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路上煉初心 ——貴陽市脫貧攻堅成就巡禮

發佈時間:2019-09-27 11:24:00 | 來源:貴陽日報 | 作者:李春明​ | 責任編輯:劉夢雅

關鍵詞:貴陽,脫貧攻堅,成就巡禮

新中國成立70週年,歲月悠長,山河無恙,群眾生活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70年來,貴陽廣大幹部群眾誓與貧困作鬥爭,打響了一場場感天動地的攻堅戰,數以萬計的群眾實現了小康,共同書寫了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長卷。

這是一場沒有退路的硬仗。築城兒女向貧困發起總攻,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士氣,攻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這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黨員幹部以久久為功的韌勁、抓鐵有痕的作風,在實現全面小康的路上展現新作為。

這是一份舍我其誰的擔當。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頭,憑藉這份擔當與責任,貴陽市在2015年實現了“整市脫貧”,在全省率先消除絕對貧困。

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機遇。在脫貧攻堅決戰之年的關鍵時刻,貴陽市提出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高標準要求、高水準開放、高品質發展助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更好地在全省作表率、走前列、做貢獻。

除貧困奔小康腳步從未停止

古往今來,豐衣足食、安居樂業,一直是老百姓的嚮往與追求。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貴州省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的扶貧開發,眾多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群眾生活水準顯著提高,貧困地區面貌發生明顯變化。貴陽守初心擔使命,自1985年以來,聚焦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實現小康、精準扶貧,歷經30餘年,進入最後攻堅階段,著力向貧困發起總攻,奪取脫貧攻堅全勝。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貴陽市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多、困難大,加之地處內陸、生産條件差等因素,農民生活較困難。特別是1996年,修文、息烽、開陽、清鎮三縣一市劃歸貴陽後,農村貧困人口由1.5萬餘人增加到31.58萬人,脫貧攻堅任務激增。

為徹底擺脫貧困,貴陽市採取幹部駐村扶貧制度,選派具有高文化素質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到三縣一市的邊遠貧困鄉、村開展扶貧工作,幫班子、出點子、育苗子、找路子、給引子,全方位對貧困村進行幫扶;支援各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幫助特別困難戶子女上學、解決個別農戶生活窘迫的問題,推動農村扶貧開發工作。

經過攻堅,1998年,貴陽市在全省率先實現貧困人口基本解決溫飽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在此階段,貴陽市以戰略部署“扣扣子”、責任履行“擔擔子”、任務落實“釘釘子”的精神,用心用情用力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

到2015年,貴陽市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在全省率先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全市18個貧困鄉(鎮)和330個貧困村全部實現“減貧摘帽”,減少扶貧開發對象38.35萬人,是“十一五”期間的7.14倍。

同時,農村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15年,全市一産增加值實現116億元,比2010年增長103.2%。有扶貧開發任務的花溪、清鎮、修文、息烽、開陽等區(市、縣)一産增加值和18個貧困鄉鎮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均在“十一五”基礎上實現翻番,凈增總量和增幅均為歷史最快時期。

到今年8月7日,全市未脫貧的6119戶13564人中,已有12857人達到脫貧標準,佔清零目標任務的95%。

……

脫貧攻堅猶如滴水穿石,不可能一夜之間就發生巨變,只能是漸進的,由量變到質變的,在這數十年的歲月中,貴陽市堅守初心使命,全力推進脫貧攻堅,使得農村從封閉走向開放、農業從傳統走向現代、農民從貧窮走向小康,一幅脫貧攻堅的奮鬥長卷在黔中大地展開。

農村産業革命激發産業活力

産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點,既關乎貧困農民脫貧,也關乎脫貧成果鞏固和廣大農民持續增收。

提到貴陽最出名的水果,非修文獼猴桃莫屬。但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毛果果”,來自於一個曾經貧困落後的“山溝溝”——修文縣谷堡鎮。如今,走進這個“山溝溝”,放眼望去,是看不見盡頭的獼猴桃園。

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這裡還以種植水稻、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為主,生産方式粗放,二、三産嚴重滯後。為了扭轉這樣的局面,1988年,當時的烏栗鄉上硐村、富裕村與谷堡鄉尖山村成立了上硐村聯戶農場,開始種植獼猴桃。

轉眼30年過去了。其間,烏栗鄉、谷堡鄉、場壩鄉合併成谷堡鄉,後來谷堡鄉又撤鄉設鎮。當初先行先試的探索如同星星之火,迅速在全縣10個鄉鎮113個行政村燎原開來。目前,修文縣的獼猴桃種植面積達16.7萬畝,位居全國第四,獼猴桃成為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是修文縣的“三張名片”之一。

