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五週年向天津供水45億立方米

發佈時間:2019-12-18 14:42:03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孔令瑤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城市供水,通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生態補水,江水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據水利部官網消息,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向天津輸水,成為繼引灤入津工程後又一條城市供水“生命線”。引江通水五年來,已累計向天津市安全供水45億立方米,源源不斷保障了城市用水需求,同時還為河湖生態補水和地下水壓採提供了重要水源,有力支撐了全市高品質發展和“五個現代化天津”建設,彰顯巨大的綜合效益。

引江工程體系初具規模。2006年6月,天津市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各省市中率先啟動配套工程建設。截至2014年正式通水時,已建成曹莊泵站、西河原水樞紐泵站和引江至中心城區、引江至濱海新區、西河泵站至宜興埠泵站、引江至爾王莊水庫、爾王莊水庫至津濱水廠等一批輸水管線,單元工程品質合格率100%,優良率90%以上,初步構建起引江供水工程體系。2014年以來,天津市又先後建成了王慶坨水庫、武清供水工程、寧漢供水工程和爾王莊段明渠復線等工程,進一步擴大了引江水覆蓋範圍,增強了原水調蓄和配置能力,引江引灤兩大外調水源連通體系逐步完善,城市供水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供水緊張局面得到緩解。城市供水能力顯著提升,全市供水總量由2014年24.1億立方米增加至2018年28.4億立方米,城鎮供水總量由11.6億立方米增加至17.9億立方米,引江水在城鎮供水總量中的比重已超過80%,成為主要水源。全市供水格局全面優化,逐步形成了引江、引灤“一橫一縱”輸水工程為骨架,于橋、爾王莊、北大港、王慶坨、北塘五座水庫作調蓄,互連互通、互為補充、統籌運用的供水格局,中心城區、濱海新區等經濟核心區域實現雙水源保障,城市供水依賴性、單一性、脆弱性問題得到有效化解。城市供水水質明顯改善,引江原水水質常規監測24項指標一直保持在地表水Ⅱ類標準及以上,自來水出廠水、管網水濁度明顯下降,市民飲用水口感、觀感顯著提升。目前,引江供水已覆蓋天津市16個行政區中的14個(除薊州、寧河),全市1000多萬市民從中受益,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水生態環境面貌顯著改善。生態補水穩定增長,充分利用引江、引灤及雨洪資源實施生態補水,2016年起逐步實現對海河等中心城區重點河道常態化補水,對七里海、大黃堡、團泊、北大港四大濕地及獨流減河等南部地區河道定期補水,年均生態補水10億立方米以上;2019年5月,水利部組織實施了引江東線應急北延試通水,東線水首次實現向天津市南部地區生態補水,為改善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水系連通日益完善,全面建成中心城區及環城四區水系連通和北水南調中線工程,海河南北水迴圈體系基本形成,提高了河湖連通迴圈能力,為構建覆蓋全市的大水網奠定了基礎。水污染防治深入推進,市有關部門和各區大力推動碧水保衛戰、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水源地保護攻堅戰和城鄉黑臭水體治理,深入落實河(湖)長制,城鄉水環境品質持續向好。2019年1~11月,全市國考斷面水體優良比例45%、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劣V類水體比例5%、同比下降20個百分點。

多水源配置格局更加優化。引江通水五年來,全市水資源配置格局進一步優化,為落實節水優先、深化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發揮了重要作用。水價機制更加合理,引江通水後天津市全面實施階梯水價,以價格杠桿撬動節約用水,為節水型社會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地下水壓採順利推進,充分利用引江水置換地下水源,2018年底全市深層地下水開採量降至1.5億立方米,地下水位埋深整體呈穩定上升趨勢,預計到2022年深層地下水基本實現“零”開採,提前13年完成國家要求的“基本實現採補平衡”任務目標。農村供水條件得到改善,依託引江水保障,加快實施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通過城市自來水管網延伸等措施,預計到2020年底全面提升2061個村、202.2萬人飲水品質,基本實現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截至目前累計完成1064個村、103.6萬人建設任務,武清等區農村居民已經用上引江水。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