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白韻之)4月20日,由中國罕見病聯盟指導、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主辦的首屆罕見病公益創新大賽啟動。大賽將邀請跨界專家作為導師,通過“系統賦能培訓+項目督導+種子基金”,支援100余家罕見病病友組織提升運作能力,孵化優質創新項目,推進項目落地。
啟動儀式上,中國罕見病聯盟執行理事長李林康指出,中國罕見病聯盟自成立以來,始終貫徹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聯合相關方積極為罕見病病友服務。“每一個罕見病患者都是折翼的天使”,他充分肯定廣大病友組織實現了從“抱團取暖”到“有序合規”的自我管理,從而有助於醫生的診療和藥物研發,呼籲醫藥企業和社會各界關心患者組織發展,各方攜手為解決罕見病問題而努力。
武田中國總裁單國洪表示,在應對罕見病挑戰的過程中,多方共同為罕見病患者組織進行專業性賦能非常重要,也是相關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他期待通過這一項目,打造罕見病創新生態圈,給予患者組織長期持續的支援。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助理教授董咚分享了2019年在中國罕見病聯盟的帶領下對全國74家罕見病患者組織的調研成果。這其中,服務100~500個病友的小型患者組織和500~3000人的中型患者組織各佔1/3,而服務人數最多的組織可以達到7萬人。而超過2/3的患者組織,工作人員都是以患者或者患者家屬為主的,本身就受限于疾病或照顧病友,調動、使用資源的能力較為有限。在籌資合作方面,2018年,80%以上罕見病患者組織籌資在20萬以下,23%的患者組織籌資規模在5萬以下,甚至有40%以上的患者組織在2018年籌資額度為零;80%的患者組織幾乎沒有和其他組織有過合作,近一半調研對象從未參加過其他罕見病組織的活動。董咚總結:“缺乏專業人才、資金和組織運營能力,是患者組織最突出的三個問題,也是各方期待本屆罕見病公益創新大賽要解決的問題。”
北海康成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薛群指出,“在罕見病新藥的創制過程中,罕見病患者與其他疾病患者的地位是不同的,他們是深度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他以國外戈謝病、龐貝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等疾病的藥物研發為例,罕見病病友、組織是新藥誕生和重要的利好政策法規出臺的重要推動者。希望這次大賽,助力患者群體與藥物研發者實現良好溝通,推動國內罕見病醫療生態發展。
“精準賦能+創新”為病友組織搭建新平臺
北京病痛挑戰基金會秘書長王奕鷗在發佈會上,詳細介紹了大賽發起的背景與意義。病痛挑戰基金會一直堅信,罕見病病友及其家屬,是解決自身問題的核心力量。從2012年至今,團隊一直在通過多元的賦能項目探索支援病友組織。
如今,罕見病組織在中國已經超過150家,普遍面臨著“缺人、缺錢”的現狀。根據近十年來病痛挑戰基金會的經驗,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病種、不同情況的組織,其需求、工作可能截然不同。首屆罕見病公益創新大賽,將聯合多方機構、專家,推動罕見病組織立足自身病種的具體情況,切入痛點,探索創新解決方案,讓公益項目更加科學、高效、有吸引力。
本屆大賽包括“線上系統性學習+線下實戰創新創業營+種子基金支援”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將邀請罕見病行業、公益、商業領域等專家,錄製專題課程,支援不同階段的組織開展線上學習;第二階段,選拔30余家優秀組織進入線下實戰創業營,推動組織形成創新解決方案並帶動項目聯合傳播籌款;第三階段,項目評審委員會評選優質公益項目,提供種子基金,同時引入資源推進項目落地。王奕鷗援引國外帕金森症、自毀容貌綜合徵的創新案例,對本屆大賽的産出充滿期待。
來自100余家罕見病組織的病友代表、組織工作者和關注本屆大賽的各界夥伴,共1500人次線上參加了本次啟動會,並在答疑階段與主辦方深入交流。本屆大賽將於即日開啟報名,第一階段的線上學習蓄勢待發,廣大罕見病組織正踴躍參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