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金融扶貧架金橋,山鄉盛開致富花

發佈時間:2019-09-06 10:30:11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李家應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扶貧機制,扶貧模式,致富,扶貧政策,金融支援

“兩年之前,我拿到了創業資金,今天貸款到期了,工作人員又來為我進行續貸,不但免擔保免抵押,財政還貼息,現在國家的扶貧政策實在是太好了!感覺這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9月3日,當談起創業的資金來源時,今年50歲的脫貧戶施德才有感而發。

施德才是舒城縣山七鎮大河沿村人,因為沒有經濟來源也沒一技之長,2014年被識別為貧困戶。後來,舒城縣出臺了支援貧困戶創業的金融扶貧政策,舒城縣農商銀行山七支行的工作人員多次到他家中進行講解,鼓勵其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脫貧致富。經過一次次的耐心宣講終於使施德才重拾信心,他準備放手“大幹一場”。

僅一週的時間貸款手續就辦好,5萬元的資金全部打到了施德才的卡上。於是,他利用自家的山場,建了養雞場,經過兩年的努力,養雞場已存欄5000隻,他也順利實現脫貧。“我養的是土雞,目前的市場價是一斤25元,一隻雞最高可以賣100元,凈利潤在40元左右。一年下來能賺20萬元。”説起今年的養雞的前景,德施才喜形於色。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長期以來,資金缺乏是制約貧困群眾脫貧的一個“瓶頸”。

近年來,舒城縣大膽創新金融扶貧機制,堅持扶貧小額信貸“戶貸戶用”政策定位,深入推進自我發展、合夥發展、合作發展、合營發展“一自三合”模式,小額信貸過去“大水漫灌”轉為“精準滴灌”,確保“貸得到”、“放得準”“用得好”“還得上”,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沒錢發展”的問題。截至2019年6月底,全縣扶貧小額信貸累計向8600戶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信貸4.6億元。

立足特色資源,促進貧困戶“造血”發展。

山七鎮因地制宜推進油茶、茶葉、中藥材、土雞、水産特色種養業、豆製品加工、光伏、鄉村旅遊、電商等五大扶貧産業。堅持將扶貧小額信貸與産業扶貧緊密結合,加大加大信貸扶貧力度,有效緩解了貧困戶發展産業缺資金的難題。

“我家前年貸款5萬元,用於發展小蘭花茶葉,現在已經發展優質茶園200畝,同時利用茶園養土雞800多只,今年僅春茶一季就收入6萬多元,800隻土雞到10月份以後銷售又能增加收入3萬多元,有了發展資金,日子比以前紅火多了。”談到家裏通過“小額信貸”走上脫貧道路,山七鎮要元村貧困戶洪成周興奮説道。

“打贏脫貧攻堅戰,産業發展是核心,金融支援是關鍵。鼓勵支援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條件的貧困戶,通過扶貧小額信貸獨立開展生産經營實現增收脫貧,實現了‘戶貸戶用戶受益’的效果”。山七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張成順説。

“金融扶貧+特色産業”這一模式,有效激發了貧困戶發展的內生動力,實現了“輸血扶貧”向“造血扶貧”的轉變。

強化利益聯結,推進“抱團”發展。

全縣大力推廣“四帶一自”産業扶貧模式,積極提高産業發展組織化程度,鼓勵支援貸款貧困戶加入或抱團成立特色種養業、手工業等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産前、産中、産後等一條龍服務,通過統一採購原材料、統一標準生産加工、統一銷售,有效降低生産成本、提升品質産量、提高銷售價格,利益聯結更加緊密,農民合作社帶動作用得到更好發揮。貸款貧困戶通過積極參與生産,提高生産技能、經營水準和效益。其基本特徵表現為,貧困戶抱團成立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為主體。同時,貧困戶在合作社中地位平等、分工協作、共同勞動,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利益共用、風險共擔、共同發展。今年以來,全縣發展帶動貧困戶的農民合作社394個。

“近年來,舒城縣創新扶貧貸款産品、改善服務機制,最大限度地使每個有資金需求的貧困家庭享受金融扶貧政策,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帶動了貧困戶增收致富。”舒城縣扶貧開發局局長張永宏説。(李家應)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