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貧困村“蝶變”成旅遊扶貧示範點

發佈時間:2019-10-14 09:16:24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石珊 陽彬 文蘭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貧困戶,果園,旅遊扶貧,貧困村,楊成明

“舞蹈”于峭壁懸崖間,縱情于山水之間,觀水濂洞之奇,摘壽岳水果,品特色菜肴……“十一”國慶黃金週期間,南嶽水簾洞景區遊人如織,歡聲笑語響徹山谷間。

水簾洞景區位於南嶽鎮水濂村,佔據南嶽風景區得天獨厚的優勢,是著名的道教洞天福地,人間仙境。近年來,作為南嶽區三個旅遊扶貧示範點之一,水濂村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經驗模式,建立“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務工報酬”三大聯結機制,調動貧困戶參與的積極性,有力地推進旅遊扶貧,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能吃上“旅遊飯”。

“月光下的村落”讓村民錢包鼓起來

10月2日,旭日暖陽,水濂村南水路兩旁圍欄內花開正艷,荷塘散佈于阡陌之間,果園裏傳來遊客的歡聲笑語,粉墻瓦黛的小洋房掩飾于茂林修竹間,一派現代田園牧歌的景象。

如此大美景象,很難想像3年前這裡還是省級貧困村。近年來,水濂村緊抓南嶽區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戰略的契機,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興村富民的突破口。按照“産業富村、旅遊興村”的發展思路,突出田園綜合體發展為特色的全域旅遊為主題,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提升了群眾生活幸福指數。

從2016年開始,水濂村全力推進“月光下的村落”鄉村旅遊開發項目,成立鄉村旅遊發展公司、種養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戶發展鄉村旅遊及生態産業,建設了荷花園、萬壽果園、月光草甸,打造了烏梅、黃金桃、柚子基地,對鄉村道路全面進行油化,對沿線民居節點進行“穿衣戴帽”,同時改造升級“農家樂”,吸納貧困戶參與旅遊服務。

萬壽果園佔地100多畝,距南嶽城區4公里,果園種植有百合、冬棗、糖桃、杏桃等花卉和水果,集休閒垂釣、生態養殖、採摘體驗于一體。老闆陽宏亮原來是景區的司機,看中水濂村發展鄉村旅遊的商機,於是轉身投身農業。

“果園的遊客主要來自外地遊客、衡陽城區及南嶽本地人,通常是家庭或者單位組團。”陽宏亮介紹,“隨著水濂村景區的開發,這兩年外地遊客越來越多了。”

200畝的荷花園也是水濂村打造的重點旅遊項目,每當荷花盛開,數萬名遊客聞香而來,絡驛不絕的遊客讓這個村莊煥發著勃勃生機。“我們的收入多了,60歲以上老人剝蓮子每天能收入80元,採摘蓮子的村民每天有100元收入。”水濂村的村民譚運枚高興説道,“村集體錢包也鼓了,通過銷售蓮子産品,今年集體經濟增收4萬元。”

水濂村嘗到了發展旅遊的甜頭,隨後又引進了飛拉達攀岩基地,提質了萬壽果園,成立了月光美食部落,目前正建立青少年研學拓展基地,打造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經過幾年的發展,水濂村每人平均年純收入由扶貧前的3450元增加到現在的14600元。

“你安心看病,剩下的我來想辦法。”

近日,在南嶽景區上班的楊成明悲喜交加,悲的前段時間初診可能患有胃癌,鉅額的醫療費將讓本來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他有了放棄治療的打算。喜的是南嶽區委書記曾建華聞訊後第一時間趕到他家裏噓寒問暖,“你安心看病,不要擔心,剩下的我來想辦法。” 楊成明想起曾書記的話就感動不已。

楊成明是水濂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房子建在景區的山頂,蜿蜒陡峭的山路成了經濟發展的羈絆,愛人陽愛蓮去房地産做清潔走路都要2個小時,乘著開發水濂洞的東風,楊成明在景區找到一份綠化的工作。

從2015年開始,曾建華成為楊成明家的幫扶責任人,無論工作多麼繁忙,每個月總是翻山越嶺過來看望他們。“曾書記每次來我家,問我身體情況,收入情況,有什麼困難要解決。” 陽愛蓮回憶,“他每次都要呆上半天,還幫著我家搞衛生,掃地、劈柴什麼的。”

“扶貧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楊成明是水濂村扶貧幫扶對象的典型。2015年,衡陽市稅務局扶貧工作隊進駐水濂村,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種養産業,走出一條寓農産品種植、畜禽水産養殖、生態旅遊、休閒觀光為一體的脫貧攻堅新路子。

2016年,水濂村投入25萬元改造全村安全飲水工程,使得村民都喝上了放心水;2017年成立紫蓋種養合作社,每年可出欄3000羽土雞;投資50萬元建立荷花園觀賞基地,既帶動周邊農家樂發展餐飲服務業,又能安排貧困戶就業,同時種植荷花的收益也分紅給貧困戶。今年初,村裏引進溫州資本近400萬元,開墾荒山200余畝,計劃打造成南嶽最大的四季果園基地,種植無花果、水蜜桃、火龍果、冬棗等不同季節的水果。

截至目前,水濂村有貧困戶29戶113人,其中已脫貧25戶103人,貧困人口每人平均純收入由2012年的2800元增長到2018年的12640元,今年預脫貧3戶7人。 (石珊 陽彬 文蘭)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