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輸血”,更有“造血” 碧桂園探索民企扶貧新樣本

發佈時間:2019-05-22 11:14:32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碧桂園,造血,輸血,扶貧模式,扶貧開發

4月的江西興國縣正值春夏之交,陽光灑滿綠意盎然的土地。

在興國縣埠頭鄉扶貧農場,工友們在休憩喝茶,54歲的張鳳英卻還埋頭在碧桂園苗木花卉基地除草。3年前,患了胃癌的她僥倖從死神手中逃脫,卻掏空了家裏的積蓄,生活舉步維艱,一度一籌莫展整天在家以淚洗面。如今有了苗木基地的工作,她好像又“活過來”了,每天都有了新的希望。

張鳳英只是農村貧困戶的一個小小縮影。對他們而言,以前的日子是一天天捱過去的;但現在,在黨和政府、社會各界的支援下,日子是一天天奔著走的。

脫貧要確保品質、防止返貧。從2010年英德樹山村試點扶貧,到2018年結對幫扶全國9省14縣,碧桂園從“輸血者”變“造血者”,持續探索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精準扶貧模式,提供了一個觀察民企參與脫貧攻堅的新樣本。

家門口上班 産業興起帶來新氣象

劉興妙和丈夫原本在廣東打工。但三年前,由於家中的老人生病,兩夫妻不得不回到老家照料。丈夫在家周邊打短工,劉興妙全職照顧老人和孩子。收入減了一大半,家裏人又陸續生病,夫妻二人背上了一身債務。

2018年的6月,碧桂園在湖南平江縣落地了一處106畝的苗木基地。苗木基地為劉興妙提供了工作崗位,讓她既能在家門口做事賺錢,又方便照顧老人小孩。如今,她一個月能拿到2000元工資,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除此以外,苗木基地還會提供種植技術培訓,劉興妙在掌握技術後,也在家門口開闢了一塊屬於自己的苗木基地。

碧桂園結合項目綠化上的技術優勢和大量需求,好幾年前就開展了苗木基地産業扶貧項目,形成“碧桂園+村/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運營模式,通過貧困戶資金或勞動力入股、村/合作社經營管理、碧桂園提供優惠種苗負責銷售,調動貧困戶的積極性。截至目前,碧桂園已經在廣東英德、江西興國、河南虞城等12個縣落地近2000畝苗木農場,帶動近8000名貧困戶增收,不到一年産值近500萬元。

  圖説:碧桂園扶貧基地的苗木已經出苗,基地工作人員正在採摘。

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民營企業作為黨和政府的有益補充,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導入産業扶貧資源,填補貧困地區對接市場的短板。

“貧困村要脫貧,關鍵靠産業。但産業不能只靠一個,要多元化,才能提供多方保障。”興國縣北勝村支部書記邱日漢總結説。以江西興國為例,碧桂園引入晚稻種植扶貧項目,免費為貧困戶發放水稻種子,並提供技術指導培訓,讓當地貧困戶從中受益。今年4月,碧桂園投資5.2億,在興國縣落地智慧建造産業基地,整體投産後首批帶動300多名貧困戶就業,預計年納稅約4000萬元。

因地制宜 挖掘特色産業

甘肅東鄉族自治縣的農民,絕大多數祖祖輩輩都在養羊,羊在當地少數民族群眾生活中佔據重要位置。但他們沒有想到,東鄉羊有一天會在全國爆紅。去年11月,碧桂園開展”消費扶貧月”,並鼓勵引導更多人“以購代捐”,一天之內幫助東鄉縣賣了1萬多只羊,如今東鄉羊的市場價格穩中有升。

東鄉的農民群眾都沒有想到羊可以賣得這麼好。東鄉羊營養豐富肉質細嫩,不膻不膩,有極大的潛在市場,但過去由於地方偏遠、缺乏冷鏈系統,東鄉羊的發展受阻在“最後一公里”。

2018年,碧桂園集團扶貧隊伍進駐甘肅東鄉,經過調研,決定依託集團自有扶貧品牌“碧鄉”的平台資源,為東鄉羊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集中解決銷路問題,同時攜手當地企業與養殖場,合作發展冷鏈系統,讓優質的東鄉羊走出深山。

