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明確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産黨的重要使命”。到2020 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黨中央做出的莊嚴承諾,也是我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脫貧攻堅,黨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戰略部署,並充分明確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核心指導思想,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精準”發力,“精準”施策。
科技扶貧既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也是精準扶貧脫貧的重要發力點。黨中央明確要求,要“加大科技扶貧力度,解決貧困地區特色産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中的關鍵技術問題”“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成果在貧困地區的轉化”。圍繞貧困地區發展面臨的重大瓶頸、缺失的關鍵技術開展科研攻關,尋求可有效解決問題的科技手段,以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實現精準施策、靶向治療,可以為貧困地區提供“彎道超車”、持久發展的新動力。這既能解決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卡脖子”難題,又能提升貧困地區勞動力的創業創新技能,從而實現“扶志”與“扶智”有機結合。科技扶貧的核心,在於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切實將科技成果在貧困地區落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以促進貧困地區的産業轉型升級,進而提升群眾收入水準實現脫貧致富。
馬鈴薯是我國第四大農作物,也是貧困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馬鈴薯具有單産高、耐貧瘠、抗逆性強、經濟效益高、産業鏈長等優點,可在耕地品質相對較差的邊際農田和高海拔山區種植,在不擠佔主糧作物用地的前提下,種植馬鈴薯能有效擴充糧食供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我國馬鈴薯年種植面積約 581 萬公頃,總産量超 9 907 萬噸,這 2 項指標均居世界首位。
我國馬鈴薯主産區分佈于我國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其中大部分地區的自然生態條件極為惡劣,並與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分佈高度吻合;據粗略統計,我國 70% 以上的國家級貧困縣位於馬鈴薯主産區,馬鈴薯既是當地群眾主糧作物,也是家庭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很多地方政府都專門將發展馬鈴薯産業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政策,希望通過馬鈴薯種植技術的升級,實現降成本、擴産量、提品質、增收入的目標,幫助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因此,馬鈴薯産業的戰略重要性、區域特色性、增收顯著性,使其具有極高的科技轉化效益,也應成為科技脫貧的主攻方向。