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讓貧困群眾過上更美好的新生活

發佈時間:2020-06-16 09:08:02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李雲龍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脫貧,扶貧,貧困,搬遷,農村

 

作者:李雲龍,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指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對標“兩不愁三保障”,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一鼓作氣、盡銳出戰,確保如期實現脫貧目標。要完善移民搬遷扶持政策,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要鞏固提升脫貧成果,保持現有政策總體穩定,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針對脫貧攻堅最後階段面臨的問題,提出了明確的工作要求,指明瞭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的正確方向。

全面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仍需各級黨委和政府做出巨大努力。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確定“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準。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5年多來,脫貧攻堅取得巨大進展。到2019年底,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農村貧困標準計算,年末農村貧困人口551萬人,貧困發生率0.6%,全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脫貧攻堅取得偉大成就的同時應該看到,今年的脫貧攻堅工作仍不輕鬆。尤其是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如何高品質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對全國人民是一個新的考驗。

重點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目前尚未擺脫貧困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深度貧困地區。深度貧困地區是今年脫貧攻堅的重心。據統計,全國有9個省份的貧困人口超過10萬,9個地市州超過5萬,39個縣超過1萬,16個縣的貧困發生率超過5%。為了啃下這些脫貧攻堅的“硬骨頭”,國務院扶貧辦對深度貧困地區實行掛牌督戰,對象為2019年底未摘帽的52個貧困縣,以及貧困人口超過1000人的88個村和貧困發生率超過10%的1025個村,共1113個村。掛牌督戰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機制,採取明確責任、分級負責的督戰方式。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負責掛牌督戰工作的統籌協調,國務院扶貧辦通過實地了解、視頻調度、暗訪等方式,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推動解決。各相關省區對本區域掛牌督戰工作負總責,每月初向國務院扶貧辦報告掛牌督戰工作進展情況。各相關縣按照省區統一部署組織對掛牌村進行督戰。

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後續工作。易地扶貧搬遷是解決一些深度貧困地區貧困問題的根本之策。國家為易地扶貧搬遷投入鉅額資金,花費巨大心力。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已建成安置住房266萬餘套,960多萬搬遷群眾實現入住,剩餘搬遷群眾也將在年內完成搬遷。貧困群眾搬遷後的生活也需要進一步關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部門聯合印發《2020年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若干政策措施》,出臺25項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政策措施,明確規定,將大型城鎮安置區及配套設施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體規劃、一體建設;聚焦大型安置區配套教育、醫療設施等短板,在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時對搬遷任務重的省份予以傾斜支援;在分配教育領域相關資金時,對搬遷任務重的省份予以傾斜支援;開展就業幫扶,多渠道創造就業機會,健全安置區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對萬人以上大型安置區開展專項幫扶,開展針對性強的職業技能培訓;加大東部地區職業院校面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招生計劃投放力度;引導農産品加工産能向安置區周邊聚集,將有條件的安置區納入産業園體系,推動搬遷戶與帶貧主體建立穩定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搬遷群眾通過創辦網店、參與快遞物流等方式實現就地就近就業;發揮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等機製作用,援建一批勞動密集型扶貧車間,在安置區因地制宜設置一批扶貧公益性崗位;廣泛吸納搬遷群眾參與生態保護工程建設。2020年,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安排48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務安排264億元用於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同時,各級政府還要鼓勵搬遷貧困人口自立自強,通過勞動擺脫貧困,進入小康,奔向富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鄉親們搬遷後,更好生活還在後頭。希望鄉親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發揮自身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通過産業扶貧徹底解決貧困問題。發展産業是解決經濟和就業問題的根本,也是最有效和可持續的脫貧之策。有了産業才有就業,有了就業才有脫貧。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發佈《關於做好2020年産業扶貧工作的意見》,要求提升貧困地區特色産業發展水準,注重長期培育和支援種養業發展,加強扶貧産業基地建設,深入推進貧困村“一村一品”發展,引導農産品加工産能向貧困縣縣城、重點鄉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集中集聚,加強貧困地區農産品産銷對接,增強新型經營主體帶貧能力。扶貧車間是産業扶貧的一種重要形式,以帶動脫貧為宗旨,解決農戶尤其是貧困戶就近就業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興辦扶貧車間目的是扶貧,要堅持扶貧性質,向困難群眾傾斜,多招收困難群眾就業。據統計,全國扶貧車間有3萬多個,從業人員達200多萬人,一個車間就是一條致富路,幫助困難群眾擺脫貧困走向富裕。

做好社會保障兜底脫貧工作。隨著脫貧攻堅任務完成,絕大多數貧困人口都可以在扶貧政策幫助下找到脫貧門路,實現自主脫貧。但是,有些貧困人口,如殘疾人、孤寡老人、長期患病者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對於這部分貧困人口,只能通過社會保障兜底的辦法實現脫貧。為此,要完善農村低保制度,將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無法依靠産業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人口納入低保範圍。要做好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及時將扶貧對象轉變為低保對象和社會救助對象,不能出現政策空白。

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實現了脫貧攻堅目標,並不是工作的終點,還有繼續發展的任務。脫貧攻堅結束後,相關工作將全面融入鄉村振興戰略中。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全面脫貧之後,“三農”工作重點將轉移到鄉村振興上。在脫貧攻堅中建立的減貧工作體系,如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等,應逐步轉型為鄉村振興工作體系。在脫貧攻堅中建立的資金投入機制,如中央財政專項投入、金融扶貧投入等,應逐步轉型為鄉村振興投入機制。各項扶貧政策,如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以及産業扶貧、扶貧車間、易地扶貧搬遷等政策,應在調整升級後納入鄉村振興的常規性政策中。今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農村問題的主要途徑。我國將逐步建立保證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幫助全面脫貧後的億萬農民走向富裕生活。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