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上貧困窟窿 打開脫貧門路(民生觀)

發佈時間:2019-05-14 08:59:57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嘉 民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貧困戶,民生觀,貧困人口,門路,上班族

身邊看得見、夠得著的脫貧樣板,更能喚起貧困戶脫貧的決心

脫貧有益,但脫貧絕不容易。

黨和政府該如何幫扶?貧困戶如何自強?龍江農民劉全的脫貧故事,可視作一個樣本。

腦袋活泛又肯幹、身體健康沒毛病,又有強烈的致富意願,這樣的人為啥還會致貧?答曰“點兒背”。為啥點兒背?兩條:致富技能少,除了種地不會別的;抗風險能力差,一場大病全搞垮。

如何讓這樣的貧困戶擺脫貧困?

關鍵時刻扶一把。通過醫療和義務教育保障、産業扶貧項目分紅以及房屋改造等措施,各地都在幫助劉全這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及時“止血”,不讓貧困的窟窿越整越大。

扶一把不是隨意拔高幫扶標準,對看病、上學等大小事項都大包大攬,而是給予必要的保障,培厚貧困戶脫貧的土壤。這才符合現階段我國脫貧攻堅的標準,即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脫貧路上推一把。貧困戶要實現長期穩定脫貧、致富,從根本上來説,應著眼于激發其內生動力。劉全所在的龍江縣通過構建具有特色的産業扶貧體系、開展專業技能培訓等,助推貧困戶變成拿薪水的“上班族”、自主創業的“個體戶”、帶地入股的“小股東”,實現持續穩定增收。

在眾多脫貧故事中,有一點不能忽視:講好身邊“好把式”的脫貧故事,有助於促使其他貧困戶激發其內生動力。

通過自己苦幹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這樣的事例,對一些有著“等靠要”思想、脫貧致富願望不強烈的貧困戶觸動很大。一些人在榜樣的感召下,會主動尋求脫貧路徑。這比起村幹部苦口婆心做工作,效果要好不少。

身邊看得見、夠得著的脫貧樣板,更能喚起貧困戶脫貧的決心:人家能挖窮根、甩窮帽,過上好日子,我為啥就不能?一旦思想上從“要我脫貧”轉向“我要脫貧”,再加上黨和政府精準脫貧的好政策,甭管窮根埋得有多深,咱都能給它挖出來。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09日 11 版)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