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甘肅破解産業扶貧“卡脖子”難題深度解讀

發佈時間:2020-01-10 09:48:43 | 來源:甘肅日報 | 作者:王朝霞 薛 硯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卡脖子,貧困戶,燕麥草,安定區,山旱地

原標題:【脫貧攻堅奔小康】

這份亮眼成績單是如何交出的 ——去年甘肅破解産業扶貧“卡脖子”難題深度解讀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到了攻克最後堡壘的關鍵期。面對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省委省政府把産業扶貧作為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緊緊扭住貧困人口持續穩定增收這個關鍵,構建起全省産業扶貧的“四梁八柱”。

過去一年,甘肅産業扶貧全面拉開架勢,“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産業規模迅速擴大,産量分別增長4.8%、6.1%、15.9%、16.2%、2.2%、11.1%,前三季度全省貧困地區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0.3%,全省第一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增速居全國第1位。為全省2019年凈減貧93.5萬人、31個貧困縣摘帽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份亮眼成績單的背後,貧困地區群眾發展産業錢從何來?貧困人口如何帶動?扶貧保障如何實現?甘肅如何破解貧困群眾發展産業中的這些核心問題。甘肅上下聚焦新問題、探求新思路、探索新實踐,呈現出産業扶貧新圖景。

貧困群眾“沒錢幹”咋辦?

——堅持“五掛鉤”原則,扶持資金精準到戶

沒錢幹,是貧困群眾發展産業的瓶頸。

“家裏有60多畝山旱地,種麥子、胡麻和豌豆,咋能掙錢?”環縣毛井鎮紅土咀村貧困戶李培平發愁。幫扶幹部來家裏與他談心,找路子,謀發展,2018年下發産業扶持資金,他引進21隻湖羊,改種苜蓿、燕麥草作飼草,當年羊羔出欄32隻,收入3萬元,摘掉窮帽子。“2019年前10月出欄30隻羊,收入年年高。”李培平嘗到了甜頭。

為了讓産業扶持資金更直接、更精準、更有效到戶,各地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五掛鉤”原則,發放産業扶持資金與“一戶一策”“農民意願”“真種真養”“見物見錢”“獎勤罰懶”掛鉤,産業扶持資金細化到戶、精準投放。

堅持與“一戶一策”掛鉤。各地組織幫扶幹部與貧困群眾面對面溝通,分析致貧原因,理清脫貧思路,下足“繡花”功夫,為每戶貧困戶制定詳細的脫貧計劃,為精準到戶到人産業扶貧提供了依據。並結合貧困村資源稟賦和貧困戶家庭實際,合理確定貧困戶發展什麼産業、産業規模及投放多少資金,到戶産業扶持資金與“一戶一策”實現了精準對接。

達標獎勵,以物代補,鼓勵貧困戶真種真養、多種多養。廣河縣實施牛羊産業發展達標提升獎補工程,對1.14萬戶養殖戶獎補資金1100萬元,對1.15萬戶貧困戶獎補發放優質青貯飼草,激發了千家萬戶搞養殖的積極性。目前,全縣新增養殖戶9470戶,新增牛4.1萬頭、羊20.3萬隻,形成了“家家糧改飼、戶戶養牛羊”的良好勢頭。

獎勤罰懶,在不突破每戶3萬元到戶資金的前提下,通過差異化獎補,對多種多養的多補、少種少養的少補,激發貧困群眾發展産業的積極性,避免“養懶漢”。各地對村規民約中享受入股資金分紅的貧困戶,要求其參與村級公益事業、搞好房前屋後環境衛生,營造了獎勤罰懶的良好氛圍。

産業扶持資金原則上每人平均5000元、每戶不超過3萬元。“資金量偏小、不解渴。”新型經營主體反映“不頂事”。

對此,貧困戶入股,參與産業。各地到戶産業扶持資金原則上一半用於發展種養産業、一半用於入股與貧困戶産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合作社或龍頭企業,既解決貧困戶發展産業缺資金的問題,又通過入股合作社或龍頭企業,搭建貧困戶與市場有效對接的紐帶,打通了扶貧産業全産業鏈。環縣2018年至2019年10月累計落實産業到戶資金6.48億元,其中落實草畜産業資金4.8億元,帶動貧困戶28193戶、戶均增收1.2萬元以上,帶貧合作社共落實分紅資金4280.7萬元、受益貧困戶達15819戶。

據統計,2018年到2019年10月全省用於扶持種養産業的155.6億元資金中,81億元直接到戶用於發展種養産業、佔52.4%;74.6億元入股合作社或龍頭企業帶動發展産業、佔47.9%;共扶持貧困戶109.4萬戶。

貧困群眾“不會幹”咋辦?

——培育合作社,扶龍頭企業,建基地聯農戶

我省貧困地區山大溝深,貧困群眾市場意識不強、資訊相對閉塞,無法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效對接,産業普遍弱、小、散,缺乏有實力的市場主體,是産業扶貧的短板和難點。

省委省政府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引進培育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構建“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合作社、合作社聯農戶建基地”的生産組織體系。

首先解決貧困村“有沒有”合作社的問題。在1979個沒有合作社或合作社數量少的貧困村扶持新建合作社2173個,實現了全省貧困村合作社全覆蓋。

“我們村的土蜂蜜甜啊!可酒好也怕巷子深,山大溝深,外界不知道。”舟曲縣博峪鎮臥歐諾村村支書薛代花説,通過黨建引領,村黨支部牽頭成立養蜂合作社,蜂蜜俏銷全國。

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入社,提升其生産的組織化程度,讓貧困戶參與到市場經濟大潮中。

