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脫貧羊”帶給我們的啟示

發佈時間:2019-06-05 15:39:36 | 來源:四川日報 | 作者:侯衝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南江縣,貧困戶,養殖效果,三個一,南江黃羊

  南江縣沙河鎮五朗黃羊養殖合作社標準化養殖場。南江縣扶貧開發局供圖

南江縣黃羊産業扶貧案例入選全球減貧優秀案例

解析

5月30日,南江縣平崗鄉桅桿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劉兵,趕著40多只黃羊到山坡上吃草,“一隻百十來斤,至少能賣1500元。”他興奮地説。

2017年,劉兵參與了中國工商銀行在南江縣推行的黃羊産業扶貧項目,去年成功脫貧。近日,在義大利羅馬舉行的2019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公佈了“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首批24個優秀案例,其中,南江縣黃羊産業扶貧案例成功入選。

□本報記者 侯衝

利益聯結形成良性迴圈 變“發羊”為“借羊”,帶動近700位老鄉脫貧

南江黃羊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有“亞洲第一羊”的美譽。然而過去黃羊沒有成為帶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羊”。

原因何在?南江縣扶貧開發局副局長黃遠義介紹,當地曾給貧困戶發放黃羊,鼓勵其發展養殖業,但是部分群眾管理責任意識不強,甚至出現了殺羊吃肉或私自出售的現象。

針對這一問題,南江縣把“發羊”改為“借羊”。由南江縣定點扶貧單位、中國工商銀行總行購買優質母羊捐給村裏,再由村裏借給有養殖意願和能力的貧困群眾飼養,兩年後借羊群眾把黃羊還回村集體,村集體再將羊借給其他村民,如此迴圈。

南江縣東榆鎮橋壩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孫平是首批“吃螃蟹”的人。2016年4月,村裏借給他20隻母羊和一隻公羊,經過精心餵養,目前已發展到80多只。孫平不僅把借來的羊全部還完,今年還準備出售20多只,預計收入2萬元以上。

在整個南江縣,像孫平一樣借羊脫貧的貧困老鄉還有688人。目前,南江縣共借出黃羊4048隻,貧困戶戶均年增收1871元。

南江黃羊産業扶貧中的另一種模式是“託管代養”。由中國工商銀行總行購買能繁母羊捐給貧困村,貧困村引進專業養殖大戶集中代養,再將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向貧困戶分紅。

平崗鄉桅桿村嘗到了這種模式的“甜頭”。該村第一書記周園果告訴記者,目前村集體共有102隻黃羊託管代養,每只收益30元,去年底為每戶貧困戶分紅120多元。除享受分紅外,貧困戶還可通過種植牧草、打掃圈舍、清運糞污等獲得額外收入。

魚漁雙授不忘規避風險 貧困戶申請借羊有門檻,養羊全程有技術指導

俗話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但是在南江黃羊扶貧案例中,不僅借羊給貧困戶,同時又指導其養殖,可謂“魚漁雙授”。這種扶貧模式看似簡單,但要想具有可操作性、大範圍推廣,必須有效控制風險。

首先是借羊不還的風險。負責提供黃羊種羊的四川北牧南江黃羊集團總經理陳勇介紹,如果發現借羊不還的現象,根據合同,雙方會首先協商,協商不成可提交南江縣人民法院訴訟解決。同時,南江還在探索鄉村道德銀行積分增減與養殖效果掛鉤,如果不按約定還羊,將在鄉村道德銀行進行公示。

為避免個別群眾在借羊過程中出現“搭便車”情況,南江縣明確借羊群眾需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勤勞肯幹,養殖意願強烈;二是擁有或租賃一定面積的草坡和人工種草土地;三是家中建有圈舍,面積需滿足每只能繁母羊最低1.8平方米。

“理論上所有貧困戶都可以借羊,但是必須表現出自己的能力和意願,所以設置上述三個條件。”中國工商銀行總行下派幹部、南江縣委副書記婁可偉表示。

更大風險來自於養殖本身。針對不少貧困群眾缺乏養殖技術的現狀,南江縣派出技術骨幹開展培訓,包括四川北牧南江黃羊集團的工作人員、各鄉鎮黃羊推進辦公室的農技員等。此外,巴中市南江縣黃羊科學研究所的專家們,也會不定期地來到田間地頭,向群眾傳授養羊知識。

“我們要求鄉鎮和村集體適時回訪養殖情況,如果發現羊只死亡率高於預期或出現非正常死亡,將及時調整養殖戶。”婁可偉介紹,所有捐贈羊只都有保險,發生意外死亡後,每只可獲賠950元,但是貧困群眾必須用這個錢再去補欄。

“目前來看,黃羊扶貧有兩方面重要意義。”婁可偉表示,首先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被持續激發;其次,南江縣建設了一大批標準化養殖圈舍和南江黃羊交易中心,“帶動貧困老鄉脫貧的同時,也促進南江黃羊産業化發展和品牌打造。”

新聞多一點

四川還有這些叫得響的探索

“四川扶貧”公益商標

去年,我省在全國率先探索“四川扶貧”公益商標。明確凡是來自貧困地區的扶貧産品,都可以使用“四川扶貧”公益性標識;凡是有公益性標識的扶貧産品,很多銷售主體都可以推廣和銷售;凡是推廣銷售公益性標識扶貧産品的企業,都會得到政府政策扶持;凡是有公益性標識的扶貧産品,號召全社會優先購買。

省內對口幫扶

2016年,四川啟動省內對口幫扶工作。在原有“7+20”對口援藏總體不變的基礎上,確定一批經濟基礎較好、財政實力較強的市、縣(市、區),開展省內對口支援藏區貧困縣、扶貧協作彝區貧困縣工作。目前,7市、35縣(市、區)承擔藏區彝區45個貧困縣(市、區)對口幫扶任務。

“三個一”幫扶機制

2017年,我省在全國率先探索“三個一”幫扶機制。對有20戶以上貧困戶的非貧困村全覆蓋選派第一書記、農業技術巡迴服務小組、結對幫扶責任人“三個一”幫扶力量;對20戶以下貧困戶的非貧困村全覆蓋選派貧困戶幫扶責任人。

大竹縣易地扶貧搬遷經驗

大竹縣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與産業“雙向靠近、協同發展”,堅持“點”鎮融合、“點”園融合、“點”業融合,解決了“搬得出、難穩住”這一扶貧搬遷難題。該經驗曾被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