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決戰決勝在今年——各地積極推進脫貧攻堅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題:決戰決勝在今年——各地積極推進脫貧攻堅
新華社記者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誌性的指標是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脫貧攻堅工作這樣強調。
盡銳出戰,不獲全勝不收兵。打贏脫貧攻堅戰曙光在前。
矢志攻堅
大渡河畔,岩壁千仞。
海拔2000米的雲端上,坐落著雅安市漢源縣永利鄉古路村。2003年以前,人們進出村莊全靠架在懸崖上的“天梯”。2012年,當地打通一條長約8公里、寬不過1米的騾馬道,一度成了村裏通達外界的唯一通道。2016年8月,一條跨度750米、在800米高空橫跨的索道建成,開始用於運送貨物。
“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兩會期間在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的囑託,古路村扶貧幹部駱雲蓮記憶猶新,3年來,她一直帶領古路村的鄉親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産業,每年大假不少遊客蜂擁而至。“既要發展好,也要保護好,原始風貌不能丟。”
古路村今年打算繼續擴大經濟作物種植,目前種下了1000畝花椒,還改良了10多萬芽核桃。“壯大産業規模,才能提高抵禦風險能力,不能被疫情牽著鼻子走。”她説,堰道維修、人飲水管保護、蓄水池建設、通組路硬化……未來一年的日程表,已經排得滿滿噹噹。
春風吹醒萬物,喜雨潤澤大地,曾經山村窮,如今氣象新。
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官寨苗族鄉大寨村貧困戶楊學芬今年50歲,過去在外收廢品維持生計,現在通過“公司+農戶”的形式跟著村裏的致富帶頭人加工刺繡,一個月下來有2000多元的收入。“我這個年紀都能足不出戶就業,一年四季有活幹,身邊的婦女都參與進來了。”
楊學芬脫貧是貴州扶貧工作的縮影,越是深度貧困地區,越是要把扶貧開發工作做實做細到位,使貧困群眾不斷得到真實惠。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推進,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烏宗布拉克農村社區群眾的生活水準也隨之節節高。“硬化路、節能燈、村民活動中心……這幾年,農村社區可以説是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年近七旬的吐依哈尼別克·艾肯別克説。
曾經,“烏宗布拉克農村社區是易地搬遷扶貧重點村,有16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從山區遷居於此,脫貧增收手段有限。”彼時擔任當地察布查爾鎮鎮長的富春麗説,我們大力推進土地流轉,不僅耕地資源提質增效,還讓貧困戶多渠道增收。
如今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已進入鞏固成果階段,吐依哈尼別克家中有了水衝式馬桶、熱水器,他高興地説:“以後,我再也不用大冬天裏去外面上旱廁了。”
精準扶持
疫情並未影響脫貧的節奏。車間復工熱,田間春耕忙。
4日上午,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大圩鎮軍田村的小微企業——騰翔竹籤加工廠一片繁忙的景象:機器轟鳴聲中,竹木轉瞬間變成了竹籤、牙籤。
“我已經在這個廠上班一年多了,每月工資3000多元,疫情沒有影響我們開工復産,我的工資也沒有少。”42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莫乙蓮是該村的村民,對能在家門口務工很滿意。
一人務工,全家脫貧。“我願意敞開工廠大門,讓更多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增加收入。”竹木加工廠的老闆歐陽成説,廠裏現在解決就業40余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6人,他們脫貧之後還要繼續努力奔小康。
2019年4月,江華縣整縣脫貧摘帽。
江華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按照貧困人口“要麼有産業和就業、要麼有兜底”的工作思路,建設高新技術産業園區,支援小微企業開設扶貧車間,流轉土地發展規模農業,鼓勵鄉村旅遊開發……産業扶貧讓持續增收有保障,穩定脫貧有支撐。
疫情壓不住幹勁。截至目前,江華縣234家扶貧車間復工率91%,上崗率92%。“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貧困縣摘帽‘四不摘’的指示精神,繼續抓好各項工作落實。”湖南省江華縣委副書記、縣長龍飛鳳説,摘帽也不能鬆勁,還要繼續實行脫貧攻堅最嚴格的考核機制,要鞏固提升預防返貧。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重視“三農”工作,強調“要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這個短板。”
農村最大的短板之一是公共衛生服務。“因病是貧困人口致貧、返貧的重要因素。”河南省湯陰縣向陽莊村黨支部書記葛樹芹説,現在國家出臺了不少政策,關鍵要吃透弄懂,用好政策幫扶群眾。通過探索建立醫保的多重保險,最大限度減輕貧困戶醫療負擔,這些都十分有效。
從外債10多萬元發展到年村集體收入超過100萬元,向陽莊村向著陽光和小康一路奔跑。就在前兩天,盧氏縣、嵩縣等14個貧困縣脫貧摘帽,標誌著河南53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春節過後,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小廟子村黨支部書記趙會傑忙著佈局今年村裏的藥材産業。2019年,在趙會傑的帶領下,小廟子村的藥材産業逐漸壯大,全村剩餘的15戶貧困戶通過在合作社務工、分紅等方式,當年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脫貧了也不能鬆勁,村裏還要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向著鄉村振興衝刺。”對於村裏的未來,趙會傑充滿了幹勁,“我們村將在地下建藥材儲備庫,地上建藥材加工廠和綜合農貿市場,村民都可以參加進來,鞏固提升脫貧效果。疫情一過,項目落地!”
決戰決勝
這兩天,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莊窠集鎮西坪村黨支部書記馬天龍正忙著走家串戶,收集群眾創業擔保貸款申請。
“消息一發到村裏的微信群就炸了鍋,提出申請的已經有200多戶。”馬天龍告訴記者,這裡的群眾善經商、有闖勁,就是拿不出本錢,貸款讓貧困戶穩定脫貧有支撐。
甘肅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馬天龍所在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是國家重點扶持的“三區三州”之一,還有東鄉族自治縣、臨夏縣兩個貧困縣,66個貧困村和3.24萬貧困人口。
“這些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特別是近期受疫情影響,原本艱巨的脫貧攻堅任務更加繁重,時間更加緊迫。”甘肅省扶貧辦主任任燕順説。
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必須堅持不懈做好工作,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這成了各地扶貧幹部的座右銘,指引著各地幹部群眾走向最後的勝利。
時不我待。甘肅把剩餘貧困縣作為重中之重,對重點地區、重點人口、重點項目實行掛牌督戰。當地集中幫扶力量和財政資金,調整更換不適應當前脫貧攻堅工作的基層幹部,為攻克最後的深度貧困堡壘提供堅強保障。
廣西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通過産業扶貧、金融扶貧等平均每年減貧超過100萬人,目前仍有24萬人未脫貧,剩下的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每天都是一個‘作戰單元’。在黃文秀事跡感召下,我們以大決戰的信心、倒計時的節奏,確保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百色市樂業縣副縣長馬天祥説。
為保護生態,青海九成以上的國土面積被列為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如何實現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雙贏?這是一個民族地區實現歷史性跨越的系統工程。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赫萬成説,設立農牧民生態管護崗位,在推動生態保護的同時,讓公益崗位日漸成為貧困戶穩定脫貧的重要抓手,目前逐步形成以生態保護助力脫貧攻堅、以脫貧攻堅促進生態保護的“生態脫貧”之路。(記者:侯雪靜、吳光于、周楠、王博、宋曉東、王靖、孫哲、汪軍、何偉、李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