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巴馬:山溝溝變成度假好去處

發佈時間:2019-05-05 09:50:27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權晟 周國強 | 責任編輯:趙斌宇

關鍵詞:旅遊扶貧,造血,農戶

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被稱為“上天遺落人間的一塊凈土”。這裡,奇山秀水、錦繡田園遍佈鄉野,步步是景;這裡,長壽文化、民俗風情特色鮮明,處處含韻。巴馬不僅是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的核心區,也是深度貧困縣。風景無法直接變為“錢景”,如何讓“開門見景”的山區群眾,擁有一條具有巴馬特色的旅遊脫貧致富路呢?

摸索多年後,巴馬找到了答案:通過“企業+村集體+農戶”“配套産業+鄉村旅遊+農戶”“基地+文旅産品+農戶+旅遊購物+技能培訓”等旅遊扶貧模式,讓秀美山水結出扶貧碩果。貧困戶收穫旅遊産業帶來的紅利,吃上了“旅遊飯”。如今,放眼美麗壽鄉,無論是賜福湖畔、盤陽河兩岸,還是瑤山深處、紅色故土,旅遊扶貧的春風所到之處,致富之花漸次開放。

旅遊景區扶貧是通過景區強大的帶動功能,把周邊村落作為景區休閒、觀光和民宿文化體驗承接區。在仁壽文化源景區,貧困戶不僅可以通過土地流轉入股獲得分紅,還能到景區務工,獲得穩定收入。旅遊線路扶貧,即通過串聯相鄰或者類似的鄉村旅遊景點,多方面帶動線路沿線貧困村落的經濟發展。近年來,巴馬先後將6萬多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全域旅遊發展範圍,除了一如既往地支援以賞花、採摘、養生、度假為內容的農家樂、民俗遊外,還把過去零星的旅遊景點轉變為全域旅遊,並大力推動旅遊與康養結合,讓遊客由三五天的觀光轉變為十天半個月的養生休假,敢煙、坡月、仁鄉、坡納等一批旅遊村落迅速崛起。

産業興則經濟活,經濟活則農民富。在旅遊扶貧的帶動下,巴馬的山溝溝變成了休閒度假的好去處,老宅子變成全國“候鳥人”稀罕的好地方,農家飯變成城裏人津津樂道的“新口味”……

隨著文旅深度融合,“旅遊”不斷做加法,“貧困”不斷做減法,巴馬旅遊扶貧的迴圈“造血”功能日益增強。去年,全縣旅遊業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共接待國內外遊客657.85萬人次,同比增長24.17%,實現社會旅遊總消費64.92億元,同比增長36.44%。

未來,巴馬將繼續深入挖掘貧困村屯的自然山水、人文歷史、民族民俗等特色旅遊資源,以“旅遊+文化”促進文旅共進,“旅遊+農業”促進農旅一體,以“旅遊+城鎮”促進産城融合,以“旅遊+服務業”促進三産優化,以業態的多樣化促進旅遊與其他産業融合發展,以旅遊精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