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萬人“一步跨千年”
——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獲國務院辦公廳督查激勵
背靠懸崖峭壁、房搭河谷山腰、出行靠滑溜索……這是5月13日記者在威寧自治縣海拉鎮牛欄江岸,目睹群眾過去的生活絕境。
讓人高興的是,趕上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這些不宜人居的“溜索村”已經人去屋空,群眾紛紛搬到了威寧城郊安置點。
溜索村的搬遷,是全省各地貧困群眾奔向新生活的生動縮影。“十三五”期間,貴州全面完成1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截至2019年11月底,全省共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項目946個,累計建成住房45.39萬套。
2019年,全省上下緊扣目標任務真抓實幹,層層簽訂責任狀,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和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取得明顯成效,國務院辦公廳予以督查激勵。
精準施策“三部曲”
全省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73%的面積為喀斯特岩溶地貌,貴州是全國唯一無平原支撐的省份,有3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搬遷任務佔全國總量的六分之一。
大山,是孕育生命的搖籃,但也牽絆了人們前進的步伐。面對“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歷史難題,何以破題?
搶抓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貴州率先在全國打響易地扶貧搬遷“第一炮”,並立下軍令狀:在“十三五”時期完成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實施總規模188萬人。
摸著石頭過河,貴州創造性地探索出“六個堅持”搬遷路徑,踏實做足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即堅持省級統貸統還,堅持以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主,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堅持以縣為單位集中建設,堅持不讓貧困戶因搬遷而舉債,堅持以産定搬、以崗定搬。
搬得出,還要穩得住。搬遷後續問題接踵而至,省委、省政府從實際出發,精準施策,制定“五個三”策略,為搬遷群眾的生計和後續發展保駕護航,即盤活“三塊土地”,統籌“三大問題”,銜接“三類保障”,建設“三個場所”,探索“三個機制”。
穩得住,怎樣能致富?基本公共服務、培訓和就業服務、文化服務、社區治理、基層黨建“五個體系”建設孕育而出,這是繼“六個堅持”“五個三”政策的再豐富、再昇華、再發展。
精準施策“三部曲”,構成了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系統工程的完整政策體系,走出了貴州特色搬遷路。
引路幹部“三接力”
從鄉村到城市,從農民到市民,這是一個急劇變化的過程,很多群眾有心結、顧慮多。
在動員搬遷時耐心講解打消群眾顧慮,在社區管理上幫助群眾改變習慣融入新生活,在後續發展中協助群眾自力更生,全省各地黨員幹部紛紛為搬遷群眾的幸福生活接力奮鬥。
32歲的海拉鎮花果村村委副主任劉述參,土生土長的花果村大石頭組人。溝壑交錯、山崖險峻、土地貧瘠……成為當地第一個中專生的他也不禁感慨:“小時候以為生活就這樣了,有能力走出大山的人太少。”
為了動員搬遷,劉述參白天開群眾會,夜晚入戶走訪,深夜過溜索是常有的事。黨群連心,魚水之情,3個月的時間,大石頭組全部完成搬遷。
出山!向貧困道別!
在惠水縣濛江街道新民社區,搬遷戶羅應和憑藉多年部隊生活和在外創業經歷,迅速適應新環境後,當選新民社區黨支部書記。如何帶領群眾脫貧,他絞盡腦汁,為群眾奔波探路。
“基層工作開展不易,基層幹部更是嘗盡酸甜苦辣。”羅應和常常以牛自喻。開辦技能培訓班、引進公司提供就業……這頭“牛”的苦心經營得到了回音:新民社區自2016年搬遷入住以來,2810人找到了工作崗位、戶均實現2人以上就業、有580人買上了小汽車,搬遷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紮根!為後續打算!
為把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工作水準邁上新臺階,黔西南州把開展主題教育與決戰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組建1200余人的公共服務隊伍、1280余人的就業指導員隊伍、790余人的文化服務員隊伍、870余人的社會治理員隊伍、550余人的黨建指導員隊伍的“五員隊伍”,為搬遷群眾提供全方位服務,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幸福生活“三級跳”
挪窮窩、遷新居、拔窮根,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美好藍圖早已繪製,幸福生活正在貴州大地鋪展開來。
11歲女孩朱余從小有個舞蹈夢,可惜老家赫章縣雙坪鄉五里村,沒有舞蹈老師,甚至每天上學往返都要花3個小時,她的舞蹈夢遲遲沒有發芽。
自搬遷到赫章縣銀山社區後,朱余報名加入了“四點半學校”,老師知曉她的夢想後,專門聯繫了舞蹈培訓機構為其進行免費培訓。
如今,朱余便成了赫章縣的舞蹈小明星,還經常參與送文化下鄉等公益活動,舞蹈之夢開了花。
家庭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正在孕育無數個“來自大山的夢想”,用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易地搬遷決不能一搬了之。勞動技能不足,沒有合適的崗位,找不到工作怎麼生存下來?這讓威寧自治縣五里崗易地扶貧搬遷戶劉高敏擔心起來。
社區工作人員主動到府動員劉高敏參加社區舉辦的就業培訓班,劉高敏夫妻倆就在小區農貿市場內開了間包子店,如今店舖生意越來越好,一年有10多萬元的收入,還買了一輛新車。
靠雙手打拼出來的幸福生活,讓不少搬遷戶拔了窮根。
苗繡、蠟染、竹編……一間間富含民族特色的文化扶貧車間在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興起,許多從小練就“指尖技藝”的搬遷群眾在車間內大放光彩,遠銷國內外的民族工藝品讓她們提升了自我價值感。
“告別三寶搬進城,我們都是新市民;黨的政策真正好,一步變成城頭人。”在晴隆縣三寶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阿妹戚托小鎮,幾乎每天夜晚都會響起這樣的民謠,大夥圍在一起唱歌跳舞,歡度著今天的美好生活。
精準施策“三部曲”、引路幹部“三接力”、幸福生活“三級跳”,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貴州188萬搬遷群眾開啟了幸福生活的新篇章,正朝著小康生活闊步向前。(記者 劉藍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