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的入駐帶動一批貧困戶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河南省西平縣焦莊鄉王頂莊村村民胡佔岑在西平領袖服飾工廠內找到了工作,學會了縫紉技術,有了穩定的增收渠道。
一個人的創業加速區域內貧困人口對農業生産的結構性調整。西平縣五溝營鎮大崔莊村的群眾依靠西平海藍牧業種起了供港蔬菜,調整了種植結構,從土裏刨出了“金子”。
一個社會性服務組織通過心理輔導讓扶貧道路更加順暢。西平縣專探鄉專探村的貧困戶李保國在西平縣社會心理服務中心的指導下,重新打起了對生活的信心,踏上了打工之路,日子越過越好。
日前,記者在西平縣採訪過程中,聽到多位貧困戶講述自脫貧攻堅以來的變化,一戶貧困戶一個故事,一個個故事中也蘊含著西平縣高位對標扶貧工作的成績。
“脫貧攻堅要真抓實幹、精準施策。”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西平縣則牢記使命,把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分階段、分重點、分層次對全縣脫貧攻堅工作精準對標、逐一部署破解。
“西平雖是一個非貧困縣,但也必須做到第一時間發出‘進軍令’。”在西平縣委書記聶曉光看來,只有把脫貧攻堅作為全縣頭等發展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舉全縣之力、集全縣之智,集中財力、精準發力、齊心協力,向貧困發起衝刺,才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因人施策抓分類
——以貧困戶致貧原因和脫貧需求為基礎,對需要政府保障兜底的應保盡保,對需要發展産業的應幫盡幫,確保一戶不少、一人不落
扶貧先識貧。西平縣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執行“兩評議兩公示一比對一公告”程式,確保扶貧對象識別公平、透明、群眾滿意,確保實現精準識別零差錯。
“截至2018年底,全縣有8個貧困村、7483戶14992貧困人口未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1.93%。其中因病未脫貧的有3606戶7273人,佔總戶數48.19%,因殘未脫貧的有2263戶5025人,佔總戶數30.24%。”西平縣縣長李全喜介紹,剩下的因為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所以不敢有絲毫懈怠。
從實際出發,西平對需要政府兜底的貧困戶,通過縣財政出資為所有貧困戶繳納基本醫療保險參合費、大病補充醫療保險費等,對在縣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貧困戶,免收住院押金。同時,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水準,使每名貧困患者可同時擁有縣、鄉、村三級3名醫生組成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搭建覆蓋城鄉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平臺,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開對了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63歲的于麝香是盆堯鎮陳老莊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孩子殘疾不僅花光了積蓄,還欠了不少外債,加上他和老伴沒有穩定收入,一家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不過這2年在鄉鎮衛生院能直接看病,而且我們一家都享受了農村低保,孩子現在還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看病花銷這個大頭沒了。”于麝香高興地説,“現在村裏幫我找了製作箱包的工作,在家都能幹,有黨和政府撐腰,現在日子過得越來越有奔頭了。”
産業是基礎,産業不強,脫貧不穩。立足特色産業,西平縣産業基地發展如雨後春筍,縣、鄉、村三級共發展扶貧基地184個,扶持帶動貧困戶5949戶,帶動一大批群眾致富。同時,投資724萬元,首批確定22個貧困村各建1個佔地500平方米的産業扶貧集體工廠。
在五溝營鎮王閣村的海藍牧業3000畝供港蔬菜基地,附近的農戶正在田間收穫芥藍、菜心等。“我們依託現代養殖業、農牧廢棄物利用和綠色化種植‘三位一體’的可盈利迴圈經濟鏈條式發展模式,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海藍牧業總經理代紅艷介紹,公司先後帶動五溝營鎮、盆堯鎮及周邊23個貧困村的勞動力就業,與720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和入股分紅等方式建立利益聯結和分享機制。目前,在海藍牧業參與勞作的貧困戶有100多人,年每人平均增收5000多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貧困老鄉能不能脫貧。西平縣委副書記管保臣介紹,西平全面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綜合施策,精準推進,扶貧責任層層夯實,扶貧産業蓬勃發展,扶貧政策全面落實。2019年,將實現8個村整村出列、1.4萬人脫貧。
上下聯動抓幫扶
——找準脫貧路子,嚴格篩選幫扶人員,建立結對幫扶到村、到戶、到人機制,讓幫扶隊員安心工作,讓社會力量參與,讓貧困戶脫貧更有動力
找對方法,才能強化精準。西平縣建立了由32名縣級領導幹部分包鄉村、聯繫農戶的機制,採取實地督查、夜談會商等方式,帶動全縣黨員幹部深入群眾。“還建立20個鄉級脫貧責任組、271個村級脫貧責任組,落實脫貧攻堅組長負責制,明確包建檔立卡識別精準無誤、包貧困退出真實可靠、包産業到戶精準施策等要求,一包到底,確保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聶曉光介紹。
