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開州脫貧摘帽後 扶貧工作隊沒有走也沒有變

發佈時間:2020-05-27 09:36:19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張國聖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開州,工作隊,大進,扶貧政策,重慶市委

在重慶開州全區脫貧摘帽兩年多後,大進鎮忙碌依舊。市裏、區裏的扶貧幹部和工作隊來得更勤了,推動的項目更多了,整個大進鎮似乎比摘帽前更熱鬧更忙碌了。

大進初級中學已經完成了住宿制改造,“所有的配置跟城裏的學校完全一樣了”;投入3000萬元的大進衛生院改造完成後,將由原來的普通鄉鎮醫院躍升為擁有200張床位的二甲醫院;連接四川宣漢的交通提升工程預計9月份竣工,將大進鎮納入四川正著力打造的巴山大峽谷景區,大進的茶園和峽谷風光,到那時就不再是“養在深山無人識”了,一些村民正在扶貧工作隊的指導和龍頭企業帶動下打造民宿,準備迎接遊客。

開州位於重慶東北部,三峽庫區小江支流回水末端,北依大巴山與四川宣漢接壤,2014年全區共有135個貧困村、3.36萬個貧困戶,貧困人口11.92萬人,貧困發生率為10.37%。由4個鄉鎮合併而成的大進鎮地處開州北部的大巴山區,2014年貧困發生率達18.7%。

2017年,重慶通過對貧困區縣經濟發展、社會保障、貧困程度等方面的綜合測算調整脫貧摘帽指導計劃,包括開州在內的3個區縣要在2017年年底實現整體脫貧摘帽。為了集中力量啃下脫貧攻堅的硬骨頭,重慶市委在同年8月啟動了深度貧困鄉鎮定點包乾脫貧攻堅行動,轄區面積251平方公里、近4.6萬人的大進鎮被識別為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承擔大進鎮定點包乾脫貧任務的市委組織部,隨即從扶貧集團成員單位選派精銳力量組建工作隊進駐大進鎮。

重慶市和開州區聚焦深度貧困全面發力,協調各方力量和資源匯聚大進鎮,快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村通暢、社通達率兩個百分之百;實現安全飲水、安全住房全覆蓋;培育發展茶葉、中藥材、糧油果蔬和鄉村旅遊“3+1”主導産業,打造了面積達6000畝的巴渠生態茶園;引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了6000畝中藥材和5000畝優質水稻、高山有機蔬菜和油茶。綜合施策、一村一策、一戶一策的全面落實,使大進鎮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877戶3140人下降到了128戶358人。

“脫貧攻堅每個階段的目標任務各不相同,我們按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確保實現穩定增收並逐步能致富。”開州區委書記冉華章説。2019年,開州又實施了647個脫貧攻堅項目,使教育、醫療、住房三大保障更加落實到位,産業、就業、金融三大扶持更加精準有力,交通、飲水、通信三大建設都落地見效,全區貧困人口再減8747人。

脫貧摘帽後,重慶市和開州區派駐大進鎮的扶貧工作隊沒有走也沒有變,市、區、鎮三級又共同組建“大進鎮脫貧攻堅工作作戰團”,將全鎮劃分為四個片區,分別明確包片領導、包村領導和包村幹部,實行“劃片作戰”“三包到村”。區裏還為每個未脫貧戶增派一名處級領導幹部,加大結對幫扶力量。2019年年底,大進鎮的貧困發生率降至0.2%,深度貧困面貌得到根本改善。在産業扶貧政策支援下建設的1.5萬畝高山茶園,成為重慶最大的單體茶園和遠近聞名的“網紅公園”,茶農每畝收入超過了5000元。

“脫貧摘帽前主要是集中精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和貧困人口收入達標‘脫貧’的問題,摘帽後的主要任務是著力補齊産業發展短板、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和實現公共服務均衡化。這是一個有機銜接、持續推進、不斷深入的過程。”冉華章説,脫貧攻堅促進基礎設施、産業結構、公共服務、生態建設等發展環境的全面改善,也進一步夯實了開州高品質發展、高水準開放的基礎。在大進鎮楊柳村,一家國內知名企業已投入3500萬元打造民宿等文旅融合産業;在渝東北地區,脫貧摘帽後的萬州區、開州區、雲陽縣正加速推進“萬開雲”一體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讓萬州、開州和四川達州“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迎來“助推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新機遇。三區市正以開州浦裏新區為主平臺,打造千億級的“萬達開工業經濟統籌發展示範區”。(記者 張國聖)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