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人士表示——“中國減貧經驗值得更多國家借鑒”

發佈時間:2019-05-21 11:03:22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葉 琦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減貧戰略,知識分享,2019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消除貧困,國際農業發展基金

原標題:2019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在羅馬舉行,與會人士表示——“中國減貧經驗值得更多國家借鑒”

核心閱讀

日前,2019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行。研討會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五家機構聯合主辦,主題為“知識分享助力新型全球夥伴關係:技術創新如何促進減貧並實現零饑餓”,來自各國政府、國際組織、私營部門近200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與會人士對於中國在減貧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給予高度肯定,同時認為中國經驗值得更多發展中國家借鑒。

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已連續舉辦三屆,成為中國和聯合國相關機構交流減貧經驗的機制化平臺,促進了全球範圍內的減貧領域知識分享。

“消除貧困是一個長遠的奮鬥目標”

“最新發佈的《2019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仍有53個國家和地區的大約1.13億人遭遇嚴重饑餓問題,雖然比2017年的1.24億略有下降。但過去3年來,全球面臨糧食危機的總人數始終維持在1億以上,且波及的範圍正在擴大,有42個國家和地區的1.43億人距離嚴重饑餓僅有一步之遙。”世界糧食計劃署副執行幹事埃米爾·阿卜杜拉介紹,“長期以來,世界各國都在為消除極端貧困而努力,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世界貧困和饑餓的形勢依舊嚴峻。”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減貧事業取得了巨大成績,極端貧困人口數量減少了近12億,貧困率也下降到10%。但貧困問題依然是當今世界最尖銳的社會問題和矛盾之一,諸多發展中國家對脫貧的需求愈加強烈。隨著世界減貧進程的不斷深入,減貧難度持續加大。

“消除貧困是一個長遠的奮鬥目標。近年來,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南亞地區的減貧效果顯著,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成了世界減貧的主戰場,這個地區佔據了世界56.16%的極端貧困人口”,“加快農村婦女經濟賦權進展”聯合計劃全球協調員阿蘇拉·奇亞裏尼表示,“當前世界上依然存在大量貧困人口,他們主要分佈于鄉村地區。許多國家的婦女和兒童更容易受到貧困的影響。我們要開闊視野,充分認識世界各地貧困狀況的複雜性,從多角度研究相關問題”。

中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夏更生表示,自2012年以來,中國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決定性成就。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8年的1660萬人,累計減少8239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

“新型減貧合作夥伴關係正逐步形成”

“近年來,世界金融危機、地區衝突、氣候變化所引發的自然災害等事件頻發,加劇了世界減貧事業的複雜性與反覆性,降低了減貧效率,亟待我們系統、科學審視世界減貧問題。”埃米爾·阿卜杜拉談道,我們需要繼續共同努力,縮小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鄉村與城市以及貧困社區之間的技術紅利差距,這有助於提高生産力創造財富,並帶來新的活動、産品和服務,從而改善民生,促進減貧及實現零饑餓。

為促進全球範圍內的減貧領域知識分享,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亞洲開發銀行、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於2018年5月聯合發起,面向全球關心扶貧的組織和個人徵集原創優秀減貧案例。截至目前,活動共收到全球減貧案例820個,涉及旅遊扶貧、金融扶貧、特殊群體扶貧、就業扶貧、創業扶貧等多個領域,涉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本次研討會上,很多減貧案例得以分享。

“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嘗試。此次收集的案例涉及不同群體,以案例為載體,我們可以推廣分享世界各國的減貧成功經驗。”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全球參與和多邊關係局局長阿什旺尼·穆圖表示。

“有關各方對‘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的積極響應標誌著新型減貧合作夥伴關係正逐步形成。”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辦公室主任唐盛堯表示,“首屆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自2017年舉辦以來,‘朋友圈’越來越廣。大家正在共同推動打造一個更加開放和高效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聚焦世界減貧與發展的核心問題,共同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落實。”

“減貧是一個歷史性課題,也是一個世界性課題。中國是南南合作的有力倡導者和重要參與者,減貧是中國政府與廣大發展中國家開展南南合作的重要領域。積極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減貧交流合作關係是共建‘一個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夏更生強調。

“中國在減貧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中國在過去40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中國分享減貧成功經驗和知識,這是中國為全球2030年消除貧困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中國的減貧經驗值得更多國家借鑒。”亞洲開發銀行駐歐洲代表處對外關係官員美蘭妮·烏爾裏希介紹。

“中國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在生態環境脆弱、土地沙化嚴重的地區開展減貧工作的做法令人印象深刻,他們在改善人居環境和生産條件的同時,積極探索生態産業化路徑,培育主導産業,讓貧困人口可以獲得長期的、可持續的收入。”阿什旺尼·穆圖表示,“中國在減貧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發展中國家可以從中國學到減貧、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經驗。”

國際農發基金副總裁科裏莉亞·裏希特強調,“中國精準扶貧實踐中的許多做法對世界減貧事業具有重要意義。加強中國減貧案例的知識分享,將是農發基金與中國的重點合作領域。”

“我們正在探索如何將中國的經驗分享給其他國家。中國與拉丁美洲、非洲地區國家間開展了一系列扶貧項目合作,這些項目已經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村減貧戰略主任本傑明·戴維斯表示。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