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駐村書記的扶貧“心路”

發佈時間:2019-06-03 09:43:40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李東標 陳揚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心路,扶貧工作,扶貧政策,扶貧項目,光伏發電站

新華網合肥5月31日電(李東標 陳揚)初夏時節,地處大別山革命老區的太安村,花開正盛,微風拂過,空氣中混合著泥土味兒和花草的芳香。中午時分,一場急雨將村裏的水泥路沖洗得一塵不染。

  無人機航拍太安村新貌。

年過七旬的張宜林吃完午飯後,來到稻田裏查看甲魚的生長情況。遠遠看到有人走過來,他快步趟過渾濁的泥水,咧開嘴笑著説:“陳書記,最近沒看到你,怪想你哩!”

張宜林口中的“陳書記”,名叫陳必喜。2017年4月,他被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選派到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太安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黨支部第一書記。

兩年來,陳必喜帶領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幫助太安村實現“村出列、戶脫貧”目標,包括張宜林在內的153戶貧困戶告別了貧困。太安村也由偏僻落後的貧困村成為遠近聞名的脫貧示範村。

  航拍太安村光伏發電站。

   駐村後遇到“煩心事”

太安村是典型的崗畈區,荒山荒地多,易澇易旱,經濟基礎薄弱,交通條件比較落後,整體發展長期落後於周邊村莊。2014年,太安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53戶467人,每人平均收入低於當地平均水準,貧困戶因病、因殘致貧的達80%以上。

  一列火車穿越太安村。

面對長期發展不足、脫貧任務艱巨的現實,陳必喜沒有心灰意冷。他利用空閒時間深入貧困戶家中走訪,還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在農戶家召開“板凳會”,宣傳扶貧政策。

在走訪的基礎上,他沉下心來,認真分析太安村發展優勢和不足,決心按照“認真吃透上情、深入了解下情,俯下身子幹好扶貧工作”的思路徹底改變太安村的面貌。

剛到村裏,一些村民對這位從省城派來的“陳書記”並不買賬,認為他來村裏工作不過是“鍍鍍金”,不會真心實意幫助村裏謀發展。

  陳必喜(左)與村民交流。

“有的村民不理解我們的工作,我們就深入每家每戶耐心細緻地做思想工作,一趟不行就來兩趟,幫助他們分析如何拔掉窮根,讓大家認識到我們是真心幫助村民致富的。”陳必喜説。

江敦兵是村裏的貧困戶,陳必喜了解到他的實際情況後,登門為他“支招”:“你有勞動力,也有可以耕種的水田,能不能發展稻田養蝦?”不曾想,對方並不領情。陳必喜沒有氣餒,他三番五次到府,最終將其説服。

很快,江敦兵帶頭髮展稻田養蝦,僅2018年稻田養蝦面積就達40畝,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他的帶動下,全村稻田養蝦面積達300多畝,有效促進了貧困戶穩定增收。

   駐村更要“駐心”

陳必喜駐村後,通過走訪發現部分五保老人和貧困戶住房漏雨嚴重,墻體也有部分開裂,存在安全隱患,但是他們並沒有申請危房改造。經了解,有的老人認為自己年事已高,改造房屋期間還要管人吃飯,嫌麻煩;還有的人,擔心危房改造補貼資金不夠,自己無力承擔,不願改造。

針對上述情況,陳必喜召集村兩委會議商議,對建築材料實行統一採購、統一施工,包工包料,降低改造成本,同時施工人員也不在貧困戶家就餐。這些“走心”之舉,贏得了村民廣泛認同。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25戶危房改造的貧困戶當年全部搬進安全的新房居住。看到他們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陳必喜心裏暖暖的。

村民張宜林老伴患有大病,長年臥床不起,家裏經濟負擔較重,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陳必喜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為此,他專門邀請安徽省農科院專家到村指導,幫助張宜林發展“稻鱉共養”,2017年張宜林順利實現脫貧。

      陳必喜(右)在村民張宜林家中幫助解決問題。

“稻鱉共養”讓張宜林嘗到了致富的甜頭。如今,張宜林的“稻鱉共養”已經初具規模,年收入超過1萬元,今年種植的4畝多有機稻米還沒有收割,早已被預定銷售一空。

張宜林高興地説:“要不是黨的扶貧政策好和陳書記的幫扶,我老伴早就不在了!現在我不愁吃、不愁穿,房子也幫我修好了,老伴住院看病也有保障,生活越來越好了。”

“我們是組織選派來負責扶貧工作的,既然來了就要沉下心,好好幹,認真對老百姓負責。如果耽誤了農村發展,回過頭來,老百姓是要罵娘的。”陳必喜深有感觸地説,“作為黨員幹部,一定要扎紮實實地開展扶貧工作,不僅駐村,更要‘駐心’。”

   用心打造“永不撤退”的工作隊

自2017年以來,陳必喜帶領駐村工作隊積極爭取扶貧項目資金,修建水泥路,安裝自來水和路燈,建設農民文化廣場,對村衛生室進行了標準化改造,種植構樹……經過不懈努力,太安村實現了整村出列,153戶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與此同時,太安村還定期開展由群眾評比的“文明衛生”“敬老孝親”“鄰里和睦”示範戶及“好媳婦”“好婆婆”等活動,推動了鄉風文明,村民幸福感和歸屬感進一步增強,鄰里關係更加和諧。

      陳必喜(中)在村裏的養豬場了解生豬飼養情況。

村民們默默關注著身邊的變化,漸漸對陳必喜和駐村扶貧工作隊投以讚許的目光。慢慢地,陳必喜發現,自己居住的房屋門前,開始有人悄悄地放一些蔬菜、雞蛋、魚等“禮物”,陳必喜總會設法找到它們的“主人”,送還回去。

最讓陳必喜感動的是,去年冬天,有天晚上天氣比較寒冷,陳必喜和同事們加班回到住處正準備休息,貧困戶王仕俊趕來敲門。原來,他懷裏揣著幾塊冒著熱氣的鍋巴,一定要讓“陳書記”嘗一嘗。那一晚,陳必喜和兩名扶貧隊員留下了感動的熱淚。

“別看這只是些小事,但是充分反映了老百姓對我們工作的認可。”陳必喜説:“我們只是做了一些應該做的事情,老百姓就對我們這麼厚愛,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工作?”

雖然太安村已出列,但陳必喜並沒有沾沾自喜。“太安村作為出列村,下一步引進什麼樣的項目支撐長遠發展、發展哪些項目更符合群眾意願,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陳必喜説。

陳必喜帶領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先後制定了《太安村脫貧攻堅發展規劃》、《太安村産業發展規劃》和《太安村三年行動規劃》,並形成了“一園四區”的産業佈局,同時,謀劃建立了2018年—2020年項目庫,入庫項目100多個,金額達4千多萬元,為太安村進一步實施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太安村就業扶貧驛站。

5月28日,一個面積約800平方米的扶貧驛站在太安村正式投入使用,可吸納60名貧困戶就業,真正實現了“驛站設在家門口、持家創收兩不誤”。陳必喜介紹,扶貧驛站主要以生産手工製品為主,操作簡單,特別適合貧困人員,包括一些有工作能力的殘疾人就業,有助於增強貧困戶“自我造血”能力,確保持續穩定脫貧。

在陳必喜的工作清單上,産業扶貧一直被放在重中之重。在他看來,只有發展壯大産業,才能為太安村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扶貧工作隊。

“我相信,有全村黨員、群眾的共同奮鬥,太安村一定能夠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一個綠色生態、鄉風文明、富美安康的新太安願望一定能夠實現!”陳必喜信心滿滿地説。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