如今,修文縣的獼猴桃不僅量大質優,還通過創新銷售方式為群眾打了增收大門。

2018年,修文縣獼猴桃協會共幫助300余戶種植戶銷售獼猴桃325萬斤。“能取得這樣的銷售成績,得益於協會對種植戶會員的有效管理,基本實現標準化種植、品牌化運營,並通過線上線下聯動銷售,成功打開了市場大門。”該協會會長路陽春説。

修文縣獼猴桃協會要求種植戶嚴格按照《修文縣獼猴桃地方標準》進行種植,同時,定期對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提高整體種植水準。“只要農戶按標準種植,其生産的獼猴桃由專業公司統一包裝、銷售。”路陽春介紹,這激發了種植戶的積極性,已有3000多戶種植戶加入協會。目前,協會與京東、順豐優選、盒馬鮮生等8個平臺達成線上合作,線下則入駐了大型商超市場和傳統批發市場。

修文獼猴桃只是貴陽市産業結構調整的一個例子。去年,貴州掀起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産業革命,推動全省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在此過程中,貴陽牢牢把握農村産業革命“八要素”,踐行“五步工作法”,圍繞“五子登科”和“六大産業”,堅持高標準要求、高水準開放、高品質發展,縱深推進農村産業革命,讓菜籃子越來越豐富、果盤子越來越多元、茶園子越來越靚麗、藥壩子越來越牢固、奶瓶子越來越新鮮,奏響鄉村振興的交響樂。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貴陽已推進42個500畝以上壩區産業結構調整,完成低效玉米調減30.82萬畝,完成以“果、藥、茶”為主的農業産業結構調整19.36萬畝;全市茶園面積達28.4萬畝,其中投産茶園23萬畝;全市水果總面積100萬畝;全市參與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的經營主體68家,建立“村社合一”合作社112家。

土地還是那片土地,卻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實踐證明,農村産業革命,不僅有利於貧困地區現階段脫貧任務的完成,更為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創造了物質條件。縱深推進農村産業革命,是為貧困地區全面小康“鑄基石”,可為貧困地區長遠發展、可持續發展“添後勁”。

將農村産業革命進行到底,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必然伴隨貴州打贏脫貧攻堅戰、開啟鄉村振興壯闊新征程的全過程。

易地扶貧搬遷搬出幸福生活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但一些地方因農業生産條件薄弱,交通基礎設施“欠賬多”,群眾生存環境差,農民脫貧困難、返貧率高,造成了“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

面對易地扶貧搬遷這塊難啃的“硬骨頭”,貴陽市將其作為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的有力舉措全力推進,讓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做到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在貴陽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陽縣城關鎮景成小區,每天早上,搬遷群眾蔣剛都會早早起床,幫父親打理好糧油食品便利店,以便開門迎業;楊超花做好早飯後,送兩個孩子到小區裏的新建學校上學;54歲的吳春元則會按時到小區裏的皮鞋廠上班。這是開陽縣幾家易地扶貧搬遷戶一天生活的開始,也是他們搬遷後新生活的開始。

從今年2月開始,54歲的吳春元正式從農民變成工人,在貴州開陽金宏利鞋業有限公司上起了班。“2月接受培訓,3月開始上崗。前三個月每月保底工資1500元,後期多勞多得。”吳春元對於目前的工作還算滿意。

穩定就業是搬遷群眾生計保障的根本。為促進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近就業,開陽縣專門引進貴州穿靚服飾有限公司和金宏利鞋業有限公司兩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在安置點建設就業扶貧車間,重點促進留守勞動力居家就業。與此同時,開陽縣在安置點規劃建設的1.2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已建設完成,並引進多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吸引搬遷群眾就近就業。

公共服務是保障搬遷群眾發展的基本社會條件。公共服務跟不上,搬遷群眾就安不下心來。搬遷之初,開陽縣幾經考察,最終選擇依託縣城集中安置搬遷對象,投資超億元修通連接安置點與縣城的致富大道,並開通公交車、建立幼兒園和小學、設置衛生室、建設休閒公園和文化廣場、建設警務室、修建1.4萬多平方米的停車場……搬遷群眾在這裡開啟了新生活,獲得了幸福感。

