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産業扶貧是怎麼做到的?

發佈時間:2019-04-19 15:24:14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楊程雪 | 責任編輯:孫芳

關鍵詞:馬來西亞,産業扶貧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據媒體報道,馬來西亞從政府到農業産業巨頭們紛紛看好榴蓮在國際市場的銷售前景,尤其認為榴蓮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潛力巨大,而在此之前,馬來西亞的農業産業主要是以另一種農産品的銷售為主,它收益高且穩定,在亞洲金融危機時市場價不降反漲,大量的馬來西亞小農戶通過種植該作物而保證了收入的穩定性和多樣性,很多貧困農戶也通過過去幾十年間的連續種植而脫貧,這個神奇的作物就是油棕。

 馬來西亞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出口國,也是僅次於印度尼西亞的世界第二大棕櫚油生産國。油棕的種植在20世紀60年代由馬來西亞政府引進的,以作為當時主要農産品橡膠的替代品,從此其規模便逐漸擴大,迅速擴張並成為馬來西亞主要經濟作物。此間,棕櫚油出口量從1975年134萬噸增長到2018年1790萬噸(表1)。

 

同期,馬來西亞的貧困狀況得到極大的緩解。根據最新的世界銀行數據顯示,馬來西亞近幾年貧困發生率不到1%,生活水準在絕對貧困線以下的家庭佔總數的比例不足1%,數據層面上,馬來西亞已經基本消除貧困現象。而回溯其20世紀70年代,馬來西亞的貧困發生率曾高達50%,在之後的30年裏,這一數字驟降至不足10%,並持續下降,到2014年,其貧困發生率僅為0.6%。

這一成就無疑是多方面因素所造就的,諸如經濟增長的紅利、開放的市場和適當的政策干預等等。下文將從油棕産業入手,對馬來西亞政府主導的政策設計進行分析,著重討論其中的一個政府主導的項目——聯邦土地開發局FELDA (Federal Land Development Authority)帶頭的土地改革與開發項目。這一項目利用農業的多功能性,通過推動農業的發展,帶來經濟的增長以及其他社會效應,如貧困發生率降低、收入差距縮小等。FELDA牽頭的土改項目主要是為無地農村居民開闢新的定居點,並鼓勵農戶種植油棕和橡膠。這一項目聚焦最貧困人群——無土地的無産群體,以提供資源和幫助提高能力的方式,為這一群體帶來創造資本的途徑,並通過信貸的方式在之後的十幾年間收回投入。經過後來的幾十年的發展,這一舉措被證明為是一種有效的減貧方式。

 要扶貧,選産業

20世紀前半葉,馬來亞主要是以出口為主的貿易經濟體系,出口商品主要為錫和橡膠。在1961年FELDA首次開啟油棕種植項目,這一項目有效的減輕了貧困狀況,並加強了機制建設,是世界範圍內最成功的“土地安置”的項目之一。60年代正是其橡膠産業備受打擊之時,在當時,橡膠産業仍是馬來西亞的最重要産業之一,然而由於其貿易極為依賴國際市場,其橡膠産業從小農戶到大企業都因為國際市場的波動而遭受損失。並且由於馬來西亞政府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賴出口産業,其經濟也因此蒙受鉅額損失。但與此同時,FELDA的受益者們卻因種植油棕,收入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有了顯著的提高。油棕安置項目的定居者比普通稻田農民的收入要多5倍,比橡膠項目定居者要多1.6倍。

 要扶貧,先安置

FELDA起初只是一個分配資源的渠道,將國家、國際的資金分配到已有的土地發展項目中去,其主要作用是輔助政府進行土地安置計劃,致力於令無土地的農民群體參與到政府資助的土地安置計劃中來,以期消除貧困,並提升窮困農民的社會經濟狀況。到了20世紀60年代,FELDA開始全權負責土地安置計劃,也同時承擔起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社會、經濟問題的責任。FELDA正式“接任”後,它繼續運用來自政府和國際社會的資金來支援土地的開發、農戶的遷移等工作。其首要的項目主體依然為無地人口和農村貧困人口。

在FELDA項目中,新定居者會被分配到一個特定的定居點,給予10英畝(4.0公頃),12英畝(4.9公頃)或14英畝(5.7公頃)的土地使用權,用於種植油棕或橡膠等主要作物,一個木屋單元配置2間臥室以及0.1公頃的面積用於種植蔬菜等。所有定居者必須居住在定居點內,他們的住房由FELDA建造。定居點過去缺乏基本的基礎設施,如自來水和電力等,但通過政府的投入,這些基礎設施都已健全,同時定居點還設立學校、醫療中心和禮拜場所等。所有項目支出,包括住房、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給移居農戶的每月補貼,都是以貸款方式提供。在全額償還FELDA貸款後,定居者會得到土地所有權。貸款從農戶未來15年內的每月收入中抵扣,截止到1990年,所有農戶的貸款都已還清。

FELDA清理了原始叢林,開發了油棕種植園,建立了城鎮以及包括學校在內的基礎設施,自1959年起,到1990年為止,FELDA共轉移人口12萬人,為移居的小農戶開發470,998公頃土地,並開發了340,142公頃的商業種植地。FELDA是馬來西亞在20世紀後半葉農業轉型中的重要一環。項目成功的將油棕這一持續高回報的農業産業引進小農生産中;同時,由於政府和國際組織的大力支援,項目也為貧困鄉村提供了關鍵性的基礎設施建設;FELDA還為移居農戶提供培訓和信貸服務以鼓勵他們經營小生意……

1990年標誌著FELDA項目的轉型。項目于1990年結束土地安置工作,並在最後一次遷移結束後,FELDA開始利用未安置的土地盈利,由社會組織轉型為商業機構。如今,轉型後的FELDA更名為FGV Holdings Berhad,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原油(CPO)生産商和馬來西亞第二大棕櫚油精煉廠。

棕櫚油的出口現在仍是馬來西亞主要出口産品之一,在2018年,截止至11月,它是第六大出口産品,而在2017年,棕櫚油則是第四大出口産品(圖1)。在圖表中可以看出,位於棕櫚油之前的幾大産品均為再加工産品。事實上,馬來西亞已經成功地將經濟從最初的農業和商品經濟轉變為現在擁有強大的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經濟,它已經成為電子電器産品和零部件的主要出口國。馬來西亞是一個高度開放的中等以上收入的經濟體,自2010年以來其貿易與國內生産總值的比率平均超過140%,它也被增長與發展委員會列為“在25年或更長時間內平均每年增長超過7%的13個國家之一”。馬來西亞快速穩定的經濟增長以及對國際市場的長期依賴促使其不斷地尋找下一個高收益出口産品,而榴蓮産品能否成功代替棕櫚油成為下一個促進馬來西亞經濟增長的關鍵産品還有待時間去驗證。

 (楊程雪 中國農業大學南南農業合作學院項目助理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