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張蔚藍)“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各項議程,為世界提供在減貧和經濟發展方面的經驗,同時也是促進2030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推動力。”來華參加“2019·南南人權論壇”的聯合國人權高專辦特別機制司工作組和問責處處長拉姆·法洛克·卡裏姆·赫茲拉沃伊在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時表示。
2019年12月8日,拉姆·法洛克·卡裏姆·赫茲拉沃伊參加2019·南南人權論壇在杭州的參訪活動。張蔚藍/攝
如今,西方國家及其主流媒體對中國人權不斷進行負面渲染,在看待中國人權問題上持有雙重標準,仍舊帶著有色眼鏡批評中國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以實際行動踐行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糧食權得到有效保障,絕對貧困基本消除,人民生活水準大幅提升,飲水安全獲得切實保障,人民基本居住條件顯著改善,人民出行更加便利快捷,國民健康水準持續提高,社會救助制度不斷完善,郵電通信水準全面提升……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中國成功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豐富了人類文明多樣性。
中國的減貧實踐是中國人權事業進步的標誌
生存權、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貧窮是實現人權的最大障礙。2020年中國將消除絕對貧困,對此,卡裏姆·赫茲拉沃伊表示:“我認為,中國的減貧經驗是一項巨大的資産。中國是第一個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消除絕對貧困的時間比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早了整整十年,這些脫貧人口中涵蓋了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少數民族等,注重維護弱勢群體權利,脫貧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準,確保了他們生存和發展的權利。”
而從國際層面上,卡裏姆·赫茲拉沃伊認為,中國的減貧經驗,通過南南合作這一平臺,在發展中國家之間進行交流和借鑒,也能夠在傳統的南北合作中,對發達國家的減貧有所啟發。“這兩種(合作)模式應該是互補的,而不是非此即彼。”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發展框架符合聯合國人權標準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變遷就是對實現人類生存權和發展權最好的詮釋。“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在醫療、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上成就顯著,激發了許多好的願景,‘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其中之一。”卡裏姆·赫茲拉沃伊表示,“‘一帶一路’打造了許多民生工程,涵蓋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激發了區域經濟、人員培訓、文化交流等諸多方面,帶動周邊國家經濟共同發展,具體到每一個人的發展上,則表現為就業機會增加、教育水準的提高、社區的壯大……我尤其關注勞工權益保障和工人的問題,他們是否超時工作、能否及時得到相應的工資和補貼、工作環境是否安全,他們所屬公司的規章準則是否符合聯合國人權保障標準。”
他指出:“毫無疑問,‘一帶一路’倡議是在中國以人民為中心的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公平、保障收入合理再分配的前提下,為創建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做的嘗試,這其中對人權的保護,在我看來,達到了聯合國標準。此外,中國是第一個舉辦註冊類世博會的發展中國家,其經驗和能力足以支援人權的發展,當然還可能對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發展模範。”
維護文明多樣性 需要各國互相尊重理解
2019年12月10日是聯合國發表《世界人權宣言》71週年紀念日。該宣言不僅關注經濟層面的發展,而且更加注重個人發展層面的問題。具體包括解決全球性的問題,如經濟全球化、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移民問題、語言和智力保護以及社會公平公正等。
卡裏姆·赫茲拉沃伊認為,各文明國家進行相互交流和借鑒的重要前提,首先是互相尊重、其次是互相理解、第三是需要共同的價值觀。對此,他提出,“人權的保護,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觀。正如聯合國創立之初,各國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意識形態和經濟體制,正是基於這種互相尊重、理解下,成員國之間達成了深刻的共識,創造了一種聯合國價值,它承載了一種‘信仰’和共同發展的‘願望’,正如《世界人權宣言》是對《聯合國憲章》的權威解釋。”
卡裏姆·赫茲拉沃伊表示:“聯合國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每一個成員國、每一位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工作人員。在憲章和相關規章制度的保護下,每個人具有平等發展和自由表達的權利,就這一層面而言,文明多樣性對實現人權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