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總書記關心的百姓身邊事)
手機成為“新農具” 莊戶人變“新店家”——農村電商助力農民豐收
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 題:手機成為“新農具” 莊戶人變“新店家”——農村電商助力農民豐收
新華社記者
五穀豐登,瓜果飄香,又是一年豐收季節。在廣袤的山間田野,迅猛發展的農村電商正造就新時代的“新農民”。他們借助網路,告別“豐收的煩惱”,讓一大批優質的農産品成為熱銷“網紅”産品。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河南省光山縣文殊鄉東嶽村考察時強調,要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和快遞業務,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記者近期在河南、山西、四川、貴州等地走訪,深刻感受到電商助力精準扶貧、促進産業變革,給廣大農村群眾、鄉村帶來的巨變。
鄉土“山貨”成網紅“尖貨”
“想不到在家門口也能做電商。”苗族小夥余玉龍是貴州省雷山縣丹江鎮幹皎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的負責人。3年前返鄉創業,現在他的網店主要銷售銀球茶等當地特色農産品。
幹皎村地處雷公山腹地,溝壑縱橫,但高山雲霧也孕育了好茶。余玉龍在淘寶上開的店名叫“雷公山茶館”,今年以來銷售額已超過60萬元。
“起初家人都不支援,覺得我是無業遊民,直到後來看到店裏堆滿了要發出去的貨,才開始支援我。”余玉龍一邊熟練地操作著手機一邊説,顧客的每一次好評都是他繼續做下去的動力。
有好東西,卻運不出、賣不了,這是很多偏遠地區的“痛點”。特別是一些生鮮“山貨”,要轉化成“網貨”更是不易。
河南省光山縣文殊鄉東嶽村,位於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2018年實現脫貧。
進入村莊,一塊塊金黃的稻田映入眼簾,沉甸甸的稻穗隨風起伏。
近年來,東嶽村大力推進“多彩田園”産業扶貧,成立了村電商服務中心,把村裏的農副産品銷往全國各地。
“咱的日子節節高,其中不少功勞要歸功農村電商。”種糧大戶楊長太不愁銷路,也不擔心價格,他把收穫後的稻穀加工成大米,打上四方景庭農場的商標,通過電商銷售,每畝稻穀凈收入1300元左右。憑著十足幹勁兒,他也從昔日的貧困戶成為如今的致富帶頭人。
東嶽村電商服務中心負責人劉鈺介紹,除了大米,糍粑、鹹麻鴨蛋、黑豬臘肉、紅薯粉條、甜米酒等“光山十寶”也是熱賣産品。
自2014年起,商務部會同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政策支援範圍目前已實現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覆蓋,河南光山、貴州雷山都是受益的“示範縣”。
貴州省雷山縣丹江鎮幹皎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負責人余玉龍在打理自家網店(9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向定傑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