景成小區僅是貴陽市易地扶貧搬遷大戲的一幕。

“十三五”期間,貴陽市按照易地扶貧搬遷“六個堅持”和“五個三”決策部署,規劃建設9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其中,2017年建設3個安置點,總投資1.58億元,完成搬遷2042人;2018年開建6個安置點,總投資9.89億元,計劃搬遷10048人。目前,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全部完成入住,這意味著全市“十三五”期間12090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入住任務全部完成。

為切實解決搬遷群眾面臨的各種不適應及風險問題,貴陽緊緊圍繞搬遷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開展“共築行動”,積極探索構建黨員幹部與搬遷群眾長期結對的幫扶機制,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不斷提升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表率走前列做貢獻

詮釋省會擔當

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是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繁重。

如今,貴州脫貧攻堅已經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決戰期。作為貴州省會,貴陽必須在這場決戰中當好“火車頭”“發動機”。

近年來,貴陽全力推進大市場帶動大扶貧工作,統一標準和品質建設蔬菜保供基地,推動全省各地尤其是貧困地區生態農産品進入貴陽大市場;建成全省交易品類最齊全的農産品綜合交易市場,為省內生産的蔬菜設立貴州農産品扶貧專區,有力推動“黔貨出山”;不斷增加惠民生鮮超市數量,加強農超對接力度,實現省內鮮活農産品直採直供,在為市民“菜籃子”減負的同時帶動産地農民脫貧致富……

站在全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關鍵節點,貴陽市切實強化省會擔當,精準發力,在供給側、流通端、需求側深度用力,縱深推進農村産業革命,以大産業促進大流通,形成大市場,助推“黔貨出山”和脫貧攻堅,為貴州全面奪取決戰之年根本性勝利作出應有貢獻。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對貴陽而言,脫貧攻堅不應只是關起門來搞建設,更要統籌好脫貧攻堅“內”和“外”兩大戰場。

從內來講,要打好全市脫貧攻堅戰,全力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對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標準,對全市脫貧攻堅成果進行核查、鞏固、提升,確保脫貧攻堅的成果經得起檢驗。

從外來講,要打好對口幫扶攻堅戰,堅持以省會擔當帶動全省大扶貧,充分發揮貴陽市對兄弟市(州)的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強化協同作戰,實施“四大帶動工程”——

大幫扶帶動工程。統籌抓好定點幫扶長順縣代化鎮脫貧攻堅和對口幫扶11個貧困縣工作,構建穩定的利益共用聯結機制,多渠道增加農民收益,不斷增強幫扶地區貧困群眾的發展能力。

大市場帶動工程。堅持每年騰出105萬噸蔬菜、90萬頭牲畜的銷售空間,讓出35%銷售額的市場優先提供給11個對口幫狀貧困縣。

大就業帶動工程。力爭每年創造15萬個、三年累計為各市(州)提供45萬個以上新的就業崗位。

大産業帶動工程。鼓勵貴陽市龍頭企業參與幫扶地農業産業結構調整,與幫扶地協同打造一批農業産業項目,大力發展蔬菜、生豬等農産品異地保供基地,積極發展食用菌等特色産業,破解幫扶地産業發展難題。

今年,按照“堅持高標準、努力作示範”的要求,貴陽市強力推進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建設。除在本地建設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外,還積極發揮大市場帶動全省大扶貧作用,在長順縣、平壩區、印江縣等地同步建設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

這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全面建成投産後,蔬菜年産量可達35萬噸,年産值可達12億元,不僅能讓貴陽市蔬菜一級市場自給率提高到75%,還給蔬菜基地所在地的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貴陽市也將以此為契機促進全市蔬菜産業向專業化、標準化、産業化方向發展,在全省形成強大的輻射帶動效應。

脫貧攻堅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貴陽從未歇腳鬆勁。一直以來,貴陽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蹄疾步穩,努力實現“高一格”脫貧,易地扶貧搬遷“搬”出群眾新生活,産業調整夯實鄉村振興基礎,對口幫扶與兄弟市(州)攜手共進……

一串串數據催人奮進,一聲聲號角高亢嘹亮。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貴陽各級各部門勠力同心,啃下了一塊塊脫貧“硬骨頭”,滅掉了一個個脫貧“攔路虎”,攻克了一個個脫貧“難險關”。

成就已載入史冊,精彩將獻給未來。貴陽市將守初心擔使命、強攻堅打硬仗,以高標準要求高水準開放高品質發展助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向人民群眾交上一張滿意的答卷。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李春明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