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海的潛力 做足海的生意 北海疍家人:家門口過上好日子

發佈時間:2019-06-12 09:55:56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龐革平 陳欽榮 | 責任編輯:趙斌宇

關鍵詞:北海經濟,小鎮,十三五

祭拜過海神,年過六旬的房廣雄夫婦在兒女簇擁下落座,桌上的疍家煲、海鮮粽、炸沙蟲等美味熱氣蒸騰。在廣西北海銀灘疍家小鎮的自家別墅裏,吹著空調吃團圓飯,與兒孫共用天倫之樂,祈福端午安康,夫婦倆由衷高興。平安康順,是疍家人最深切的心願。以前,廣西北海市銀灘鎮白虎頭、鹹田村等地的漁民在海上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如今,依託好政策,疍家人“洗腳上岸”,放下漁網靠電網,發展起民宿旅遊等産業,家家戶戶不再看天趕海、擔驚受怕,腰包也逐漸鼓了,日子過得安穩且滋潤。疍家小鎮也成為美麗銀灘的新名片。

擔驚受怕成過往

在搬到疍家小鎮以前,葉發瓊住在銀灘核心區的白虎頭村,全家生計主要靠丈夫出海捕魚。每天傍晚,丈夫踏著夕陽的余暉出海,在海上一漂就是一整夜。從目送丈夫出海的那一刻起,葉發瓊就開始牽腸挂肚。遇到颳風下雨,守望的人整夜擔驚受怕,直到船上的人平安回港,懸著的心才放下。然而新的一天,這種焦慮又會重復上演。房廣雄原是銀灘鎮鹹田村漁民,16歲起以打魚為生,每個月有20天左右在海上。40多年的捕魚生涯,他最大的感受是“辛苦,又不得錢”。忙活一整晚,能賺個一兩百元,運氣不好時,捕到的魚還不夠填補柴油費、人工費,日子過得緊巴巴。漂泊了大半輩子,房廣雄沒想過有朝一日能在疍家小鎮安定下來。

疍家小鎮距銀灘景區1.5公里,是北海最大的搬遷安置區,當年為配合銀灘升級改造,由銀灘核心區域鹹田和白虎頭兩個村6000多村民搬遷回建形成。完善的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加上政府的系統規劃佈局,小鎮舒適宜居。幾年間,村民們見證了新家變靚、名氣變大、遊客變多的過程。

換種方式經營海

走在疍家小鎮主步行街上,周邊樓房被精美墻繪和3D塗鴉包裹,鯨魚、船隻、帆影、漁網、浪花等大海元素交織,濃厚的海洋氣息撲面而來。

房廣雄夫婦把自家回建房改造成民宿,4層樓,除一層自住,其餘8個房間都改作客房,家電配置齊全。入夏以來進入旅遊旺季,夫婦倆幾乎每天都能接到遊客訂房諮詢電話。

在疍家小鎮,有大小民宿200多家。疍家人靠海吃海,從前風裏來、浪裏去地趕海捕撈,現在圍繞那片海搞旅遊,挖掘海的潛力,做足海的生意。這個海洋特色小鎮,如今被譽為“銀灘後街”,其獨特的海洋文化和漁家風情,令五湖四海的遊客和年年來此過冬的“候鳥客”流連忘返。

同樣經營客棧的吳艷説,隨著小鎮知名度的提升,客流量年年增長,跟幾年前客棧剛開時相比,房價已翻了好幾倍,用電量也水漲船高,“每個房間都裝有冷暖空調,WIFI隨便用,我這裡回頭客不少呢。”

疍家人不知道的是,為打造堅強可靠的北海電網,北海市政府與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簽訂了全面深化“十三五”電力合作協議,共同打造與城市發展需要相適應、與城市環境相協調、與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安全、可靠、綠色、高效、智慧的北海電網。“十三五”期間,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將投資不低於35億元,用於北海電網建設改造,進一步提高供電可靠性。

一年四季不打烊

夜幕降臨,各色霓虹燈亮起,相互輝映,小鎮被裝點得流光溢彩,美輪美奐。小鎮成立了藝術團以及合唱隊、新疆舞隊、廣場舞隊等20多個小分隊,每當悠揚的旋律響起,廣場上舞影婆娑、動感十足。

村民借小鎮打造疍家文化的契機,通過開民宿、開餐館、租房,年收入增加十余萬元甚至二三十萬元。目前,小鎮上疍家文化主題商鋪有20多家,疍家趕海等體驗式漁家樂項目4個,疍家文化餐館9家,掛牌經營的民宿有205家。幾年間,疍家小鎮積極探索搬遷群眾就地轉産轉業路子,構建旅遊服務+“候鳥經濟”的産業鏈條,實現了小城鎮大集聚、小産業大市場、小領域大創新,成為宜居宜商宜業之地。據統計,僅發展“民宿經營”一項,就為疍家小鎮年增收約5000萬元。

為保障銀灘東片區可靠供電,今年北海供電局還將新建1座110千伏馮家變電站。項目投産後將顯著提升銀灘鎮一帶的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有效保障北海經濟高品質發展及老百姓生産生活用電無憂。

疍家人世世代代在海上漂泊,最懂得安穩、安心的可貴。葉發瓊家裏的回建房改成民宿後,由兒子兒媳一起經營,月收入達到2萬多元。“現在守著家人過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生活也穩定,終於能每天睡安穩覺了。”葉發瓊感慨道。

如今,疍家小鎮已打造成為富有漁家特色的小鎮,成為北海市又一張旅遊名片。絡繹不絕的遊客讓曾經的疍家人早已不再為生計發愁,開啟紅紅火火新生活的他們,對小鎮的明天充滿了期待。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