“但蜂蜜有時被其他商販冒充,客戶又真假難辨。”薛代花認為,國家對食品生産要求非常嚴格,村委會決定把村集體經濟入股到合作社,積極籌資建廠,要求養蜂合作社做優産業、打出品牌、帶動貧困戶。

提升合作社,迫在眉睫。省委省政府集中力量解決合作社“好不好”的問題。2018年,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國內合作社知名專家學者為全省各級領導幹部及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等7.3萬人授課。2019年,全省組建起6500人的市縣鄉三級輔導員隊伍,對合作社面對面指導服務;實施合作社領辦人“萬人培訓”計劃,培訓合作社人員3.77萬人,提升了合作社運營水準。

規範提升合作社,各地探索出“政府主導組建國有農發公司帶動合作社”的“莊浪模式”,“合作社聯合控股,民企國企參股組建富民公司,帶動村辦合作社”的“宕昌模式”,“黨建引領合作社”的“舟曲模式”等。截至目前,全省貧困村合作社共有入社成員73.2萬人,其中貧困戶47.8萬人。

龍頭企業,對於産業扶貧意義重大。

“今年洋芋價格賣得好,1斤5毛錢,春節期間將賣到6毛。主要原因是村裏與藍天公司簽訂合同,藍天公司統一供種、統一收購,種洋芋旱澇保收。”安定區團結鎮高泉村村支書陳守英介紹,全村300多戶人,貧困戶種洋芋戶均增收8000元,種得多的收入5萬元。

甘肅藍天馬鈴薯産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甘肅福景堂馬鈴薯産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長年與農戶簽訂種植合同,馬鈴薯收穫後公司以高於市場均價收購,輻射帶動馬鈴薯産業上游267個種植專業合作社、10個農機專業合作社、10萬農戶和2.63萬戶貧困戶。

我省加快培育引進龍頭企業,兩年來,75個貧困縣共引進培育龍頭企業594家,累計達2746家,基本實現了貧困縣主要脫貧産業都有龍頭企業帶動的目標。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室覆蓋所有行政村,累計發放特色産業貸款925億元、農産品收購貸款365億元,有力支援了農業市場經營主體發展。全省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1.02萬個、帶動貧困戶41.74萬戶、吸收貧困人口就業2.9萬人。

貧困群眾“悶頭幹”咋辦?

——加強産銷對接,參加農業保險,賣個好價錢

“請嘗嘗我們保鮮庫裏的花牛蘋果,新鮮得像剛從樹上摘下來的,不再是‘面洋芋’,臨近春節,市場價一天天增高。”秦州區藉口鎮四十鋪村果品專業合作社社長裴仲林熱情招呼。“以前蘋果成熟後,摘下來沒處放,堆在果園裏,一半個月蘋果變面了,不值錢。”裴仲林説。

如何規避農産品豐産不豐收?我省在貧困村建設果蔬貯藏保鮮庫,深受貧困群眾的歡迎,他們點讚説,保鮮庫像建起了“小金庫”,成為調節農産品市場價格的“蓄水池”。

全省貧困村近兩年新建果蔬保鮮庫1019座,購置廂式冷藏車222輛,新增貯藏能力35.4萬噸,延長了果蔬的貯藏期和貨架期,避開生産旺季,實現錯峰銷售,降低了市場風險,有效緩解了收穫季節果蔬滯銷壓價現象,從而實現保鮮增值、助農增收。

為了讓農産品賣個好價錢,省委省政府連續兩年聯合農業農村部舉辦了甘肅特色農産品貿易洽談會和貧困地區農産品産銷對接活動,組織龍頭企業、産銷協會和合作社與省外經銷商有效對接,共簽約223.8億元,其中貧困地區74.83億元。實施“甘味”農産品品牌行銷戰略,提升了甘肅農産品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組建全省農業産業扶貧産銷協會和馬鈴薯等8個特色産業産銷協會,抱團出省搶佔京津滬、粵港澳和成渝等終端大市場,産地直接與終端市場對接。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加強與天津、福州、青島、廈門4市産銷對接,2019年引進企業201家、帶動貧困人口13.7萬人,銷售我省貧困地區農産品17.96億元,是2018年的8.8倍。

我省貧困地區農民發展種養業中,一場冰雹、一次疫病,種的莊稼、養的牛羊則面臨“滅頂之災”,收成無幾。對此,省政府出臺了《2018-2020年農業保險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方案》,計劃3年各級財政投入38.8億元,用於貧困戶種養産業綜合保險,鼓勵貧困戶參加農業保險,為貧困戶穩定發展扶貧産業提供所有風險保障。

廣河縣祁家集鎮寺後子村馬海蛟于2018年11月以每只羊5.6元的保費為100隻肉羊承保,繳納保費560元,12月他家36隻肉羊突發疾病死亡,保險公司實地勘查取證後,向馬海蛟支付2.52萬元賠償,減輕了他的損失。

2018年以來,全省累計實現簽單保費27.73億元,累計賠付16.04億元,從中直接受益農戶164.71萬戶次,為群眾放心養、放心種提供了有力保障。我省開展農業保險的舉措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産業扶貧十大機制創新的典型案例。

2019年,甘肅産業扶貧進入政策成效集中釋放期,貧困地區整體上呈現出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市場旺、收入增、百姓喜的良好局面,全省貧困地區群眾發展産業勁頭足、信心滿,苦幹實幹,步履鏗鏘,定能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