責任的落實,需要好的鄉村幹部帶頭幹。為增強貧困村的活力,西平縣選派駐村第一書記241名、幫扶隊員317名,在駐馬店市率先實現所有有貧困人口的行政村(社區)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幫扶隊全覆蓋。同時,創新幫扶機制,在全縣黨員幹部、“兩代表一委員”中選派6458名幫扶責任人,每人幫扶1-3戶,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採取“1+N+X”模式制定幫扶計劃,1是指1戶貧困戶,N是指每戶至少有2個以上的脫貧辦法,X是指每口人有1條以上的脫貧措施,因戶因人施策,逐條逐項落實,提高幫扶實效。
“對待扶貧幹部,我們堅持政治素質不強的不選、工作能力不強的不選、對群眾感情淡漠的不選、工作作風不實的不選、政策法紀觀念不強的不選的標準,對現任588名駐村第一書記和幫扶隊員優化調整,強化駐村幫扶力量。”西平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李玉清説。
為使駐村幹部安心工作,西平縣還從提高生活補貼、保障工作經費、關愛身心健康、關注思想動態四個方面強化保障力量。按照派駐村的遠近,在原薪資基礎上,給予每人每月1200-1500元不等的生活補貼;落實每人每年1萬元的縣派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專項經費;每人每年按300元的標準開展一次免費體檢,確保駐村幹部身體健康;鄉鎮黨委書記和選派單位負責人對選派人員及時談心談話,緩解駐村壓力。
對口扶貧,培植後勁,增加脫貧動力。西平縣開展了“百企幫百村”活動,93個企業結對幫扶68個村,改變社會扶貧以往單純出資金、給物資的資助方式,變為組織企業考察調研,結合自身優勢,對助學、助醫、助困等領域項目進行溝通對接,最終予以認領資助,先後提供2500個就業崗位、資助貧困學生637名,捐款捐物700多萬元,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實現了企業在脫貧攻堅中的社會價值。
搞好統籌抓結合
——以黨建引領,把脫貧攻堅與人居環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設、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結合起來,多層面提升貧困戶的生活狀態,實現志智幫扶相統一
為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西平縣從致富能手、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大學生村官中選優配備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建立了近300人的村黨組織後備人才庫,保證有人幹事。
根據不同家庭、不同群眾致貧原因,西平縣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實行黨員“一幫一”,組織有幫帶能力的黨員,每人至少結對幫扶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同時,加大村組保障經費投入,提高村幹部工資待遇,全縣村級運轉經費和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為727.5萬元/年,其中村2.5萬元/年、社區3萬元/年,緩解了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的困境。
扶貧先扶志。西平縣以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增強貧困群眾信心的重要抓手,創新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內容,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把每月26日定為全縣幫扶日,結合入戶走訪,大力宣傳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産業扶貧等政策,做到政策進村入戶、深入人心,消除部分貧困群眾“習慣窮”“爭當窮”“無奈窮”等思想觀念,形成了脫貧光榮、致富光榮的社會風氣。
扶志要扶心。西平縣實施“心防”工程,把社會心理服務運用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對存在思想偏執、悲觀失望等消極負面情緒的貧困群眾進行心理疏導,重塑自尊、自強、自信的性格,重新樹立生活的信心,增強脫貧致富的決心。去年以來,依託全縣304個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站(室),3056名村組、小區基礎網格長入戶走訪18719人次;提供“一對一”“零距離”服務,開展個案服務260次800多人。
上有耄耋之年的父母,下有上初中的兒子和患有精神病的女兒,妻子身體又不好,這讓專探鄉專探村的李保國感到生活壓力比較大,曾經一度對生活自暴自棄。“後在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站的干預下,他慢慢恢復正常,如今到湖北武漢務工,他的妻子也在家門口打零工,一家人的日子過得還算是比較平穩。”西平縣政法委副主任科員李建軍一直對口幫扶李保國,對他家的情況比較了解。
“個別心理問題特別突出的貧困戶也得到了有效的心理干預和救治,由原來的敵視、敵對轉化為主動配合、勤勞脫貧。”西平縣社會心理服務工作中心工作人員張恩濤介紹,西平還對脫貧攻堅一線幹部進行疏導減壓,以提高脫貧攻堅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