貧困戶馬忠華成為了受益者之一。他説:“以前不太敢多養,怕賣不掉,現在有了碧桂園這樣的愛心企業人士,養多少收多少,收購價還提高了,每斤羊多給了兩塊錢,也敢多養了,今年打算養一千多只。”

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的重點聚焦在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表示,“三區三州”還有貧困人口172萬,貧困發生率8.2%。

啃掉脫貧攻堅的“硬骨頭”,最重要的是提升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碧桂園堅持兩個結合,一是結合自身企業的優勢,二是因地制宜,發展當地的特色産業。比如在東鄉,碧桂園就重點幫助挖掘東鄉羊、馬鈴薯、東鄉刺繡等特色産業。“東鄉發展基礎薄弱、缺乏龍頭企業帶動等因素制約,全縣産業發展面臨著帶動能力弱、集約化程度低等問題。”東鄉族自治縣縣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楊志軍表示,“碧桂園通過調研對接,推動合作,恰好可以補齊短板。”

大企業參與扶貧,優勢在於有比較完善的産業鏈體系和成熟的市場思維。碧桂園通過碧鄉電商、鳳凰優選扶貧專櫃、參加展會等外部渠道和內銷途徑,對缺乏品牌的優質農産品進行推廣。截至2019年2月,碧桂園通過“碧鄉”品牌挖掘14縣優質農特産品109款。碧桂園旗下碧鄉、碧家和鳳怡三家社會企業,致力於扶貧産品開發,打通酒店、食堂、社區等市場,截至目前累計推廣消費扶貧産品近4000萬元,連結超30000貧困人口。

在湖南平江,碧桂園成立湖南譽湘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收購貧困戶種植的紅薯、糯米等農作物進行深加工,大大提升産業附加值;在安徽舒城,碧桂園將舒城的小蘭花變成碧鄉産品,通過鳳凰優選渠道銷售。在河南虞城,碧桂園還對接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紅粘谷酒的傳承人楊威,借助“碧鄉”平臺,幫助其打造紅粘谷小米、紅粘谷酒等特色品牌。

此外,碧桂園還從“人”的角度出發,扶持1200名返鄉紮根創業青年,間接帶動30000名貧困戶增收。

10個貧困縣相繼宣佈“摘帽”

2018年5月20日,碧桂園集團宣佈全面啟動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行動,結對幫扶全國9省14縣3747個村,助力33.6萬建檔立卡人口脫貧,截至目前已有超20萬貧困人口脫貧,累計幫扶增收4471萬元。

在碧桂園結對幫扶9省14縣一週年之際,有10個幫扶的貧困縣都相繼宣佈“摘帽”脫貧,包括河北的平山縣、灤平縣、崇禮區、新河縣、河南的虞城縣、廣東英德市、安徽舒城縣、廣西田東縣、湖南平江縣、陜西藍田縣;預計到2019年底,陜西寧陜縣、耀州區、江西興國縣將要“摘帽”;2020年底,甘肅東鄉族自治縣將實現“摘帽”。

事實證明,通過黨建扶貧扶志、産業扶貧扶富、教育扶貧扶智、就業扶貧扶技為主,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精準扶貧模式,可以真正實現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

當下,碧桂園仍在開拓鄉村扶貧旅遊等多種可持續脫貧途徑,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在廣東英德,碧桂園打造了魚咀、連樟等示範點,通過發展旅遊、建立現代農業産業園等方式帶動鄉村振興。碧桂園還開發了首批5縣扶貧旅遊路線,組織2000人次參加扶貧活動。

  圖説:碧桂園連樟村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在今年5月15日啟動建設

脫貧致富不僅僅是貧困地區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眾人拾柴火焰高,脫貧攻堅需要凝聚來自社會各界的力量,形成強大合力。

  5月20日,“社會扶貧共同體”啟動儀式

5月20日,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聯動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基金會、新浪微網志、和的慈善基金會、籃球名人杜鋒等70多家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或個人共同發起“社會扶貧共同體”,聯合社會各方力量,匯聚更多社會資源,形成扶貧合力。

據了解,“社會扶貧共同體”致力於將各參與方在消費需求、業務拓展、就業崗位、捐贈資金等方面的資源充分調動起來,“捆綁打包”,與貧困村、貧困戶的“脫貧需求”有效對接、按需配置,使扶貧融入各單位、機構、個人發展的基因,實現扶貧參與者共建、共用和可持續發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