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尚義實現貧困村扶貧産業全覆蓋

發佈時間:2020-06-17 09:31:15 | 來源:河北日報 | 作者:李艷紅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貧困村,貧困戶,鄉村旅遊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燕麥種植

尚義實現貧困村扶貧産業全覆蓋

産業扶貧啃下脫貧硬骨頭

  尚義縣滿井鎮的白羽肉雞養殖基地。 河北日報通訊員 賈 元攝

  尚義縣十三號村窯洞式風格的民宿。河北日報通訊員 賈 元攝

2017年貧困發生率為19.4%,到2019年底貧困發生率僅為0.79%,剩餘貧困人口1048人。目前45個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出列,5807戶、9892名貧困人口高品質脫貧。

“作為壩上地區的深度貧困縣,能夠啃下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順利實現脫貧摘帽,要得益於千方百計打好産業扶貧這張‘王牌’。”尚義縣縣長徐進海介紹説。

精準定位“選”産業

“近年來,地處張家口壩上區域的尚義大營盤、大蘇計等鄉鎮,依託閒置鹽鹼土地廣闊、氣候適宜的優勢,著力發展起了枸杞特色産業,枸杞種植面積達7.5萬畝。”尚義縣扶貧辦主任楊志光介紹。

七甲、八道溝等中部區域鄉鎮,則依託現有蔬菜産業基礎和傳統農業種植優勢,重點在升級蔬菜産業、壯大燕麥産業上下功夫,節水蔬菜面積常年穩定在14萬畝,打造了2萬畝省級農業種植示範園區。在紅土梁、下馬圈等壩下南部區域鄉鎮,依託山清水秀、林草豐茂的自然優勢,建成了年産鮮魚2000萬尾的保溫養殖塘12個,併發展了各類特色旅遊村。

“脫貧根本靠産業,選準産業是關鍵。”楊志光説,近年來,尚義縣根據不同地域的自然環境、氣候特徵、資源稟賦,在扶貧産業選擇方面,實行分類施策,精準定位。

與此同時,尚義縣發展扶貧産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優勢為依託,做好宜農則農、宜果則果、宜牧則牧、宜旅遊則旅遊的文章。通過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增強産業市場競爭力,提升産業種養效益。

目前,在全縣形成以枸杞種植、白羽肉雞養殖、鄉村旅遊開發為主的八大扶貧産業格局,實現了4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扶貧産業全覆蓋。

龍頭帶動“興”産業

落地于尚義縣小蒜溝鎮的河北芳草地牧業有限公司,是周圍十里八鄉有名的農業産業化企業,也是尚義縣引進的一家集白羽肉雞養殖、孵化、飼料生産、屠宰加工、有機肥生産于一體的企業。在其輻射帶動下,該縣在小蒜溝鎮、滿井鎮、套裏莊鄉建成了現代化白羽肉雞養殖園區5個,全縣年出欄肉雞2000萬隻,實現收入5000萬元。

楊志光介紹,為了帶動扶貧産業的發展,尚義全方位大力發展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型農牧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依託政策優勢、資源優勢、環境優勢,目前落戶尚義的農業龍頭扶貧企業達18家,成為引領農民脫貧的“火車頭”。

據介紹,該縣結合貧困村扶貧産業發展需求,挖掘本地鄉土人才潛力,對其在政策上傾斜、資金上幫扶、技術上支援,引導鼓勵有一技之長和組織領導能力的種養能手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領貧困農民實現共同致富。截至目前,貧困村已註冊草莓種植、西瓜種植、白羽肉雞養殖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93個,帶動貧困戶1305戶。

發揮優勢招商。搶抓北京昌平區對口幫扶機遇,引進了全國知名草莓苗繁育和鮮果生産企業——北京萬德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建起了集研發、育種、生産、銷售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産業園,以此為龍頭,推行“園區+貧困戶”機制,輻射帶動2982戶貧困戶年戶均增收610元。企業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36個,就業人員年平均增收6000多元。

模式創新“活”産業

“公司對於貧困戶種植的燕麥實行‘兜底保障’,以每斤高於市場價3至5分錢的價格予以收購,輻射帶動639戶貧困戶1284貧困人口每人平均增收600元。”谷之禪張家口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敬民介紹説,該公司還設置了産業扶貧基金,從銷售的燕麥飲料産品中,每瓶提取0.5至1角扶貧基金,每年可提取産業扶貧基金10萬元,用於進一步壯大扶貧産業。

近年來,尚義縣將企業、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和貧困戶有效聯結,發展燕麥種植基地,形成“企業+基地+貧困戶”抱團發展聯合體。

貧困戶少資金、缺技術,找不到合適的增收門路,這些問題該如何破解?尚義縣三工地鎮王二來村,捆綁整合財政扶貧資金及相關農業項目資金580萬元,由村集體統一規劃運作,開發建設了500畝標準化設施蔬菜種植園區,在園區內建成220個高標準蔬菜大棚,建檔立卡貧困戶優先租種。“正常年景每個大棚至少可收入1萬多元,近3年全村有297戶貧困戶依託‘公租大棚’脫貧致富。”該村黨支部書記劉珍説。

南壕塹鎮十三號村曾是全縣出名的貧困村和空心村,村裏大部分青年壯勞力舉家外出,靠打工謀生。近年來,十三號村以脫貧攻堅為契機,充分發揮鄰近大青山生態旅遊景點的區位優勢,創新發展模式,開發民俗旅遊。成立了張家口市首家農宅合作社,經統籌規劃,集中開發,把村中心38戶破舊閒置農宅作為入股對象,拆掉舊宅房,建起了150間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窯洞主題”賓館。村裏還推行土地流轉,配套建起了150畝現代農業觀光采摘園,2018年村民靠土地租金、賓館分紅、就地打工戶均增收2800元。目前,十三號村成為我省乃至全國有名的特色旅遊村。(記者 李艷紅 通訊員 張鳳天)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