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幹部在臨夏:挂職扶貧“念真經”

發佈時間:2019-07-17 09:19:02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程立葳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吳海峰,扶貧工作,扶貧資金,臨夏市,貧困戶

新華網福州7月16日電(程立葳)從改革開放的前沿廈門,來到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任扶貧辦副主任,吳海峰深感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責任。4個月來,他把全市20個貧困村、20個扶貧車間、4個扶貧合作社的底摸了個透,輕車熟路地投入到扶貧工作。

臨夏回族自治州是國家確定的“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2010年,國務院確定廈門市臨夏州東西部扶貧協作關係。2018年9月,臨夏市退出貧困縣的序列,成為臨夏回族自治州首個脫貧摘帽縣。

今年3月,吳海峰從廈門市思明區委宣傳部到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挂職任扶貧辦副主任。在很多人眼裏,吳海峰“撿了個輕鬆”。

但是吳海峰卻覺得,這裡扶貧工作的擔子一點都不會輕。市是“摘帽”了,但是還有290多個貧困戶,分佈在20個貧困村裏,其中80%是屬於一二類低保人群,如重病、重殘、重點撫優對象、孤寡老人等,有幾十個貧困戶家中沒有勞動力,需要社會兜底扶貧。

而且,對於剛剛“摘帽”的臨夏市來説,“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怎麼把脫貧成果鞏固好,扶開工之後送一程更加關鍵,否則就很難達到‘真脫貧’的效果。”吳海峰説。

為了“一個都不落下”的“真脫貧”,吳海峰和扶貧工作隊成員們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找資源、找幫扶資金。

“我們爭取了很多企業捐贈,設立村保潔員、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用來增加貧困戶的工資性收入。但是不少企業捐贈期限是一年,一年後,崗位還在,資金還得再找。”吳海峰説。

“更好的辦法是引進企業來臨夏市投資,或者注入東西部扶貧資金扶持現有企業、建立扶貧車間,在增加市財政收入的同時,依託企業幫助貧困戶就業,從根子上解決問題。”

年初,廈門市思明區定下了要在臨夏市援建12個扶貧車間的目標。但吳海峰並不僅僅滿足於“娘家”的大力支援。他還想從廈門思明區再引進幾家企業。

都説萬事開頭難,但引進企業、設立扶貧車間顯然還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如何讓引進來的企業有效益、留得下,讓扶貧車間能夠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更深層次的課題。“我們希望能全力打造幾家企業,讓他們有很好的‘造血功能’,做大做強,帶動産業發展。”吳海峰希望能在這裡探索一個廈門的“土壤”和臨夏當地的“氣候”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的特色扶貧之路。

如果説找錢、賺錢,是扶貧工作的一個側面,那麼管錢、用錢,則是“硬幣的另一面”。吳海峰思考的另一個重要課題,是如何讓有限的扶貧資金都用在“刀刃”上。

截至2019年6月,廈門市和思明區兩級政府共投入財政資金5056.92萬元,援助了臨夏市産業、教育、醫療、勞務培訓輸轉、村莊設施建設等50余個項目。

扶貧資金的使用去向、扶貧車間工資流水、用工情況等,都需要監督摸底,一環連著一環,沒有一環是輕鬆的。“該花的地方不能省,該省的地方不能跑冒滴漏,幹好這個工作不容易,不僅需要用心、用力,更需要用情、用智。”吳海峰説。

雖然到任才4個月,但吳海峰沒有允許自己“慢慢熟悉情況”,因為挂職期限只有兩年,轉眼已經過去了1/6。自打他踏上臨夏市的那天起,他想的就是,如何在這有限的挂職時間裏,為當地的扶貧工作做更多的事情。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