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住“漏風房子”,現在種“萬元茶田” 馬邊扶貧有妙招

發佈時間:2019-10-10 11:15:25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後池村,貧困戶,房子,扶貧資金,有妙招

“今年分紅我得了360元。”近日,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榮丁鎮後池村村民鳥拿媽麻興奮地介紹道。鳥拿媽麻是後池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初將貧困戶産業發展資金6000元交給村委會進行投資,當上了股東,年年都可以分紅。

兩天前的分紅大會上,後池村的貧困戶們第一次領到分紅,每一位村民都很激動。“採取自願原則,貧困戶把産業發展資金授權給村委會,由村委會集中統一投資到馬邊彝族自治縣榮丁鎮厚馳集體資産運營管理公司,按年均收益6%進行分紅” ,後池村駐村幹部何祥吉説,此次分紅共有107戶貧困戶從中受益,分紅金額共計3.852萬元。

  村民住上漂亮的新房。李平攝

易地扶貧 群眾迎來好日子

“現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鳥拿媽麻原來住在後池村5組,在一座高山上,由於丈夫去世早,她一個人拉扯3個孩子,就靠種些苞谷、馬鈴薯、蔬菜過活。回想起當年的生活,鳥拿媽麻不禁掉下眼淚,“我們住的是草房,後來草房垮了,就買了一個破舊的竹笆房,一到冬天,風從墻上的縫隙裏鑽進來,特別冷。”

在山裏生活了大半輩子的鳥拿媽麻,57歲搬出窮山溝,在2019年入住新家,一樓一底,有電視機、冰箱、熱水器,一條水泥入戶路直通家門口。

鳥拿媽麻的新家位於後池村沙泥壩,屬於後池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該集中安置點2018年11月竣工,共有34戶、137名貧困群眾搬遷至此,每戶都住進了一樓一底的磚混結構新房,外墻畫著具有彝族特色的黑紅黃三色彩繪圖案。

不僅有新房,安置點還有配套的幼兒園和小學,加上黨群服務中心、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文化室、衛生室、小商店等,一個農村社區綜合體讓村民的生活十分便利。“我們花了1萬元,就住上這麼好的房子,特別感謝政府、感謝好政策,感謝幫助我們的人,讓我們有一個溫暖的家” ,鳥拿媽麻説,兒子參加了村上舉辦的就業培訓,現在也在外務工,打隧道,一個月能掙五六千元,日子過得相當滿意。

馬邊彝族自治縣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任文鋒介紹,馬邊採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進城購房、投親靠友”等方式相結合的工作思路,根據每戶人口多少,分別給予3萬至8.5萬元的補助資金,2017年起對搬遷進入縣上規劃集中點的貧困戶每戶再給予2.5萬元補助資金。同時,馬邊引導鼓勵周邊貧困戶購買商品住房,在享受分散戶補助政策基礎上增加補助資金2萬元,對沒有勞動能力或無生活來源的特困戶以及個別特別困難的搬遷戶等再給予1萬元特困戶補助資金。

  村民為家門口的蔬菜除蟲。

産業扶貧 提高群眾內生動力

榮丁鎮後池村是四川省定深度貧困村,平均海拔900米,原有的1000余畝老茶園是群眾增收來源之一。如何放大産業優勢、讓其産生效益? 2018年4月,後池村註冊成立了厚馳集體資産運營管理公司,採取引進龍頭企業合作和土地流轉入股等方式,激活閒置集體資産和撂荒低産土地、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當年10月“馬邊峨眉雪芽後池茶葉生産綜合投資項目”得到落實,微茶園建設提上日程,600畝集體茶園正式種下茶苗,也標誌著後池村産業扶貧項目正式落地。

阿術阿支在搬進後池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前,家住後池村2組,跟鳥拿媽麻家情況相似,她一家4口也曾住在竹笆房裏,主要經濟來源是丈夫一人外出打零工掙的兩三千元,日子過得緊巴巴。“能住上這樣好的房子是以前根本不敢想的事,我們不僅住上了好房子,也能掙到錢了。” 阿術阿支興奮地説。經過就業培訓,現在她的丈夫務工每月能掙9000元,“村上幹部來宣傳鼓勵大家承包‘微茶園’,我們承包了2畝試種,按今年市場行情,一畝茶園一年收入最高達上萬元。”

産業興則鄉村興,馬邊落實産業扶貧資金5180萬元,深化“6+X”産業發展模式,新發展茶葉、青梅、白竹、獼猴桃等基地1.6萬畝以上,特色種植産業規模達40萬畝以上,實現“一村一品一産業”全覆蓋。同時,馬邊堅持把發展“短平快”項目和培育長效産業相結合,發揮扶貧小額信貸、“五小”産業等資金效益,大力發展小作坊、小種植、小養殖、小手藝、小商店等産業,構建“一戶一業一庭院”新格局,為脫貧摘帽增添強勁動力。(王博爾)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