿企業9家,累計達到89家,莼菜直接出口額500萬美元;實現“康養經濟”增加值77.4億元、佔GDP比重達到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