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我國經濟具有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特徵,豐富的人力資源、完備的産業體系、完善的基礎設施、廣闊的市場空間等將持續支撐我國經濟穩中有進。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完成既定目標任務帶來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迎難而上、眾志成城,推動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推動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代表委員表示,來之不易的成果凝聚著舉國上下的艱辛努力,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
底氣足: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員工吃苦耐勞,沒過完春節就提前到崗,緊急生産防疫物資。政府部門全力支援,交通運輸遇到困難,連夜協調鐵路、航空;採購資金緊張,就先行下撥財政支援專項資金。”雲南昊邦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彪代表説,作為省裏疫情防控物資重點保供企業,公司復工率在一個月內由5%快速提升到100%。
看全國,生産經營逐步好轉,基礎産業支撐有力,市場預期總體穩定,新動能逆勢增長,經濟活躍度提升……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産復市紮實推進,主要經濟指標正持續改善。
代表委員表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堅定了我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心和信心。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委員説,這次疫情防控鬥爭彰顯了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也充分表明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能夠經得住大風大浪的考驗。
“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山東省菏澤市委書記張新文代表認為,當前宏觀政策科學有效,各地項目儲備充足,市場投資力度加大,內需拉動效應逐步顯現,“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咱們村的變化太大了!”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新合鎮涌塘村黨總支書記李洪亮代表説,這幾年,村裏引進製衣廠、發展葡萄等産業,促進村民穩定增收,還開發了公益性崗位讓貧困戶上崗,“在咱們村,30多戶貧困戶先後脫貧,剩下最後一戶也將在今年脫貧。從全國看,只要咬定目標、齊心協力,最後的貧困堡壘一定能順利攻克。”
辯證看:化危為機,新産業新業態激發新動能
“越是面對困難挑戰,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張佔斌委員分析,我國經濟具有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特徵,豐富的人力資源、完備的産業體系、完善的基礎設施、廣闊的市場空間等將持續支撐我國經濟穩中有進。同時還要看到,疫情防控中線上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産業展現出巨大潛力,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代表委員認為,疫情的衝擊是暫時性的、階段性的,沒有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要善於搶抓和創造機遇,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
“疫情帶來了挑戰,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産業優化升級帶來了新機遇。我們要科學應對、化危為機,釋放人才紅利、激活發展潛能。”中國節能環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委員説。
“在疫情防控中,智慧製造、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醫療健康等領域快速發展,新産業新業態蓬勃成長,讓我們對實體經濟的未來充滿期待。”李彪代表分析,儘管公司經營在一季度受到影響,但有信心通過努力把損失彌補回來,實現全年既定目標。
從數據看,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從上月下降1.1%轉為增長。和網際網路相關的新業態新模式繼續保持逆勢增長,1—4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6%,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佔比持續提高。
出實招:迎難而上精準施策,穩住經濟基本盤
代表委員表示,面對風險挑戰,我們要增強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堅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
——積極應對,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疫情給服務業帶來較大衝擊,一些中小微企業面臨不少困難,要採取多種措施精準幫扶,增強他們應對困難的能力。”張佔斌委員建議,要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同時,要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穩住千家萬戶的“飯碗”。
——全力以赴,穩住經濟基本盤。張新文代表表示,菏澤市將在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大力推進重點産業、鄉村振興、城市功能、營商環境“四個突破”,加快5G、人工智慧等新基建項目佈局,擴大有效投資,釋放內需潛力。宋鑫委員表示,中國節能將堅持不懈抓好生産經營、項目推進、穩崗就業,為經濟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鼓作氣,堅決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目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戰決勝關鍵時刻,宋鑫委員表示,作為中央企業,要把脫貧攻堅作為履行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的硬任務,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工作力度、幫扶力度。李洪亮代表認為,“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接下來要不斷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確保能脫貧、不返貧、生活越來越美好。”
代表委員表示,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美好憧憬一定能在我們手中成為現實!
(本報記者劉志強、朱磊、楊文明、丁怡婷、王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