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大余縣“夫妻檔”駐村第一書記 扶貧路上“比翼飛”

發佈時間:2019-06-27 14:28:22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張俊 袁榮德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第一書記,比翼鳥,扶貧,工作,大余縣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 “我們村茶樹菇種植基地的茶樹菇已經采收了,而且都被外地客商收購了。”“我也沒落下,我幫村裏的一位退伍老軍人安排了一份公益性崗位。”這是廖艦艦、謝海英夫婦在深夜通過微信進行的交談內容。相隔70多公里,除了談家事,夫妻二人談的最多的就是扶貧。

丈夫廖艦艦,是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勞動就業局幹部、河洞鄉河洞村駐村第一書記;妻子謝海英,是大余縣農業開發辦副主任科員、新城鎮水西村駐村第一書記。因為相同的工作,兩人雖各處一地,卻成為了一對駐村扶貧的“比翼鳥”。

謝海英與技術員商討白蓮産業發展

夫妻先後踏上扶貧路

 “要説扶貧工作,妻子比我有經驗,但她的經驗差不多被我學過來了。”説起妻子的優點,廖艦艦滔滔不絕:謝海英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早在2014年就作為駐村工作隊長到水西村工作,2015年成為水西村駐村第一書記,已經在水西村駐紮4、5年了。

“雖然我是女同志,但我在鄉鎮工作時參與過扶貧工作,這活兒我幹得來,雖然辛苦,但群眾需要我,我也必須去做。”謝海英説,從鄉鎮調回縣城不久,就又回農村去工作,這是自己與農村有緣。

2015年,兩人相識相戀,步入婚姻殿堂。2016年11月,剛剛退役轉業來到大余縣勞動就業局的廖艦艦被任命為河洞鄉河洞村駐村第一書記,踏上了扶貧路。夫妻雙雙駐村扶貧,成為全市扶貧隊伍中少見的駐村第一書記“夫妻檔”。雖然相距遙遠,但彼此的心卻因肩上的責任而更近了。

廖艦艦指導村幹部查看光伏發電設備

你追我趕共解扶貧難

剛到河洞村任職,廖艦艦就馬不停蹄走村串戶,了解每個貧困家庭的具體情況,尋找脫貧路子。為了方便群眾,他特地製作了500多張“連心卡”,分發到河洞村的每一戶群眾手中,主動接受群眾的諮詢和監督。在制定扶貧開發方案時,廖艦艦還不忘向妻子請教。“扶貧要扶關鍵,關鍵就是要産業興旺。”謝海英毫不吝嗇地向丈夫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廖艦艦帶領駐村工作隊員、村幹部幾經考察,最終確定發展壯大村裏具有傳統優勢的毛竹産業。他帶領村民整合毛竹低質低效林改造150余畝,成立竹製品加工廠和扶貧車間,吸納貧困戶就業。為進一步讓産業覆蓋全村,廖艦艦又帶領村民發展光伏産業,還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吸納大戶、帶動散戶等方式發展養殖産業。

工作每開展一步,廖艦艦都會向妻子“曬成績”。“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他曬,我也曬,一邊曬一邊比。”謝海英笑著説,原本夫唱婦隨的家庭氛圍,因為投身扶貧工作,變成了你追我趕。

一邊是廖艦艦在扶貧戰場衝鋒陷陣,一邊是謝海英攻下一個個扶貧“硬骨頭”。水西村貧困戶蔡海兵早年一隻腳截肢,妻子患有慢性病,女兒就讀醫學院,家庭困難。謝海英主動到蔡海兵家了解情況,幫助他的女兒申請教育補貼,介紹蔡海兵到縣工業園得企業務工。現在,蔡海兵的妻子在外打工,女兒在縣人民醫院實習,一家人雖然聚少離多,但為了共同的目標,日子卻越來越有盼頭了。

“我做的雖看起來沒你做的事‘大’,但落在一個家庭裏,小事情就是大事。”謝海英這樣給廖艦艦“曬成績”。

舍小為大書寫扶貧情

謝海英和廖艦艦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日常基本是週一進村、週五回家,常駐鄉下,有時只有週末一天才能相聚。

短暫的相聚,兩人説得最多的,還是扶貧工作。雖然謝海英也曾對丈夫説“我們之間能不能談點別的”,但是只要廖艦艦有什麼工作上的問題、困難,她都會利用自己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幫助丈夫想辦法。

夫妻兩人經常“不著家”,他們年幼的兒子平時由爺爺奶奶照顧。有一次兒子發高燒40度,一句“媽媽,我想你”讓謝海英眼裏噙滿淚水。廖艦艦曾有一次在扶貧路上遭遇車禍,當他打電話給妻子説自己在醫院時,謝海英非常擔心,恨不能飛到丈夫身邊。一對互相支援、學比趕超的夫妻,一個懂事的孩子,組成了一個“不一般”的三口之家。

2018年,謝海英和廖艦艦在年度考核中均被評為優秀等次,廖艦艦還被評為全縣優秀駐村第一書記。  (張俊 袁榮德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